這3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難有出息,父母別再引以為豪了

2020-04-06     奶嘴媽媽育嬰師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六歲的小明是個人見人愛的孩子,古靈精怪的他經常能把爸爸媽媽哄得特別開心。在爸爸媽媽眼中,伶牙俐齒的小明就是自己的驕傲。

小明已經買了有一大箱的玩具,但每次逛超市看到新玩具都想要,於是編出諸如"下次不一定能買到","這個玩具同學也有我也要"和"這個玩具益智"等歪道理來讓媽媽買;

小明一直不愛喝湯,每次喝湯他都會耍小聰明把湯倒掉——比如故意不小心把湯灑掉又或者說想進去房間喝,然後偷偷把湯倒進廁所里。

小明還總能不花一分錢就可以得到玩具零食。因為有時候去朋友家拜訪,小明玩著朋友的玩具就順手牽羊的拿走,去水果攤,總能這裡拿一個橘子那裡吃塊西瓜。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會跟小明一樣,但是這些"聰明"是壞習慣的苗頭,一旦養成習慣,長大後卻難有出息,這不是值得驕傲的"聰明",家長別再引以為豪了。

01

"聰明"不一定能出息

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小孩子越機靈就代表越聰明,聰明的人將來會有大出息。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小的時候能夠比其他孩子機靈。但是,作為家長的你是否知道,有三類孩子看似"聰明",但是將來卻不會有出息。到底是哪三類"聰明"的孩子難以成大器呢?

02

三類難有出息的"聰明"孩子

1、 愛講歪道理

生活中,比起內向不擅長表達的孩子,那些能說善道的孩子更討大人的喜歡,大人們也常常夸這類孩子聰明。但是,有這麼一類能言善辯,愛講歪道理的孩子表面雖然看起來機靈,但實際上卻是為了逃避責任,投機取巧。當大人想要講道理進行教育,他們卻可以洋洋洒洒,把歪道理講得頭頭是道,把大人繞得雲里霧裡,哄得樂樂呵呵。

如果大人不及時阻止孩子愛講歪道理逃避責任的習慣,這類孩子長大後會缺乏責任心,投機取巧講歪道理的行為也會令人厭惡,進入社會會十分吃虧。

2、 愛耍小聰明

耍小聰明的孩子頭腦比較靈活,想像力也更為豐富。在面對問題時,他們能快速運轉大腦,做出不合常理但看似"兩全其美"的方法。比如不聽媽媽的話睡前刷牙就會受到批評或懲罰,愛耍小聰明的孩子就會思索出一個即不用刷牙又不會受到批評的方式。小聰明是把聰明用在不恰當的地方,是為了應付,為了逃避事情。但是有的家長以為孩子的小聰明是機靈並引以為豪。這樣極其容易誤導孩子,讓孩子變本加厲的耍小聰明。這類孩子長大後往往沒有擔當,難成大器。

3、 愛占小便宜

在幼兒園,經常能碰到這樣的孩子:看到小朋友帶了玩具,自己霸占著玩個夠;吃午飯時,對其他小夥伴碗里的肉虎視眈眈,趁其注意從碗中夾走;去其他小朋友家裡時,喜歡的玩具會想辦法順走。這類小孩子愛占便宜,總是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可能會有家長認為這比吃虧受人欺負強多了。但是"占小便宜會吃大虧",如果養成習慣,這類孩子長大後會難以被他人接納。倘若占小便宜變成占大便宜,貪婪會使他們做出出格的事。

03

及時糾正孩子這些 "聰明"

愛講歪道理、愛耍小聰明、愛占小便宜其實反映出的是孩子的懶與貪,可能有人覺得孩子講講歪道理,耍耍小聰明,占占小便宜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所以沒必要大驚小怪。但是,如果放任孩子這些小的壞習慣不管,總有一天這些小壞習慣會變成大壞習慣,造成嚴重的後果

1、 教育不能少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一定要擔任起教育者的責任。好習慣是教育出來的,當孩子以講歪道理、耍小聰明逃避責任時,一定要及時阻止。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讓孩子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人。當孩子貪小便宜時,一定好對症下藥進行教育,不能一味打罵孩子。

2、 規則很重要

規則可以規範孩子的行為,立下規則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在規則里明確要做的事情則必須去做,不能找任何藉口,可以避免孩子找藉口逃避責任。如果孩子打破了規則,要及時批評或正確處罰。

3、 榜樣立起來

家長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甚至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家長是孩子的榜樣。"上樑不正下樑歪",作為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當自己犯錯時,要勇於向孩子承認,而不是向孩子講歪道理把自己的錯講成對的。

結語:愛講歪道理、愛耍小聰明、愛占小便宜的小孩子看起來十分機靈,很多人認為這些機靈的孩子腦袋瓜也是十分聰明,但是這是把聰明放在了錯誤的地方。作為家長,不應將之視為驕傲,而應該及時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u3hJXHEBnkjnB-0zBa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