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淮海醫生四拒「紅包」小舉動彰顯醫德高尚

2019-10-08   映象周口

每天都在拒收紅包,這是周口淮海醫院(原手外科醫院)住院部醫生再尋常不過的經歷了。如何變著法地拒收紅包,早已經成為他們的必修課。

「苑醫生你收了吧!…你要是不收,我心裡過意不去。」

「不收紅包是每個醫生的職業道德,我給你爸看病這是應該的,我相信每個醫生都會一樣的…」

「您還是收下吧,別退了…」

2019年9月11日,骨科病區的苑玉東醫生又接到一個微信紅包,患者崔大爺的女婿為表示感謝,特意加上苑醫生的微信並為其轉了1000元現金,前兩次苑醫生直接退回了轉帳,當對方第三次轉帳,苑醫生面對家屬的執著沒有點退回,等待24小時自動退回,而事情到這並沒有結束。

醫患同心 戰勝「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據悉,崔大爺今年67歲,商水縣白寺鎮岳莊人,曾在2018年10月因腦出血導致後遺症左側肢體半身不遂,他從出院以後堅持康復,經常早晨四點就起床,走路鍛鍊。2019年6月25號中午,走在村口水泥路上的崔大爺準備回家吃午飯,誰知下肢突然無力,一下子摔倒在地,當時無法站立行走。在當地檢查結果提示「右股骨轉子間骨折」,遂轉入周口淮海醫院進一步治療。

苑醫生介紹,非手術治療的老年髖部骨折3個月的死亡率較高。致死原因並非骨折本身,而在於併發症,且臥床時間越久,死亡的發生率越高。因此很多醫學文獻把此類骨折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像崔大爺這類患者共同特點為高齡,合併內科疾病多,手術風險大,更需要醫護人員更加細心和耐心,也需要患者及家屬正確認識病情,配合治療。對於手術醫師來說,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失血,降低創傷是最重要的。苑醫生說:「我曾接診過93歲的股骨骨折患者,我們對這些患者改進了手術入路,從臀中肌間隙入路,儘量減少肌肉損傷,降低手術創傷,同時縮短切口,平均手術時間僅45分鐘,失血量僅100—150毫升。」

6月25日,苑醫生為崔大爺擬定了兩種治療方案,家屬最終選擇了股骨骨折內固定術,手術十分順利。經過全體醫護人員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崔大爺逐漸恢復,就連折磨他多年的肺心病、哮喘也均有明顯改善,這讓老人及家屬對醫院的專業服務讚嘆不已。崔大爺於8月10日出院了,接下來便發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為表感謝 家屬四送紅包

苑醫生原以為三拒紅包,這事就算結束了。誰知9月17日上午,崔大爺的女婿再次找到苑醫生,說老丈人的身體恢復得不錯並表示感謝。此時,苑醫生接到急診科電話,準備上手術,家屬見狀把準備好的1000元現金塞給苑醫生轉身就跑。苑醫生搖搖頭,只得把現金暫時「收下」,並向醫務科上報該情況。苑醫生手術連台,下班時已是深夜,當他脫下手術衣,換上白大褂,一摸口袋,摸到了讓他「頭疼」的1000元錢。

9月18日早上,查完房的苑醫生同患者服務中心人員一同趕往商水白寺,準備將現金送還。他們沿途打聽,幾經輾轉,上午十點終於找到了崔大爺。苑醫生首先對其恢復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得知崔大爺已經可以站立、走路,苑醫生叮囑其道:「注意營養,坐著或者躺著要經常抬抬腿,加強腿部肌肉力量。建議拄拐練習走路,每次活動時間不要太長,逐漸增加活動量。」

隨後,苑醫生將1000元現金如數奉還,並表示:「實際上,醫生對於每位患者都是一視同仁、盡心盡責的,收紅包不僅有違醫德醫風,而且醫院制度上所不允許的。在這裡,我代表淮海醫院祝您早日恢復如常。」這一席話,讓崔大爺一家感動不已,為淮海醫院的貼心服務豎起了大拇指。

周口淮海醫院(原周口手外科醫院)是一家以手足顯微外科、創傷骨科、燒傷康復為特色的二級醫院 ,是「120」第七急救站。開展斷指再植 、指尖離斷再植、手指多段多指離斷再植、離斷肢體再植,以及拇、手指再造,骨皮瓣移植,斷掌寄養再植及游離皮瓣移植手術。「八指離斷再植成功」、「頭皮完全撕脫,術後長出新發」、「拇手指再造」、「成功移植骨皮瓣」等疑難病例的開展,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醫院履行社會責任,倡導公平、公正、可信,為適應新形勢下醫院發展的需要,在周口文昌大道東段(大廣高速東1.5公里)新建一所現代化的大型醫院。在創傷骨科、顯微外科、燒傷康復等已有專業的基礎上,再發展骨科、心內科、腫瘤內科、重症醫學科、普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婦科、產科、兒科重點科室,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服務。(楊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