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老師請回答》這節目中,一個高學歷的學霸,北大本科,清華研究生的李永樂,眾人眼中的人生贏家,我們覺得生活中,應該沒有什麼他覺得很難的事情了吧,沒想到他卻說出一個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就是自己到飯館因為選擇困難,都不知道怎麼點菜好。
因為,從小父母把一切都為他安排好了,他都不用做選擇。
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父母對子女愛的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份溺愛,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為孩子安排一切,是為了孩子好,為了讓孩子少吃點苦,殊不知,很多時候,正是你們的這些過度愛護的舉動,事事包辦的態度,才導致孩子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
神童魏永康,具有超乎常人的成績與智商,從他兩歲就認識1000多個漢字,到17歲考入中科院,這一路上,他收穫了很多的鮮花和掌聲。
但是魏永康的媽媽覺得孩子的學習大於一切,所以在生活上處處親力親為,任何事都不讓孩子幫忙。
幫孩子擠牙膏,甚至到了高中,還在給孩子喂飯。這些行為讓孩子毫無自理能力,最後也因此退學。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事事躬親,看似是愛孩子,可是卻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等到脫離父母,就沒有能力去獨自面對生活的難題。
盧梭說,在兒童時期沒有養成思想的習慣,將使他從此以後一生都沒有思想的能力。
成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要以為現在你為他包辦一切,長大後他自然就學會穿衣吃飯。
很多家長對「富養」存在誤讀,他們認為自己有條件,就應該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甚至對於那些獨立的孩子,他們投向的目光,是同情的。
「8歲男孩獨一人自吃火鍋」的視頻,孩子明明是開開心心,但大家偏偏要認為是淒悽慘慘戚戚,認為孩子一個人很可憐。
其實,真正的富養,是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富如李嘉誠,從小就讓孩子學會獨立。相比現在家長的面面俱到,他總是讓孩子自己背著書包坐巴士上學,相比現在孩子十指不沾陽春水,他要求孩子去打工,體驗生活。
美國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說過,「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獨立的人格,才是孩子今後獨自面對風浪的勇氣,是孩子今後獨自應對挫折的能力。
作家余華說:「中國年輕一輩人裡面,很多優秀者,但很少能扛得了事兒的人!」
現在的孩子就像溫室里的花朵,被家長保護得很好,但是同時讓他們失去了獨自面對挫折的機會,只要遇到困難,就不堪一擊。
青少年抗挫力導師泰祺說:
「如今,孩子們在家中和學校受到過度保護,一般不會遭遇困境,他們沒有機會培養出克服實際挫折的能力,相應地也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堅毅的性格。
因此,在此後的人生中,一旦遭遇挫折,難免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難以走出挫敗的陰影。」
因為工作受挫,在FACEBOOK工作過的浙大畢業生從高樓跳下,因為工作壓力過大,人大畢業女生自殺,如果沒有足夠的面對困難的勇氣,那麼會導致許多無法挽回的後果。
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不愛做家務的孩子失業率遠遠高於愛做家務的孩子。
家務是每個人需要學習的基本技能,但是很多在家長保護下的孩子,失去了學習這項能力的機會,等到需要面對這些問題時,只能束手無策。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1. 請給孩子面對挫折的機會
林肯的一生,也是充滿挫折的。他多次參與競選,都失敗,而且還經歷過痛失愛侶的打擊。但正是數次的挫折,造就了他堅毅的品格,為他今後的偉大成就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美國教育權威詹姆斯博士也一再強調:
「依賴本身滋生懶惰、精神鬆懈,不屑於獨立思考,易為他人左右等弱點,處處為孩子包辦代替,是個獲滿分的家長,但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他們的「愛」就像一面雙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
不要為孩子包辦一切,給孩子面對挫折的機會,讓他們學會獨擋一面,在挫折的鍛鍊當中,學會迎難而上的勇氣。
2.學會旁觀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到的,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到的,就讓他們自己去想。
父母能夠為孩子包辦一切,但是卻辦法替他們過完一生。人生是孩子的,要放手讓他們去體驗,去成長。
居里夫人曾說過,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因為年齡很小,卻染髮、打耳洞而備受爭議,但同時又因為插畫、創作鋼琴曲而飽受稱讚,即便有些爭議,但是大部分網友還是認為黃磊教出了一個優秀的女兒。
海靈格曾說過,好的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這一點黃磊就做得很好,他不替孩子做主 ,充分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以旁觀的角度放手讓孩子去嘗試自己喜歡的東西。
適時對孩子放手,給他們一片自由飛翔的天空,他們才能學會翱翔的本領。
3.允許失敗
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為他們提供關愛和鼓勵,經歷失敗不一定就是一件壞事,他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成長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如何避免失敗、如何面對失敗。
有些孩子成績差,家長想的不適合如何去幫孩子想辦法解決,而是直接成為孩子的「作業代理人」,殊不知,這樣更不能幫助孩子進步。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孩子成績很差,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自己失敗的原因,在情感上支持他們,和孩子一起尋找提升成績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剝奪他們成長的空間,從生活到學習上,都為他們包辦好一切。
記得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導師說過:這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是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的愛。
經受風雨澆灌的小樹苗才能長得更旺盛,人生需要自己去開拓和體驗,父母要適當放開自己的手,讓孩子不斷鍛鍊自己,不斷在過程中成長,早點學會獨立生存的能力!這對於他們來說,是受益無窮的!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