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淘大花園事件再次發生?新冠病毒會經糞渠傳播嗎?

2020-02-11     超級數學建模

最新消息:2月11日凌晨,香港同一幢居民樓不同樓層的07單位先後確診新冠肺炎病例患者,由於該單位使用同一條糞渠,因此不能排除病毒經糞便傳播的可能!



香港衛生署連夜協調所有07單位住戶撤離康美樓,安排住戶入住檢疫中心,並對大廈進行消毒,可見香港政府對此的重視。



事實上,因為擔心非典期間的「淘大花園事件」重現,香港政府再重視也是不過分的。


淘大花園的「夢魘」


畢竟,淘大花園那年恍如死城般的恐怖,港府不願再看見。


回顧2003年的數據,在全港因「非典」死亡的296名病人名單中,「淘大花園」的居民就占了42,感染人數更是達到了恐怖的321


淘大花園E座,更是成為了死城中的重災區,出現了100多例的爆髮式感染。


面對這幢SARS病毒造的「毒樓」,無奈的港府只能選擇將全體居民撤離淘大花園。


後來,在香港衛生署對淘大花園的住戶進行調查之後,才發現,原來,造成這麼多人被「毒倒」的罪魁禍首,竟是一個SARS病毒的「超級傳播者」在淘大花園公寓內拉的兩泡帶有SARS病毒的大便

2003年3月14日,一個長期居住深圳的男士出現SARS症狀,隨後的一周內,他兩次探訪了在香港淘大花園E座的弟弟。由於他有腹瀉症狀,在這兩次探訪中均使用了其弟弟所在公寓的衛生間。數日後,他的弟弟、弟媳以及在威爾斯王子醫院照護他的兩名護士相繼感染上SARS。


不久之後,淘大花園的住戶對公寓內充斥的「糞便」氣味難以忍受,多次向業主委員會投訴,才讓真相慢慢的露出水面。


原來,SARS病毒悄悄地通過乾涸的地漏,進入居民的家中。


讓淘大花園住戶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平時自己節約用水的習慣,竟成為了奪命的導火索。

淘大花園的住戶在清潔浴室地面時,更多的是習慣用拖把抹地,而不是用水沖洗地面。


地漏下方的U形聚水器,由於水位長時間過低,難以形成液封,導致高樓層住戶衝下的糞便形成的氣溶膠可能通過地漏,進入到低樓層住戶的家中。


U型聚水器示意圖


而當住戶聞到這難以形容的」酸爽「之後,下意識將排氣扇打開的行為,更是成為了病毒得逞的加速器,直接加大了毒氣中」病毒「的濃度。


因此,受到最直接影響的,就是當時和患者公用一條糞渠的所有8室住戶。


更可怕的是,排氣扇帶動的氣流,在幫助下水道內的帶病毒液滴倒流進入同編號住戶的浴室的同時,甚至可能幫助這些液滴通過窗戶進入其他臨近住戶的房間



加上天井的」煙囪效應「,帶有病毒的氣體又會從低樓層返回高樓層,感染更多的患者,導致越來越多的患者腹瀉,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淘大花園慘劇的發生。


康美樓會成為淘大花園嗎?


同編號,不同樓層,和當年的淘大花園一模一樣。


但有了前車之鑑,香港政府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凌晨時分,在將康美樓所有樓層的07室住戶共180人全部撤離之後,港大傳染病系袁國勇教授、衛生署防護中心黃加慶醫生、環境局副局長謝展寰就一同出面召開緊急記者會交代情況。



特首林鄭月娥也一改下午出現的常態,在今天早上就接見媒體。


林鄭月娥


據了解,在昨晚的初步檢查之後,發現後確診的42號病例家中的U形聚水器都是有水的,因此可以排除淘大花園的傳播方式。


然而,和淘大花園不同的是,康美樓洗手間構造的特殊性,竟有可能是導致低層住戶感染的原因。


沒錯,康美樓的污水管是在室內,而不是在室外。而且,患者家中排氣管和糞管的接口,由於老化,沒有完全的密封。換句話說,排氣管可能漏氣!


在排氣扇的作用下,」毒氣「會從這個小小的口子倒流進洗手間,變成水滴粘在毛巾或者牙刷等洗浴用品上,造成接觸傳播。


雖然這只是專家根據調查初步推測的結果,並沒有證實,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事實上,今天撤離的所有住戶中,又有四人被確診,似乎應證了推斷的正確性。



因此,港府將康美樓所有7室住戶全部撤離,並安排到檢疫中心,是保證康美樓不會成為第二個淘大花園最保險的方式。


做好防控,避免悲劇


雖然專家已經明確表示,康美樓和淘大花園的傳播方式不一樣,但為了保平安,和康美樓同屬於Y2型設計的其他大廈的住戶得知消息後,開始紛紛向馬桶里倒消毒水。

一般來說,Y2型設計的建築,洗手間在全屋的正中心,洗手間排氣扇氣流需經過屋內才能排到屋外。


Y2型設計


在病魔面前,多留一個心眼,總歸是沒錯的。


事實上,截至目前為止,仍沒有證據顯示這次的武漢肺炎會像SARS一樣通過糞便傳播。


但是,風險依舊是存在的。香港政府已經吸取了淘大花園的慘痛教訓,及時將可能的感染人員撤離和檢查。


而我們作為個體,更應該重視起來,做到防範於未然。


在日常生活中,勤洗手,戴口罩,安全通風,少出門,注意浴室和廁所消毒,檢查室內管道是否老化,將接觸病毒的風險降到最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c7iOHABgx9BqZZIEF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