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近來出鏡率最高的網紅作家何許人也?
毫無疑問,是他。
國內社交網絡上,徹底接過倉央嘉措和魯迅的大旗,成為文青標配的萬金油句式: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里說過......」
源見印
堂堂初代喪系作家代表,淪落到被玩梗的田地,本就唏噓無奈。
無獨有偶。
最近一部新片,又揪住他生前身後的八卦韻事大書特書。
它的顛覆性,從片名就開始呼之欲出:
《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
小栗旬+宮澤理惠+澤尻英龍華+二階堂富美。
一水兒的神仙,極度養眼。
但要單說演員陣容,還不足以稱為「顛覆」。
容條姐介紹下本片導演,蜷川實花。
演藝世家出身,以另一重身份更為人稱道:
視覺藝術家。
蜷川實花官網首頁圖
高飽和的調色,流淌進影像風格之中。
代表作《花魁》劇照
而這次。
窮極絢爛的光影濾鏡,對準了主人公夏花秋葉的人生轉折——
1946-48年,太宰治迎來創作高峰期,《斜陽》、《人間失格》等著作相繼問世。
同樣,也是他人生最後的3年。
劇烈的時間點,矛盾的人物。
在此基礎上,《失格》又選用最為直給粗暴的視角切入。
摒棄所有影響太宰治天賦成就的因素,只鎖定一點:
女人。
這才是條姐所說的顛覆之處。
它無限放大太宰治身上多情浪蕩的一面。
將「文豪」降維,擬作吸食女性情感的「癮性患者」。
開篇起筆,還原了他真實的第二次自殺經歷。
在鎌倉海邊,與酒吧陪侍女相約殉情。
冰冷的海面浮沉,紅綢縛緊雙手,擁吻取暖。
活脫一副「把每天當做是末日來相愛」既視感。
浪漫不?
下一秒,繩結鬆脫,女孩緩緩下沉。
他自己游到岸邊,發出劫後餘生的慨嘆。
幻滅嗎?
還沒完。
這場「只成功一半」的殉情,被載進小說,供無數人反覆咀嚼。
被添油加醋,成為酒席間的笑談。
24K渣男本渣。
他精擅的,正是捕捉女子在戀愛中的情感波動,融入自己的作品。
更有甚者。
直接翻看人家的日記,照搬金句過來。
條姐這行,管他的無賴行為叫「洗稿」。
遊走在一個又一個伴侶身邊,吸收她們熾熱的精氣。
你可以說他片葉不沾身。
甚至可以說他只是條寄生蟲。
每位女性在他眼裡,都像漂亮的標本。
愛慕過,激情過,記錄過。
然後,頭也不回,去尋找下一個繆斯。
保持著搞大肚子就換陣地的效率。
最真情實感的一次落淚,是眼看著逾期繳納的巨額稅金單發到家門口。
就連徒弟編輯都看不下去。
「老師,您是人嗎?」
無論私德還是責任,都把太宰治的形象擠壓到了邊緣。
騰出來的舞台和空間交給誰?——
要條姐來說,這就看出一位女性導演的創作私心。
後半片名里的那「3個女人們」,反倒是美得姿態各異。
她們背後,分別代表著一種顏色、一種花、一本書。
美知子,深藍,鳶尾。
陪太宰治白手起家的「糟糠之妻」,對他最為容忍。
為他撫好衣衫,而後柔柔地問上一句:
什麼時候回家?
從不期待答案,也沒等來答案。
愛得有多卑微?
兩個動作足以看出來。
一「推」——
太宰治照例喝得爛醉,摸回家門就倒在地板上不省人事。
美知子見狀,手忙腳亂地推開女兒,給丈夫騰地方。
一「拉」——
在街角撞見丈夫和別的女人親熱,還得按下傷心跟孩子解釋。
心酸到不行
和服的藍,也代表家的靜謐。
太宰治為她寫下《維庸之妻》。
連作家同行讀了都不禁感嘆一句:
人渣人渣,佩服佩服。
和內斂的美知子不同。
靜子如同初春的梅花,開得粉紅。
注重儀式感,最有主見。
哪怕動情,也堅持太宰治一定要來自己家。
在聖母瑪利亞像前溫存。
哪怕是懷孕被棄,也不哭不鬧,泰然自若。
畢生信條洒脫至極:
寧做硃砂痣,不當蚊子血。
太宰治為她寫下《斜陽》。
為被抄走的金句,挺著大肚子來和太宰治對峙。
愈演愈烈,直至最後一位。
富榮,嫩綠,紫藤。
別看最青澀,愛起來卻最痴纏。
如同藤蔓般窒息,不留餘地。
只要與有情人相伴,是生是死,早已置之度外。
粘稠,濃烈。
此刻,肺結核纏身的太宰治終於掙扎著爬向書桌,翻開空白的手卷。
不僅為她,也為蹉跎半生的自己。
留下了那句流傳多半個世紀的文頭——
「我這一生,儘是些可恥之事。」
到這裡你會發現。
影片以《人間失格》為題,卻非以《人間失格》為要。
換句話說,導演似乎有意混淆電影和小說間的邊界。
就以太宰治雪地嘔血這段戲為例。
原本,是發生在小說主人公大庭葉藏身上的事。
原文是這麼寫的:
突然,我吐血了。那是我第一次咯血,雪地上出現了一面大大的太陽旗。我斜眼看了一會兒,便蹲下來用雙手捧起旁邊乾淨的雪洗臉,同時落下淚來。
而在影片中,轉換主語,把橋段安置在太宰治身上。
看到沒?
這部電影講的不是太宰治,也不完全是《人間失格》。
而是捕捉這部半自傳小說中游離的作者本體。
「大庭葉藏」之於太宰治有幾分重疊,螢幕上的「太宰治」就有幾分極端化的呈現。
然後,再在台詞中加上否定式的人物自辯,來增強衝突感。
是真是幻?
似真,也似幻。
但條姐還是對這一版的「太宰治」不滿意。
歸根結底,它並沒有回答生髮全片的邏輯問題:
究竟為何迷人,能讓無數女孩為他赴湯蹈火?
事實上,太宰治本人有異性魅力,且自知。
他曾在《人間失格》中寫過:
我一隻手托住臉頰,就像忍受劇烈的牙痛一樣,一邊喝茶。我的這種姿勢反倒讓她著迷。
片中,這種號召力體現在《斜陽》出版,無論加印幾次,女孩們都趨之若鶩。
但舍此以外。
它並沒有一處直接表現太宰治才氣和思想深度的高光之筆。
僅靠幾句誘拐式的告白,再輔上小栗旬這張男女通殺的帥臉。
太不走心,也太浪費演員了。
說來也是尷尬的巧合。
縱觀新世紀以來的日片,掛名「太宰治」與「人間失格」的不在少數。
可除卻幾部動漫番劇,分數及格的寥寥。
還真是,「失」了格。
這位引起無數人共鳴的「無賴派」作家,似乎從未有人真正了解。
被追捧,被封神,被拓印,被塗抹。
就像片尾,太宰治自殺的消息不脛而走。
媒體記者蜂擁到他的宅院門前,試圖挖出猛料。
與其說嘲諷。
條姐覺得,這部電影更像一場近乎暴力式的重構。
它用美景美人編織起絢麗的花語。
而後將之拆解,譜成風花雪月的詠嘆調。
所謂「才子佳人」,不過是。
豪傑如流星,一顆一顆地落。
彼女似花枝,一季一季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