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廈門味早餐合集!連吃上一個月不重樣

2019-08-07     廈門吃貨

有人說,想要看見一座城市最真實的樣子,那就起個早吧。最生動的「廈門味」,它們散落在城市裡的每一個角落。


從公園到市場,從小區到學校,從車站到公司,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熟悉而又親切的市井氣息。


最懂吃的廈門人,對於早餐這件事兒一點都不含糊。要說起「廈門味的早餐」,好料菌能連說上大半天都不帶停的!這不,從島內到島外,廈門人最愛吃的早餐都在這兒了,快來看看哪樣是你的最愛……

/ 花生湯 /

在廈門,如果只能選一樣當做早餐,好料菌會把票投給花生湯。對於最喜吃甜的廈門人來說,再沒有什麼比一碗熬煮得黏糊又甜蜜的花生湯來得振奮人心。


一碗加了蛋的花生湯是對於早餐最高級的尊重:整顆蛋在碗里「哐當哐當」地打散,金黃的蛋液滑落進沸騰著的花生湯中,在空中留下一段好看的弧線。


關於花生湯的小店有不少,除了名聲在外的黃則和、502花生湯,還有不少就藏在小區樓下的花生湯。哪家最好吃沒有個定論,但是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 滿煎糕 /


曾經起了個大早,從島外跑到同安也要吃到的早餐,就是滿煎糕了。廈門最出名的兩家,一家是同安的肥棟,另一家是八市裡的鐘麗君滿煎糕。



滿煎糕對於廈門人來說一定是有魔力的,看著一鍋熱氣騰騰的滿煎糕被整塊捧起,在煙霧繚繞中瞬間被切塊裝袋,一天中最熟悉的煙火氣,就從這一刻展開了。


最常見的有花生、芝麻、紅糖三種口味,咬一口、甜香的內餡盈了一嘴,要是能再配上一杯海堤鐵觀音,那一定是老廈門無疑了。


/ 碗仔粿 /

在島內雖然已經很少見到,但對於同安人來說,碗仔粿可是最具有廈門代表性的早餐。最好吃的碗仔粿大部分都不在店裡,清晨在同安的鐘樓附近走上一遭,就能發現不少被早起的人們圍滿的碗仔粿小攤子。



有的甚至沒有名字,一輛三輪車就是全部的家當。加上鵪鶉蛋、肉泥再澆上沙茶醬、乳漿、紅蔥等等,就是一碗噴香的碗仔粿。


一碗自然是不夠吃的,最懂碗仔粿的同安人,一個早晨至少要3碗打底。


/ 麥奶 /

一碗能承包了一天的甜蜜的麥奶,對於廈門人來說再熟悉不過。好料菌印象中的麥奶,藏在不少賣豆漿的小店裡。


最出名的還得是八市街頭的亞本麥奶,每天連太陽都還沒露面的時候,小小的麥奶店前就已經被晨起的大爺大媽們圍滿。


一碗甜糯的麥奶配上一根油條,這樣的吃法,很廈門,很親切。


/ 扁食、拌面 /



扁食拌面可是一對不可拆分的「黃金搭檔」,清早從家樓下的拌面小店路過,總是能看到店員熟練地包著扁食。


一碗好吃的拌面是有「靈魂」的,花生醬要香,辣醬也要放得恰如其分,吃兩口面再喝一大口扁食湯,這樣的搭配,再吃幾十年也膩不了。

/ 面線糊 /

面線糊和廈門人的故事,可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


冬天是吃面線糊最好的日子,頂著惺忪的睡眼,捧上一碗剛盛好的面線糊,「咕嚕咕嚕」地讓湯湯水水滑進嘴裡,暖意順著喉嚨落進了胃裡,一天的活力才算是正式開始了。


面線糊在廈門分成了不少門派,有的用大骨頭熬出了湯底,海派些的還要加上乾貝、蝦米、香菇之類的提鮮,但不論湯底做法有千變萬化,吃面線糊的時候,白鬍椒粉是一定不能忘了加的。

/ 豆花 /


小時候一直覺得,所有挑著扁擔的賣豆花叔叔或是阿姨,都是從清晨的薄霧裡走出來的。公園邊、學校旁,人多的地方,都少不了豆花攤的身影。


薄薄的鐵勺子在裝滿了豆花的桶里輕輕一片、一起,一塊塊雪白的豆花就落到了碗里。再撒上一大勺的白糖或者糖水,就是一份最樸素的早餐了。



/ 韭菜盒 /

「韭菜盒配茶」是獨屬於廈門人的默契,早晨買上一袋子剛炸出鍋的韭菜盒,回家泡一壺鐵觀音,就可以泡茶話仙地過度一整個上午。


一枚好吃的韭菜盒,皮薄、酥皮多、料碼足,這三樣都是必須。要是一口氣吃上一個多少會覺得膩得慌,當然還是需要一盞茶來配它。



/ 鴨肉粥&白粥&咸稀飯&烏雞粥 /

早餐喝粥,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兒了。但在我廈門,喝個粥簡直不要太厲害,料碼同樣能整整齊齊地擺上好幾排,瘦肉、煎蛋、大腸、豬肝……每天換著花樣點,吃上好久都能不重樣!



能說得上名的老牌鴨肉粥店就有不少,什麼浮嶼大同鴨肉粥、百成大同鴨肉粥、廈港大同鴨肉粥、方仔佳大同鴨肉粥……每一家店裡都承載了一代廈門人的記憶。




在同安,烏雞粥的名氣可能一點不比鴨肉粥小。連好料菌都曾經起了大早,就為了吃上一碗無名惠康烏雞粥,這可是老同安才懂的廈門味早餐。


當然,早餐攤上最常見的還是白粥咸稀飯,每家的做法都不盡相同,吃咸稀飯要加油條,要是自家煮的白粥,配上肉鬆或是菜心罐頭也是極好。


/ 包子、饅頭 /


包子饅頭配豆漿,這樣的經典搭配全國都有,廈門當然也不會例外。


只要有人氣的地方,街頭巷尾里一定都少不了包子店。每天從清晨開始,包子攤前的煙火氣就沒有散去的時候。大籠屜一打開,蒸騰的霧氣之下裝滿了各種口味的包子和饅頭。


「老闆,來一個肉的一個素的,再一杯豆漿。」這樣的對話,只要從攤前路過,每天就少不得能聽到幾句。



小時候的饅頭幾乎沒有什麼花樣,無非是高矮胖瘦不太相同。現在花樣就多了許多,什麼紅糖饅頭、葡萄乾饅頭……天天都可以換著花樣吃。


/ 鍋邊糊 /


好料菌關於鍋邊糊的最初印象來源於八市亞本麥奶邊上的這家小店,店小的完全坐不了人,直接在店門口擺上幾張桌子,倚靠著沿街的柱子,就可以安穩地來一碗鍋邊糊了。


晨起沒胃口的時候,吃上有著濃郁米香味的一碗,全身都能泛起十足的暖意。


/ 糯米炸 /


每次去八市邊吃鍋邊糊的時候,會再點上一個糯米炸。喜歡看著米白色的糯米炸在油鍋里慢慢翻滾出誘人的金黃,裹上一層糖霜的時候心裡還總是會期待著糖粉可以裹得多一些、再多一些。

特別喜歡咬開時蘸上了一嘴糖的感覺,其實不僅是配上一碗鍋邊糊,豆漿或是麥奶也是糯米炸的經典搭配。

/ 早龍餐車 /

好料菌敢打賭,90%以上在廈門生活著的人們一定都吃過早龍的早餐!一頂紅色的大傘是它的標誌,車站邊、路口處、小區樓下,似乎每一處熱鬧的角落都會有它的身影。


記得小時候的甜豆漿還是6毛錢一袋,五毛錢就可以買一個花生甜包,吃得最豪華的時候就是一個糯米雞加上一碗放了鵪鶉蛋的黑米粥。


無數個趕著上學或是上班的日子裡,總是少不了一袋子早龍早餐的陪伴。

/ 麵包類 /


小時候還不懂什麼歐包、可頌,一條特香包就是童年裡百吃不厭的美味。雖然廈門的特香包店實在不少,但總願意多走兩步,去思北的老店提上一個剛出爐的回家。


隔著老遠就能聞到店裡正在烤麵包的香氣,老式的廚櫃里放滿了各式各樣的麵包和蛋糕,要排個隊什麼的,是常有的事兒。


一條特香包已經從二十幾年前的3元一條漲到了現在的近10元,有人說它的味道變了,也有人說是我們的嘴變刁了。但不變的是,吃特香包的時候,總是貪心把最外層的麵包皮吃掉,內里的白麵包卻總是留著。


雖然不是廈門本土的口味,但是丹香烘焙坊的好生意,是誰也否認不了的。幾乎就沒有見過店門口不排隊的時候,但只要路過了,總會忍不住買上一袋古早味麵包作為第二天的早餐。


或是趕在早上7:30開門之後,帶走兩個不同口味的車輪餅。口味一共有六種,牛奶和黑糖珍珠的口味賣得都特別好,趁熱吃外皮焦脆,內里的內餡飽滿到一咬就會溢出來,就憑著這燙口的溫度,就能讓人喜歡得不得了。



再往中山路的方向走上一會兒,思明電影院的邊上,思明麵包店就像是一位幾十年的老朋友,無論什麼時候你路過這兒,總可以提走兩個麵包作為明天的早餐。


沒有網紅款的甜品、蛋糕,那些「小時候」款的麵包、糕餅,很有年代感的食品店款白色搪瓷盤,還有百貨店同款價格標籤……放眼一掃,幾乎是如今麵包店不多見的個位數價格,親切0距離。麵包店該有香氣,它自然也不少,每每路過總有烘烤的香氣,但絕不浮誇。


五指麵包和椰子餅都是廈門郎再熟悉不過的早餐or泡茶必備,椰子餅一個1.5元,就能吃到一嘴帶著濃濃椰香的滿足。



和思明麵包店類似的,還有老八市裡的惠源麵包店。賣的幾樣好料菌從小吃到大,最喜歡的,必須還是店裡的炸麵包。


看起來平凡無奇的麵包,只有咬開吃到了內餡,才會發現內里滿滿帶著咸香味的餡料。


還有漢堡、五指麵包都是必買的,記得五指麵包每次都會5個起買,三兩口就能吃完一整個,一口氣要吃上兩個才過癮。



/ 油條、茶葉蛋配豆漿 /

油條、茶葉蛋配豆漿是全國走到哪兒都不會陌生的搭配。


印象里的油條,還是要小時候菜市場裡現炸的最是好吃。看著炸油條的叔叔或是阿姨把一小塊麵糰在手裡拉扯、旋轉再扔進鍋里,沒一會兒竟然就膨脹成了金黃酥香的一大根。


有時候還會把油條泡進豆漿或是花生湯里,吸透了甜蜜汁水的油條沒有了之前的酥脆,卻更多了幾分綿軟的美好。


買一顆好吃的茶葉蛋也是很有講究的,一大鍋煮好的茶葉蛋里,準確找到破殼均勻的那一顆,才會均勻入味又不至於過咸。


/ 沙茶麵 /


要說起來沙茶麵它很霸道,不僅承包了廈門人的午餐和晚餐,竟然連早餐它也不放過!不少沙茶麵店從早餐時間就開了門,賣到中午就準備收攤,比如廈門人最熟悉的烏糖沙茶麵。


從島內到島外,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各式各樣的沙茶麵店。對好料菌來說,冬天是吃沙茶麵最好的時候,滾燙醇厚的沙茶湯一入了喉,就像是為自己注入了一天的元氣。


/ 滷麵 /


有沙茶麵的地方,經常也能吃到一碗同樣熱乎的滷麵。相比起沙茶麵來更加清爽一些,用它來慰藉一個飢腸轆轆的早晨,那是再好不過了。


一碗好吃的滷麵是有生命力的,早晨不想吃得太油膩,那就加一份豆乾再來一份筍,摻和著濃稠的鹵湯,一碗下肚,舒坦得不得了。


/ 蝦面 /


生活在檳榔的老廈門一定都有過在檳榔蝦面弟門口彎著腰吃完一碗蝦面的經歷。每天從一早開始就被趕著上班的工薪一族們給圍得滿滿當當,穿著西裝來吃一碗蝦面,在廈門,一點不出奇。


看起來漂著紅亮蝦油的蝦面,聞著就自帶鮮甜,喝一口熱湯從頭熱到腳,居然有點通體都暢達的奇妙感覺。10元一碗面,裡面配好了蝦仁、瘦肉等輔料,爽口又不清寡。


/ 湯包+燉罐 /


早餐吃湯包一點兒也不出奇, 不過廈門式的湯包是要搭配酸筍湯或是燉罐的。


湯包上桌,一定得趁熱,透過朦朧的表皮,依稀可見帶著湯水晃動的內餡,「膽大心細」地吃籠湯包,來碗解膩還醒胃的酸筍湯,什麼起床氣也都沒了,喜歡更滋補一點的,來個燉罐也是好選。

/ 冬粉鴨 /


「老闆,來一碗冬粉鴨。」 「好嘞。」 這樣的對話,已經記不清聽過了多少回。


喜歡冬粉鴨清爽鮮甜的湯頭,滑溜得幾乎不需要咀嚼的粉絲在嘴裡一抿就化,冬菜和薑片更讓一碗冬粉鴨有了抵禦寒冬的魔力。


/ 大腸血 /


大腸血在異鄉人眼中經常被視作「黑暗料理」,但愛它的人才最懂它魅力。


柔韌嫩滑的腸衣配上鮮嫩的豬血,一碗熱湯里還要加上許多的胡椒粉,才最適合冬日的早晨。


/ 魚丸湯 /


想喝點湯湯水水又沒有胃口吃粉面的時候,經常就會來上一碗魚丸湯。廈門能喝到的魚丸湯風格迥異,有帶餡的、不帶餡的,根據大小不同也有不同的講究。


最常見的應當就是全廈門都有的「永豐魚丸」,能將簡單的魚丸做出6種不同的口味,而且每碗吃到的口味完全隨機,每吃一口心裡總會小小地期待一下想要的口味。


/ 餡餅&馬蹄酥 /


要論每天排隊時間最長的早餐店,阿吉仔絕對有發言權!周邊的街坊鄰里早已經摸清了店裡烤架出爐的時間,每天掐著點就到店門口排隊。


清晨的街道是屬於老一輩人的,爺爺奶奶一人提上至少一袋的餡餅或是馬蹄酥,為一家人置辦齊了一天的早餐。


馬蹄酥有咸、甜兩種口味,一咬能落了一桌子的酥皮。而餡餅外皮薄得幾乎是入口即化,而內餡更綿更密,綠豆的香化在嘴裡,多喝上兩杯茶又淡了去。


當然,廈門的早餐界

好吃的才不僅僅這麼多

比如長得很像麻花的『馬花炸』



香甜可口的『炸棗』




炸得外酥里糯的『芋頭糕』



香酥鬆軟的『黃氏燒餅』



當然,關於廈門味的早餐還有很多很多。從島內到島外,街頭巷陌里那些每天從清晨起就陪伴著我們一同開啟一天活力的早餐,才是每天早起的動力呀~

你呢?今天你的早餐是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sFv1imwBvvf6VcSZAzw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