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給北方調水,這兩項工程卻給南水北調補水,非常不簡單

2020-07-15     紫俠

原標題:南水北調給北方調水,這兩項工程卻給南水北調補水,非常不簡單

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南水北調一直以來就備受關注。尤其是現在正在發揮作用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它從長江流域的丹江口水庫開始,一路向北將南方的水輸送到北方的河北河南等省份,自從通水以來到現在已經累計輸送了300億立方米,北方缺水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緩解,白洋淀等水體重獲新生,這都是南水北調工程帶來的效益。

然而,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起點的丹江口水庫,它雖然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蓄水量達到了290.5億立方米,但是由於季節變化,靠一個丹江口水庫和漢江水無法滿足每年向北方調水130億立方米的需求,而且未來北方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會越來越大。

為了防患於未然,我們已經開始研究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補水的配套工程,你知道嗎?

這就是傳說中的「引江補漢」工程。從字面意思來看,這就是從長江主幹流引水到漢江流域的丹江口水庫。在經過一番仔細的考證後,設計師選擇了香溪河和大寧河兩個引水點,作為「引江補漢」工程的起源地。接下來我們就來逐個看一下。

首先是香溪河。香溪河位於湖北西部,它的海拔較高,引水到丹江口水庫可以全程實現自流。具體的方案就是採用長距離隧洞的方式,工程量比較小。作為三峽水庫的一條支流,該工程也能夠緩解長江三峽在汛期水量過大的問題。

第二條則是發源於陝西平利的大寧河,大寧河在重慶巫山匯入長江,也是當地一處著名的景點。設計師們計劃在重慶巫山建設一級提水站,將河水提高到63米,然後建築水渠將河水引到妙峽水庫,妙峽水庫從這裡再進行提水,提水高度約為156米,然後開鑿隧洞將河水引入剪刀峽水庫,然後再建設第三級提水站,提水200米,讓誰通過隧洞注入堵河,最終流入丹江口水庫。這一條補水線路需要提水工程量很大,因而需要很多電力供應。

這兩大工程論證階段已經進入後期,開工建設指日可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m_OUHMBiuFnsJQVaZ2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