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再挑起新爭端,但中國絕不讓步和屈服

2019-10-09     中國網觀點中國

孫立鵬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所謂新疆人權問題不過是美國極限施壓的藉口

美國東部時間10月7日,美國商務部以所謂的中國新疆人權問題,損害美國外交政策利益為由,宣布將20個中國機構和8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未經「美國最終用戶審查委員會」的批准,被列入實體清單的機構和公司,將被禁止與美國公司進行正常商業往來,也無法利用轉口等方式購買美國關鍵零部件和產品。

美國商務部再次挑起新爭端,居心不良、具有「一石三鳥」的戰略考慮:

進一步極限施壓,迫使中國做出更多讓步。特朗普第一任期貿易政策進入「收官階段」,實現美韓FTA升級、達成美墨加協議(USMCA)、簽署美日早期貿易協議,美國經濟外交屢有斬獲,但只有中國沒有讓美國占到絲毫便宜。

當前,美國進入2020年大選季,特朗普急需對華達成經貿協議,兌現2016年競選承諾,緩解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為此,特朗普政府希望把出口管制當作新砝碼,迫使中國在新一輪談判中儘快做出讓步。《紐約時報》稱,特朗普經常拿國家安全、其他關切問題與經貿「掛鉤」,以便獲得最大利益,這次也是如此。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辯稱,出口管制與中美經貿談判無關,但時點過於巧合,美國真實目的不言自明。

所謂新疆人權問題不過是美國極限施壓的藉口

粗暴施壓中國內政,擾亂中國穩定發展腳步。美國以所謂的人權問題為藉口,對中國機構和企業實施出口管制,已經遠遠超出經貿範疇,具有粗暴的政治打壓特點。

事實上,中國在新疆進行的反恐和去極端化的努力,為世界反恐和地區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得到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讚許和認可。但美國顛倒黑白、混淆視聽,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將經濟問題政治化,進一步暴露了阻撓中國穩定發展的險惡用心。

削弱中國科技企業競爭力。彭博社稱,此次被列入清單的主要是中國科技企業。尤其海康威視、大華科技是世界兩個最大的視頻監控設備生產者。海康威視擁有3.4萬名員工,全球數十個分公司,並曾為巴西世界盃和北京奧運會等大型國際活動提供產品服務。大華科技擁有1.6萬名員工,在北美、歐洲和拉美均有分支機構。中國在該領域已經遠遠領先美國同類企業。特朗普政府早已醞釀打壓多時,希望切斷對上述科技企業的關鍵零部件供應,遏制其國際競爭力和快速發展勢頭,確保美國科技霸權地位。

在中美第13輪經貿磋商即將開啟,兩國貿易摩擦降溫的曙光再現之際,美國商務部的齷齪做法再次「添堵」,給中美經貿關係前景蒙上一層陰影。回顧過去2年,中美經貿摩擦螺旋式上升,相互報復沒有贏家。當務之急是兩國相向而行、累積共識、積極互動。美國再次企圖通過贏者通吃、極限施壓的方式迫使中國讓步沒有前途。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美國國內對華理性聲音正在失勢,極端強硬勢力日益影響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立場。不排除美國對華施壓從關稅、科技、匯率等經貿問題向其他敏感領域蔓延。這將嚴重影響中美戰略互信與合作的基礎。

所謂新疆人權問題不過是美國極限施壓的藉口

事實上,美國對華加緊出口管制,必然是雙輸、多輸的結果。與中國合作的美國相關企業不得不被動調整產業布局,自損出口市場,短期經濟利益遭受嚴重損失,長期運營成本顯著提升,讓原本陷入疲態的美國經濟更加低迷。從全球產業鏈分工看,中國處於全球製造業生產加工的核心位置,且短期難以替代。美國加強對華出口管制,將破壞全球產業鏈,阻礙世界貿易與投資發展。

總之,美國政府一邊談判、一邊又要極限施壓的做法,不可能令中國讓步和屈服。希望特朗普全心全意回到談判桌,與中國相向而行,使兩國經貿摩擦「降溫止戰」。為此,中方應保持戰略定力,積極與美國展開談判並爭取最好結果。同時,做好應對各種困難複雜局面的準備。中國壓不垮,美國出口管制只會堅定中國自力更生的決心,無所畏懼地加速前行。(責任編輯:唐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ll3sG0BMH2_cNUgLj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