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後,又有三家中國知名企業被曝造假,中概股怎麼了?

2020-04-11     中國網觀點中國

楊子榮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瑞幸咖啡20億財務造假風波未平,愛奇藝和跟誰學也相繼被指控造假,好未來自曝員工造假,中概股做空潮再度上演。

2010年6月,渾水公司成立,隨後發布關於東方紙業的做空報告,拉開中概股做空潮的序幕。兩年間,中概股公司中28家被勒令退市,一家因破產而退市。中概股頻頻涉及造假,雖然有中美兩國跨境審計監管難等因素,但也反映了中國股市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和機制缺失等問題。

財報數據造假問題,至少可以分三個層面來看:第一,無論是中國還是已開發國家,都存在財報數據造假問題,上市公司因利益衝動而違法行為難以根本杜絕。第二,與已開發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財報數據造假問題普遍且更為嚴重,因為相關機構的監管能力、上市公司的質量以及市場機制都需要時間來培育,而這與其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密不可分。第三,受各種政策推動,中國股市發展迅速、規模龐大,但相應的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未能跟上,導致中國股市問題頻頻,股市的應有功能得不到有效發揮。

瑞幸財務造假風波再次提醒中國應加快相關機制建設。首先,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並切實執行退市制度。在審批制下,受政治因素干擾,中國成功上市的公司並不一定是質量最好的公司,而且退市通道不暢,對上市公司約束過少,導致上市公司整體環境欠佳。當然,註冊制下,企業退市如何處理好各方利益的博弈將是一個新的難題。 其次,監管能力與法制建設雙薄弱,導致對上市公司的監管不足。中國上市公司數量在三十年間從無到有,如今已逼近四千家,上市公司數量的飛速增長給監管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此外,法制建設滯後,如舉證責任倒置等關鍵法律的缺失,大大提高了監管成本,嚴重削弱了監管能力。再次,違法違規的懲罰力度不夠,除了懲罰金額偏低,還缺失了有效的集體訴訟制度,導致上市公司違法成本過低,追訴困難。不過,提高懲罰力度並非只是簡單的數字問題,如何與其他監管部門和相關法律法規相協調是一大難題。最後,關鍵市場機制缺失,如做空機制。事實證明,適當的做空力量和合宜的做空機制,能夠有效監督上市公司,凈化商業空間,但做空機制通常又需要成熟的市場機制相配合,否則惡意做空將導致市場劇烈動盪,影響股市的基本穩定。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由於專業和時間等限制,通常並不具備識別財務數據真偽的能力。因此,一方面,需要強化機構投資者的力量,更多的讓機構投資者從事專業的投資行為;另一方面,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股市長期發展的重要基礎。(責任編輯:唐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NrTZ3EBiuFnsJQVhjx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