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劉曉慶說:「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名女人難上加難。」
這是實話,也或多或少有點凡爾賽的味道。
女人活到劉曉慶那個份兒上,苦多樂亦多,很多都是幸福的煩惱。
其實最苦最難的,還是占了絕大多數的普通女人。
在女人身上,有五種苦,是女人所獨有,誰也不能代替,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02
一是生理之苦。
從女孩變成了女人,就是苦的開始。
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下腹墜脹疼痛、腰酸乏力、頭疼噁心,有時候甚至痛得死去活來。
但女人只能像男人一樣,學要照上,班要照上。
有人建議說那幾天可以給假期,但落下的課,誰給補?
不上班的工資,誰給開?
身上的痛,誰來替?
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更讓人遺憾的是,這種苦要一直伴隨女性最好的青春年華。
等終於沒有了這種苦,就要漸漸老去。
03
二是懷孕之苦。
上天不公,生孩子是兩個人的事,卻偏偏讓女人承受更多。
有學校曾組織過一次活動,讓學生每人懷揣一隻氣球,體驗母親懷孕的不易。
在活動中,要像媽媽疼愛孩子一樣用心呵護氣球,無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取出,更不能弄破。
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到了做母親的不易。
但真正做母親的,肚子裡可是一個幾公斤重的「氣球」,而且要一起生活十個月啊!
懷胎十月之苦,怎一個氣球能夠模擬!
更不用說,懷孕不僅會帶來外在體型的變化,還會帶來身體指標的改變。
剛剛,「杜淳妻子拔掉了埋了14天的血糖針」上了搜索榜,讓我們知道懷孕還可能會帶來高血壓、高血糖……
一個小生命的孕育,是一個偉大的女性在拿著自己的性命打交道啊!
04
三是生育之苦。
在網上,有人把疼痛分為12級,生孩子為最高級別。
這樣分級有沒有科學依據,似乎有些爭議,也有人說,這其實是網友的杜撰。
但不管那樣的分級是否合理,不管分娩的疼痛屬於什麼級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分娩絕對是人類所經受的最痛的感受之一。
很多生過寶寶的媽媽都說,女人生孩子就像是人生中「小死」了一場。
那撕心裂肺的疼,讓很多媽媽每想起來都心有餘悸,稱當時確實「死的心都有」。
懷孕的痛苦還可以用氣球稍稍模擬,生育的痛苦,只有經歷過的女人才知道。
05
四是養育之苦。
確實,孩子生下來,誰都能養。
但女性的生理特點決定了,自己養對孩子最好。
喂奶最好是母乳,做父親的沒有,孩子哭了,母親的懷抱最管用。
生了孩子之後的母親,從此不能再睡一個安穩覺,孩子隨時要哭、隨時要吃奶、隨時要尿床、隨時要排大便……
再勤快的丈夫,此時也幫不上太多的忙,只能起到一個旁觀者或助手的角色。
更不用說,很多妻子為了怕吵了丈夫的覺,還會主動要求丈夫去另一個房間休息。
女人則會在接下來幾個月甚至十幾個月的時間,一天天在半夢半醒中,用胳膊撐起睏倦的身體,把養育孩子的重任都承擔下來。
06
五是職業之苦。
一說到職業歧視,絕大多數就是指歧視女性。
一個女生努力,再努力,取得了和男生一樣的學歷,但求職招聘時,卻受到區別對待。
你保證工作能夠做好,人家根本就不信。
好不容易入了職,付出同樣的努力,卻得不到同樣的回報。
升職,沒有你,加薪,你比別人慢。
雖然,沒有人因為你是女性,就給你少一點工作任務。
但只因為你是女性,就有人懷疑你的能力,就影響你的前途。
07
又到了女性專有的節日,向所有的女性朋友道一聲辛苦。
希望所有的男性朋友,看到這篇文章後,都能給身邊的那個她發一個紅包,送她一個禮物,幫她干一天家務,對她說一句「我愛你」。
也希望我們每一位女性朋友,都能善待自己,多多保重,越活越精彩。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