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兩則和考研有關的新聞,結合起來看可能更有意思。
一則是,2024年考研人數出爐,今年的報名人數為438萬人,比去年減少了36萬人。
自2015年以來,考研人數逐年增加,這是第一次減少。
另一則是,湖南湘潭一位女研究生,在網絡上分享了自己讀研兩個月的感受。
她稱,自己有考研的能力,但是卻沒有科研的水平。
現在她感到十分的無力,沒有明確的方向也找不到目標,直接變成了「鹹魚」,現在的狀態完全就是一個「混子」的狀態。
02
考研報名人數減少有多種原因,比如今年的國考報名人數較去年有顯著增加。
我們都知道,一般來講一個考生不會同時準備國考和考研。
因為精力上不允許,可能兩個都耽誤了。
所以,參加國考的學生多了,必然會分流掉一部分考研的學生。
但我希望這裡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考生認識到讀研究生並非自己的需要,於是打消了考研的念頭。
若果真如此,當能避免湖南湘潭那位女生的尷尬:隨大流考上了研究生,卻發現自己並不適合讀。
03
顧名思義,研究生應該是研究學問的學生。跟本科生相比,他們要接受更嚴格更正規的學術訓練,學習的內容也更專業。
將來搞科研也罷,就業也罷,他們能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更有作為。
但我們的很多研究生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博士畢業有去當城管的,碩士畢業有去當保安的,至於博士碩士去政府部門端茶倒水的,去中小學當教師的,更是比比皆是。
就在筆者的身邊,很多中小學都開始招聘研究生,在寫學校的簡介時,學校教師的研究生率儼然成了一個值得驕傲的亮點。
其實在中小學教個書,哪兒用得著那麼多研究生!
對於普通的學科教師來說,研究生在教育教學的能力上並不比本科生甚至專科生強多少。
學校招聘研究生除了「好聽」或「好看」,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估計其他非專業領域也都差不多,博士城管不一定比本科的強。
04
讓許多本不想讀研、本不適合讀研的同學都去上研究生,然後再用到不那麼需要深厚專業知識的崗位上,這樣的現狀不管是對個人的時間還是對社會的資源,都是一種浪費。
湖南湘潭的那位女生還是比較誠實的,其實混日子的研究生,並不在少數。
因為很多人考研的目的,無非就是混個學歷,增加自己就業的砝碼,學習的內容是啥,並不在乎。
當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能只靠考生個人認識的改變,而要靠有關方面的引導。
畢竟,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才是指揮棒。
如果各個單位招聘的門檻總是動不動就研究生起步,只會逼著不管愛不愛做學問的人都去考研究生。
就算偶然某一年報名人數減少,也只能是暫時的現象。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新書《為自己讀書》正在噹噹、京東、天貓等平台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