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滋補好時節!暖中祛寒、補益虛症需要用它

2019-12-20     廣東衛視健康有道


數九寒冬,禦寒保暖為上。看到#漠河凍梨變鐵錘#的消息,明白萬物皆可錘,只要天氣冷~

寒冷臘月,腦海里全是補腎助陽的臘月美食—涮羊肉、羊蠍子、羊肉湯……滋補的好時節,吃羊肉應景又暖身。

冬吃羊肉,暖中祛寒

羊肉歷來是民間冬季進補的重要食材之一,其味道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肉質細嫩,易消化吸收,脂肪、膽固醇含量比豬肉和牛肉少。

《本草綱目》道「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治虛勞寒冷。」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等虛證皆有補益效果。

所以冬吃羊肉,既暖中祛寒,又滋補身體,若體內有虛寒症狀,不妨來頓滋補羊肉湯。

不同部位的吃法

羊肉不同部位對應不同的烹飪方法,不然就少了該有的嚼勁和鮮美。

黃瓜條和上腦適宜涮;

頸肉適宜蒸(包子)或煮(餃子);

裡脊和腹肋適宜炒;

外脊和羊腿適宜烤;

腱子和羊腩適於燜、燉。

食用禁忌

羊肉雖是冬季補益之品,但並非人人適宜。

慢性病尤其肝病患者,高血壓、肝陽旺盛者不宜食羊肉;

口舌糜爛、眼紅、口苦、煩躁、牙齦腫痛等熱證者不宜食;

腹瀉者,藥方中有半夏、石菖蒲的服中藥者不宜食羊肉。

羊肉不宜與茶同食,易引發便秘;不宜與西瓜等寒涼食物同食,不利於維護「正氣盛」;不宜與南瓜等辛溫燥熱之品同食,以免上火。

羊腩膳食食譜

羊腩是羊肚肉,鬆軟細嫩的肉質,非常適宜燜煮。

雙冬燜羊腩

羊肉性溫熱,可補虛勞、祛寒冷、溫補氣血,有著「血肉有情之品」的美譽,尤其適合在秋冬季進補食用。

肥而不膩的溫補羊腩與冬菇、冬筍搭配,喚醒味蕾的冬日溫暖菜。

材料

羊腩700g,冬筍1根,冬菇8個,胡蘿蔔1根 ,蒜1頭,蔥1段,姜1塊,鹽1茶匙,料酒2湯匙,蚝油1湯匙,冰糖2顆,醬油適量。

製法

1、羊腩切塊焯水洗凈備用;冬筍切塊水煮5分鐘,再泡10分鐘冷水繼而撈出瀝干;胡蘿蔔切塊,冬菇冷水泡發備用;蒜剝開,蔥切段,姜切片。

2、熱鍋煸炒羊腩,待羊肉微黃即可放入蔥、姜、蒜繼續炒出香味。

3、加入冬筍、冬菇翻炒,再兌入醬油、料酒、蚝油。

4、兌水淹沒食材,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40分鐘,調入一茶匙鹽,再放兩顆冰糖大火收汁。

可選擇山羊肉或綿羊肉,冬筍要選擇根部短而粗,摸起來肉質緊實,這樣的冬筍燉煮肉類更鮮香。

燉燒類的菜肴關火前放鹽,肉質不易燉爛,鹽量也適當減少,畢竟之前有醬汁翻炒,這樣收汁後就不會過咸。

要大火收汁才有粘稠醬汁裹在肉上,收汁前放入冰糖,可使湯汁粘稠鮮亮,肉肉紅潤美觀。

桂圓山藥燒羊腩

民間流傳「要長壽,山藥加羊肉」,山藥與羊肉共為滋補佳品,山藥「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與羊肉、紅棗同煮適宜體虛胃寒、四肢冰冷、貧血以及陽氣不足之人食用。

材料

羊肉500g,山藥150g,香菜、薑片、蔥絲、料酒、桂圓、陳皮、香葉、生抽、老抽、冰糖、鹽各適量。

製法

1、胡蘿蔔、山藥去皮後切滾刀塊,油炸至外層泛黃、成硬殼便撈出控油;

2、羊腩洗凈切塊,加料酒和薑片焯水2分鐘,撈出沖凈、控水;

3、熱鍋炒香蔥段、薑片等,下冰糖、生抽、老抽炒紅,放羊腩中火炒2分鐘,加適量開水將胡蘿蔔塊、桂圓、香葉、陳皮等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1小時。

4、下山藥燒至熟透,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羊肉除膻

羊肉的膻味來自肉質中的揮發性脂肪酸,不少人對其有牴觸心理,不妨學習這幾種除膻小竅門:

1、燉煮羊肉時加入水蘿蔔片或適量花椒除膻。

2、炒羊肉前先先用適量料酒腌制祛膻,再和姜蔥蒜一起入鍋;或炒至七八成熟時,加味精祛膻。


3、米醋除膻:羊肉切塊入鍋,焯水前倒入少許米醋,大火煮滾後撈出即可。

4、蘿蔔除膻:蘿蔔戳洞入冷水與羊肉同焯水,結束後可撈出羊肉烹飪。

5、綠豆除膻:每1000g羊肉放5g綠豆焯水,十分鐘撈出羊肉烹飪,膻味也除掉了。

6、茶葉除膻:茶葉裝進紗布袋與羊肉同焯水。

被冬天拋棄的廣州最近開始降溫了,天冷與美食更搭,周末不妨在廚房感受人間煙火味,暖胃更暖心~

轉載請聯繫我們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百度圖庫

如有侵權,請告訴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dDPKm8BMH2_cNUg6k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