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本書是:《能力遷移》,這是最近才出版的一本非常不錯的新書,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比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可遷移能力」。所以,其實這本書不是說你的能力要如何遷移,而是告訴我們要培養:「可遷移的能力」。那你可能會問:
為什麼我們要培養可遷移能力?可遷移能力都有哪些?我們接著往下讀。
01
著名的未來學家彼得·伊利亞德說過:
「今天我們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麼未來我們將生活在過去」。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人類逐漸進入了信息時代,2000年左右,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更是加速了人類社會信息化和自動化的速度。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律師、醫生、軟體工程師成為了最熱門的職業,擅長數學和工科的年輕人更多地選擇了高科技行業,很多人也蜂擁進入商學院,他們認為MBA就是「成功」的代名詞。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甚至給他們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知識工作者」。
但這一切似乎正在發生改變。如果說過去了50年,是擁有理性思維的理科生統治了這個世界,那麼接下來,擁有感性思維的文科生將開始接管這個世界。
02
在著名的未來學家、趨勢專家丹尼爾·平克的《全新思維》書中,對這種情況也進行了很多闡述。平克認為,在農業時代,人類是靠人力提高生產力;在工業時代,人類是靠機械提高生產力;在信息時代,人類是靠知識提高生產力;然而,在今天的後信息時代,平克稱之為「概念時代」,人類需要提升的是兩類思維能力:「高概念」和「高感性」。這兩類思維能力都是右腦的強項,所以,你也可以理解為是「右腦思維」或「感性思維」。
這兩類思維由六種思維能力構成,它們分別是:設計感、故事力、交響力、共情力、娛樂感和意義感。在人類從物質匱乏邁向物質豐裕的概念時代,左腦思維已經慢慢不適應人類社會發展,我們已經來到了「右腦」大行其道的時代。
平克形象地說,以前左腦思維是人就好比「司機」,他們掌控的知識和技術,也掌控者市場的發展,而右腦思維是「乘客」,只能跟隨,並不是社會的主角。現在,現在情況開始反轉,正在成為社會發展的推動者,右腦思維的人突然搶走了方向盤,加大油門向前奔馳,並決定我們要去哪裡,以及怎樣到達目的地。
03
什麼是右腦思維,什麼是左腦思維?
如果說左腦思維的人,擅長邏輯思維,擅長與機器打交道,那麼右腦思維的人,就擅長感性思維,擅長與人打交道。有統計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美國新創作了101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只有5%的崗位是和計算機相關領域相關。而且就算把所有和計算機和聯網領域相關的技術崗位加起來,也不過只有10%。而剩下的90%是什麼?絕大部分是需要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比如「市場調研員」、「諮詢師」、教育、娛樂和服務行業的工作,而這些幾乎都不是純粹的技術工作。那麼與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什麼核心能力呢?
答案就是:可遷移的能力。
也就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本書《能力遷移》要說的內容。其實這種趨勢不僅在美國,在我國也已經開始有苗頭,在最新發布的《「00後」高考志願興趣報告》顯示,過去我們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對外貿易等等這些在當時看來就業前景非常好的都是熱門行業,而現在,我國的「00後」們在填報志願的時候,更多的並不是看未來的收入預期和行業前景,更多的是看什麼?是他們的:興趣。比如歷史、文學、外語、心理學、哲學這些人文學科填報志願的學生越來越多。
04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第一,過去我們70後、80後甚至90後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大多數情況都是基於父母、老師或者市場需求來填報的,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外部環境」。換句話說,當時畢業的學生們,對自己未來要做什麼、自己的感興趣什麼並不清楚,也沒有那麼堅定,缺乏對自我的清晰認知,是我們隨波逐流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現在,雖然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信息越來越透明,同時「00後」的自我認知更加充分,他們更容易意識到自己需要什麼、感興趣什麼。所以,在填報志願的時候,更多的是關注「自我感受」。從「外部環境」到「自我感受」的轉變,也說明了,新一代的年輕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代表作年輕人們對自己主宰自己未來和命運的信心,這無疑是一個好事。
第二,在如今信息時代到智能時代的過度期間,雖然核心的技術依然非常熱門,比如算法、雲計算、大數據等崗位依然是現在年輕人追捧的熱點。但是,隨著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在可見的未來,那些可重複、可計算、可程序化完成的工作,會越來越沒有競爭力。而且有很多專家和學者都說,未來幾十年,人工智慧將替代人類絕大部分的工作。那到時候,我們的工作在哪裡?雖然答案並不明確,甚至有些悲觀。但是有一點很明確,那些與計算機打交道的工作將越來越少,因為這部分工作,人工智慧會比普通人乾的更好;而那些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才是我們擅長的領域,會越來越受到追捧。
所以,在年輕人自我覺醒和智能時代兩種趨勢的引導下,年輕人更專注自我,更專注那些與人打交道的行業和工作是非常正常的選擇。你可以想像,在未來10年,普通的軟體工程師、自動化工程師這些崗位可能就沒有那麼酷了。而與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想像力的工作會越來越酷。而這些工作,更需要我們的可遷移能力。
05
可遷移能力有哪些呢?
這本書《能力遷移》的作者喬治·桑德斯說,至少有五種可遷移能力,它們包括:洞察力、探索能力、制定規則的能力、連接的能力、講故事的能力。
這些可遷移的能力都是能跨越行業、跨越崗位的可遷移的核心能力。就像作者說的,你所學的專業不能限制你選擇職業的能力。招聘市場需要能力遷移的人才,這些人才可以為公司擔當各種類型的角色。獲得學位並不能保證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然而,練就行業間可遷移的技能,則可以確保你通向成功的未來。
全套高效學習資料已整理完畢,涉及腦力開發,提高記憶力,時間管理,快速閱讀,潛意識等方面,轉發本文+關注我,私信回復「資料」即可免費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