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種植技術:大白菜的栽培技術和管理方法

2019-07-26     生態農業資訊平台

大白菜是我國淮河以北特別是東北、華北地區,作為冬貯食用的主要大宗蔬菜品種,貯藏量大、範圍廣、食用期長,因此,種好秋大白菜,對這一地區的冬季市場蔬菜的供應非常重要.今天筆者簡單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如何種植大白菜的技術和方法,供廣大農民朋友參考。

品種選擇

定興縣蔬菜種子有限公司生產的「呂游三號」大白菜是河北省農業廳連續兩年推薦的唯一一個大白菜主導品種。該品種由河北農業大學蔬菜育種研究小組與定興縣蔬菜種子有限公司合作選育而成,生長速度快,成球緊密,葉色綠色,葉面微皺,發育程度小,均勻性好,蔬菜凈產量高,面積產量約10000 kg。它是目前秋季種植大白菜的首選品種。


施基肥

大白菜生長周期長,生長量大,需要大量的農家肥,肥效長,可以加強土壤肥力的保持。北方有句諺語,「每畝生產一萬斤蔬菜,每畝施用一萬斤肥料」。當然,如果肥料質量好,可以少施。在施用大量氮肥的同時,應注意磷鉀肥的施用。通常,每畝施用25 - 30公斤過磷酸鈣和100公斤草木灰。施用基肥後,結合耕作耙將基肥和土壤混合均勻。

土壤耕作、整地做渠

大白菜根系主要分布在淺層,平行側根和網狀分枝根發達,深層根系不發達。為了促進淺層根系的發育,儘可能增加深層根系的分布,土壤應該進行翻耕。大白菜播種前,平整地面也很重要。如果地面不平整,澆水不均勻,植物就不能均勻生長。如果水不澆在高處,病毒病將在苗期引起,樹木也不會因為澆水不足而生長,導致結瘤不良。由於下部經常積水,幼苗不會生長或生長得很慢,結瘤期間也會發生軟腐病和黑腐病。


因此,土地平整不應操之過急。平整后土地可以耕種。邊界類型應根據當地土壤的具體情況確定。在土壤條件好的地區應該使用高壟。採用高邊界可以節省勞動力,提高勞動效率。高畦灌溉方便,排水方便,行間通風透光良好,可減少大白菜霜凍和軟腐病的發生。北京地區高邊界之間的距離約為60厘米,高邊界約為35厘米。

種植方式

直播有兩種方式:鑽孔和穴播。鑽孔是根據預設的行間距打開深度約1cm的淺溝槽。水滲入土壤後,種子均勻地散布在溝渠中,然後覆蓋土壤。在一些地區,由於鬆軟的土壤和乾燥的天氣,播種後仍然需要鎮壓。穴播是指按照預定的行距,打開長度約為10-15 cm、深度為1 cm的淺穴,澆足水後,在每個小穴中播種10粒以上,然後覆蓋土壤。通常,大約150克用於鑽孔,100克用於穴播。

育苗移栽,育苗移栽是大白菜栽培的另一種主要方法。這樣,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茬,並且可以在不延遲大白菜生長的情況下延長上一茬大白菜的收穫周期。使用少量苗圃地提前育苗,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時,集中育苗也便於苗木管理,合理安排勞動力,節約種子用量。然而,移植幼苗是勞動密集型的,並且在幼苗種植後需要緩慢的苗期,這延遲了植物的生長,並且在移植過程中根容易受傷,這將導致在苗期發生軟腐病。


田間管理

間作、再植和固定幼苗,為了防止幼苗擁擠和過度生長,直播田應該及時間作。一般來說,拉十字花時需要2-3次,2-3片葉子和5-6片葉子。當幼苗生長20-26天後,根據預設的植物間距固定幼苗。植物之間的距離大約是40厘米。如果植物短缺,幼苗應該及時重新種植。最好利用澆水或下雨的機會重新種植剩餘的幼苗。大白菜一般不重新種植,因為重新種植會延遲幼苗的生長周期。間苗和定苗時,應選擇生長旺盛且具有該品種特性的幼苗,並儘早清除病苗和多餘的幼苗。

水肥管理

發芽過程中的水肥管理是種子發芽不可缺少的條件之一。大白菜種子萌發時處於高溫階段,容易被水淹。因此,應注意防止芽乾燥和芽汽蒸,特別是在乾旱年份。為了滿足種子挖掘和冷卻的需要,應注意澆水。


苗期水肥管理在苗期生長緩慢,相對需要較少的水肥。然而,由於幼苗根系不發達,吸收水和肥料的能力薄弱,以及此時的高溫季節,有必要根據氣候變化及時提供充足的水和養分。由於大白菜苗期根系較淺,基肥效果較慢,幼根不能及時使用,因此,澆水應與育秧肥追肥相結合,施肥量為每畝7.5公斤硫酸銨。此外,應該給一些弱苗施肥,使它們趕上大苗。最好不要在土壤表面施用化肥,而是挖溝渠並埋起來以提高肥料效率。肥料應該在離根5厘米的地方施用,以避免給根澆水。施肥後立即澆水。

蓮藕期水肥管理是大白菜根系大量生長、葉片快速生長的時期,也是形成大葉球的基本時期,因此也是需要水肥的時期。這時,也是霜霉病的流行時期。霜霉病的發生需要兩個條件:適當的溫度和適當的濕度。雖然露天場地的溫度無法控制,但濕度可以通過控制澆水來解決。因此,蓮花座期間的澆水應該得到適當的控制,這樣土壤就能「見干見濕」。蓮花座期中期可以澆一次水,然後可以進行一次深層栽培,幼苗可以在水的控制下蹲10 - 15天。這些都是傳統做法。近年來,由於栽培技術的改進,如實施大規模和小規模操作以及預防措施的改進,霜霉病已基本得到控制。


病蟲害防治

大白菜的主要病害包括病毒病、霜霉病、白斑病和軟腐病。苗期澆冷水預防病毒病;用40l磷酸鋁300倍溶液和70l二氧化碳500倍溶液防治霜霉病;用25倍恩達齊姆500倍溶液或70倍科舍布控制白斑病,用150毫升/升硫酸鏈黴素控制軟腐病。大白菜的主要害蟲有條紋跳蚤甲蟲、蚜蟲、菜青蟲、白菜竊賊、地蛆等。當幼苗出土時,及時施用殺蟲劑來預防和控制敵百蟲造成的損害。每公頃使用120 - 150公斤細粉或90倍的氯酚溶液。幼苗期注意防治蚜蟲,用40%的樂果乳劑2500倍液防治。在大白菜生育期,還應注意防治菜青蟲和甘藍夜盜蟲。在3齡前可用BT乳劑,每公頃用3-4.5千克,加水750千克,每7天噴1次,連噴2次。或用敵殺死、速滅殺丁1500倍液進行防治。8月下旬至9月初用100倍敵百蟲液灌根1-2次滅蛆。收穫前要注意天氣回暖,蚜蟲易發生,一旦發生要快速消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N0MPWwB8g2yegNDPv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