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雖是上將軍銜,但曾位列大將候選人第十名,是彭老總得力助手

2020-07-25   安琪的翅膀

原標題:此人雖是上將軍銜,但曾位列大將候選人第十名,是彭老總得力助手

1955年是我國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共有57位開國上將(含後來授的兩位)。第一上將蕭克,資歷老、戰功高、職務也高,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都認為他應該是大將銜。

其實還有一位上將,他的條件也很過硬,授銜之前職務也很高,也立過很多戰功,而且在解放戰爭的時候,他也是彭德懷最信任的得力助手。從現有資料上來看,當年15位大將候選人之一,也是他,排在第十名。

他就是開國上將張宗遜。

黃埔四期出身,與林彪元帥同一期

大家都清楚,大多數工農紅軍都出身「草根階層」,不是農民就是逃荒的,大字不識幾個,後來能夠成為指戰一方的高級將領,那都是經過一次次血戰過來的,總而言之,起點都很低,都是全靠自己努力才成為高級將領的。而張宗遜則不同,他是正規的黃埔生,與林彪元帥一樣,黃埔出身,而且都是黃埔四期學生。

最初張宗遜是黃埔軍校第五期學員,後來因為成績優秀,被歸於第四期。從學歷來看,張宗遜的起點很高。

1927年9月9日,張宗遜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2營6連連長。三灣改編後任團部參謀、副連長,跟著主席上井岡山。而在此之前,張宗遜還參加過北伐戰爭。

從資歷上來看,他就是井岡山初創時期的幾個連長之一。此外,他在紅軍時就是師長,戰功赫赫。在抗日戰爭中,他也是在一線帶兵。

戰功赫赫,是彭老總得力助手

從戰功上來看,在西北野戰軍改為第一野戰軍之後,張宗遜就一直是彭老總的主要助手,協助彭老總指揮了春季攻勢和陝中戰,以及後來平定大西北的扶眉、隴東、蘭州、西寧、銀川等一系列重大戰役,一生立功無數。

不過張宗遜只有戰將之才,而非大將之才。解放戰爭時期,指揮大同集寧戰役失利,有人說大同集寧戰役總指揮不是賀龍、聶榮臻麼,怎麼會是張宗遜,沒錯,的確是這樣,大同集寧戰役總指揮是賀龍和聶榮臻,不過前線總指揮是張宗遜,他也是第一負責人。

後來張宗遜任一縱司令員、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司令員期間連戰不利,西華池一戰損失慘重。最後彭德懷實在看不下去了,以飽受批評之身主動向主席請纓:「在賀龍同志回來之前,西北部隊可否由我先指揮一下?」主席大喜,當即批准。有了彭老總的指揮,這才有了西北戰場的輝煌。

所以說,張宗遜被授予上將軍銜是可以的,大將有點勉強。但是吧,如果按照最初設想的15個大將的話,那麼張宗遜絕對是大將了。

將門虎子

另外,張宗遜的兒子也很厲害,他的次子張又俠,跟普通人一樣,18歲入伍,一步步從戰士升到副團級幹部。後來在1979年的時候,對越反擊戰爆發了,此時的張又俠僅有26歲,擔任14軍40師118團連長,隨部開赴前線,作戰主動積極,打出了軍威,一戰成名,此後步步晉升,成為我軍一代實戰型名將,2011年被授予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