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廁所臭,上廁所不方便,孩子們回來住的時間短,現在可好了,廁所不僅進了屋,還沒異味。孩子們回來也願意多住幾天了!」在南陵縣籍山鎮柏林陳村的陳雙子談到改廁的好處,老人家樂得合不攏嘴,家裡的廁所從一塊木板兩塊磚,三尺柵欄圍四邊變成了和城裡人一樣的衛生間,牆面和地面鋪著白色瓷磚,淋浴噴頭、抽水馬桶、洗手池一應俱全。
2018年籍山鎮共改造了5412座農村戶廁,一舉完成了三年的農村改廁任務,從老百姓不願意,到主動提出改廁,到為改廁點贊改變生活方式,籍山鎮農村改廁工作主要做法已作為「南陵模式」在全市進行宣傳推廣。
一個發明專利 改廁深入人心
走進南陵縣籍山鎮柏林陳村, 整個村莊環境整潔、有序,水泥路乾淨清爽,村民家雜物堆放整齊,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窗明几淨。74歲的陳光普老人正在自家後門的院子裡澆菜,根據老人的意願,廁所改造後的化糞池就在小菜園裡,老人輕鬆的抬起化糞池便捷式可調蓋板,乾淨衛生不說,施肥也很方便。「這一次改造,我就很滿意,這個可攜式可調蓋板就是針對之前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現在這些問題都不存在了,我們很歡迎。」
「可攜式可調蓋板」是籍山鎮黨委委員李小忠結合實際進行的創新設計,在今年3月獲得國家實用專利證書。李小忠告訴記者,在2017年,陳村部分村民就進行了廁所改造,當時按照三格式化糞池改造後,雖然衛生間變得乾淨了,但是在實際使用中出現化糞池井蓋重難打開,下雨天容易水倒灌,同時還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由於使用起來的不便,村民們對廁所改造也是褒貶不一。針對村民們反映的問題,李小忠帶著施工隊伍不斷的摸索嘗試,經過幾個月的改進將對面層採取「凹槽式+市政污水井蓋」的建設模式,創新研究出「便捷式可調蓋板」, 提前做到防滲、防凍、防臭、防水、防曬、保安全「五防一保」的工作。
這一發明,不僅解決了改廁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還進一步的激發了村民參與改廁的積極性,提升了村民對改廁工作的滿意度。通過鎮、村、戶聯動, 2018年一舉完成3年改廁任務,李小忠告訴記者「今年還有五百多戶要求重新改的,他們是原來第一批第二批改的,現在看到第三批改的非常好,他們又提出申請重新改造。」
抓監管保質量 樹立改廁好口碑
發明創新雖好,但廁所改造的工程質量的好壞,也影響到改廁的推廣。 怎麼改、改成什麼樣,土石方與地基處理,衛生潔具、化糞池的修建和安裝,質量驗收等標準,農村改廁的規範都寫得很清楚,但具體施工成什麼樣又是另外一回事,為了確保工程質量,籍山鎮從培訓、監管、驗收三個環節狠抓公廁施工質量。
「我們所有的培訓不是施工方的老闆,而是具體操作的工作人員,因為他們是具體在一線操作,好壞也主要看他們」。李小忠告訴記者,針對三格式化糞池桶的組裝,在施工前會邀請供貨商技術人員現場演示、逐標段指導,確保每一名參與改廁的施工人員、監管人員成為行家。有了培訓,施工過程中的監管必不可少,針對改廁中的五個重要環節,籍山鎮採取月調度、周現場辦公、日監管,一旦改廁中發現問題,下發工作提示單,督促相關人員進行整改。「我們去年改造了全鎮五千多戶廁所,每戶廁所都進行了驗收,確保改造一戶達標一戶,同時要求施工單位進行一年的質保,以及後期的技術指導來保障。」
如廁環境好了 村容村貌悄然改變
農村廁改是農村環境變美的一個重要方面,改廁不僅改變部分村民落後的衛生觀念,更重要的是幫助村民形成現代生活習慣。
原來陳村巷道會有一間簡易旱廁,不僅不好看,尤其到了夏天味道更是難聞,通過村裡集體改造,統一維護,村裡的旱廁入戶進院變水廁,不僅巷道平整寬敞了,村民衛生意識也提高了。「原來只管家裡乾淨,現在看到家門口不幹凈,都格外的刺眼,還是整整潔潔更舒適。」
在推進農村改廁過程中,籍山鎮將鄉村環境提升同步推進,以清理各類垃圾、亂搭亂建、亂堆雜物、亂披亂掛戶外廣告及牛皮癬等亂象為重點,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同時,引導廣大改廁農戶不亂接污水出入口,自行清掏糞便、糞渣,做到還田資源化利用,確保農村環境整潔有序。
來源: 今日蕪湖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3wF2wBmyVoG_1Z7ui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