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部分文字內容由施展/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授權發表)
《戰艦世界》遊戲中的 66 型中型巡洋艦
1945年9月27日的蘇聯政治局會議上,一群重量級人物在討論「戰後第一個十年軍艦建造計劃」,針對史達林提出的關於為重巡洋艦配置11英寸或12英寸主炮的問題,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副院長斯塔維茨基海軍中將在會上進行了發言:「海軍需要的是能勝過外國那些裝備8英寸主炮的重巡洋艦,而搭載11英寸或12英寸主炮的軍艦不能算巡洋艦,而要算作戰列艦。」
史達林回答道:「斯塔夫茨基同志是對的,但無法保證我們不會被再次甩下。當我們建造了裝備9英寸火炮的巡洋艦之後,其他列強國家又會建造火炮口徑更大的巡洋艦。」之後史達林又問了一些問題,比如「我們建造搭載著3座雙聯裝或2座雙聯裝12英寸火炮、裝甲能夠防禦9英寸炮彈的巡洋艦來對付敵方裝備著8英寸火炮的巡洋艦怎麼樣?」
當時,正在接受研究論證的82型重巡洋艦計劃配備9門口徑介於210~230毫米(9英寸左右)的主炮。在海軍人民委員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看來,搭載220毫米主炮的82型艦足以在保持技術可靠性和經濟性的前提下,在惡劣天氣中保護計劃建造的蘇聯海軍航母免遭規模龐大的美國海軍巡洋艦編隊的攻擊,並全面壓制美國後條約重巡洋艦。然而,領袖卻希望在82型重巡洋艦上裝備口徑更大的305毫米(12英寸)主炮。
裝備220毫米主炮的巡洋艦的堅定倡導者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
這時,庫茲涅佐夫再次向領袖推薦搭載9英寸炮的巡洋艦計劃。史達林提出,該方案成立的前提是其他國家的巡洋艦將繼續搭載8英寸炮。沒等領袖細說,庫茲涅佐夫就再次發言為裝備9英寸主炮的巡洋艦做爭取。他表示:「搭載9寸炮和12寸火炮的巡洋艦都可以擊穿裝備著8寸火炮的巡洋艦,但是9寸火炮的射速更快,單位時間拋射的彈藥質量更大。」
聽罷,史達林沒有再堅持之前的想法。而就在一年半以後,庫茲涅佐夫突然被解除了海軍總司令的職務。沒有了庫茲涅佐夫的阻撓,史達林終於能夠將整個82型重巡洋艦項目納入其掌握範圍內。很快,82型的主炮口徑被從220毫米擴大為符合領袖心意的305毫米。而庫茲涅佐夫卻在1948年1月被按上了莫須有的罪行接受審判和監禁,並在降銜為海軍少將後發配到遠東,帶著他的「9英寸炮情結」離開了海軍的權力中心。
「慈父」史達林為了其鍾愛的82型重巡洋艦,不惜打壓庫茲涅佐夫,最後他不得不承認220炮巡洋艦是必要的
在庫茲涅佐夫失勢之前,海軍總參謀部就在海軍元帥的授意下基於當時正在研究的65型輕巡洋艦的戰術技術任務書提出了一型全新的「高攻擊力」巡洋艦的概念。該型艦預計將裝備220毫米口徑的主炮、航速高達36~38節,並帶有一定的輕型裝甲防護。1947年10月30日,海軍內部為其制定的戰役戰術任務書由接替庫茲涅佐夫的新任海軍部長尤馬舍夫海軍上將批准通過。
依照這份戰役戰術任務書,該巡洋艦的基本武備包括:搭載於3座三聯裝炮塔內的220毫米火炮,每門火炮的彈藥基數為125發;5座雙聯裝130毫米遠程防空炮(經研究後增加到6座),每門火炮的彈藥基數為250發;4座四聯裝45毫米防空炮,每門火炮的彈藥基數為1000發;魚雷武器和航空設施未作要求,其餘參照65型的設計方案。
該型艦的標準排水量初定在約15000噸,裝甲防護配置如下:裝甲堡舷側、舵機艙、裝甲堡橫艙壁和主炮塔座圈厚度60毫米,水平甲板厚50毫米,指揮台、戰鬥情報部位以及煙道外罩厚20毫米。主動力裝置為鍋爐渦輪動力裝置,使用3台功率為55000馬力的齒輪傳動式渦輪主機。艦的最高航速不低於37節,經濟航速18節。輔助動力包括由柴油機動力裝置驅動的、用以提供戰役經濟航速的艏部螺旋槳以及一種能夠在短時間(2~3小時)內將艦的航速提高到39~40節的柳利科式噴氣加速推進裝置。在使用柴油機時的續航能力為4000海里,配合使用蒸汽輪機可延長到6000海里,用於主鍋爐的燃料貯備能夠保證以最高航速持續航行6小時。適航性及總穩性應保證在任何海況和風力條件下的正常航行,並在最高8級海況條件下使用武器。艦員的人均居住面積為1.5平方米,按食品貯備量確定的自持力指標為20晝夜,此時,暫未對艦上軍官和指揮人員的居住標準做出規定。其他設計要求包括盡力提高艦艇的浮力和抗沉性並儘可能地保護螺旋槳和舵,該型巡洋艦將擁有良好的機動性和同類型艦中最強大的火力。方案代號КРЛ-22。
該方案的戰術技術要素如下:裝備9門220毫米主炮,12門130毫米高平兩用副炮,24門45毫米防空炮;舷側主裝甲帶和主甲板的裝甲厚度均為60毫米,裝甲堡的壁面以及上甲板的厚度為30毫米,甲板托架和船體內部的防護結構厚20毫米。主動力裝置功率為4×55000馬力,四軸四槳推進,另備有2具福伊特·施耐德公司的葉輪式輔助推進器,最高航速35節,標準排水量22000噸。
КРЛ-22巡洋艦項目總結報告在1947年11月由海軍造船總局水面艦艇副署長,後來升任海軍副總司令的海軍上校工程師科托夫簽字通過。同年12月10日,海軍造船總局局長伊薩欽科夫海軍中將工程師簽發了《海軍造船總局對於裝備220毫米火炮巡洋艦戰術技術要素方案的結論》。
在1951年初的例行會議上,史達林對新制定的造艦計劃進行了審查。他在會上指出,由於美國海軍在戰後新增了裝備203毫米火炮的重巡洋艦(即「得梅因」級重巡洋艦),蘇聯海軍當時正在批量建造的搭載152毫米火炮的68比斯型輕巡洋艦無法與之抗衡,而讓裝備305毫米火炮的82型重巡洋艦與之交戰又不經濟。基於這樣的判斷,最高領袖下令立即著手研發一型與美國同類戰艦相比火炮口徑更大、射程更遠且航速更快的新型「中型」巡洋艦,這正是之前遭廢黜、降級為海軍中將的庫茲涅佐夫所夢寐以求的理想戰艦(在這裡本廠長不得不為庫茲涅佐夫高聲喊冤)!
66型的假想敵「得梅因」級重巡洋艦
同年7月,史達林將庫茲涅佐夫從遠東重新召回莫斯科,並再次任命他為海軍部長。經過初步研究,中型巡洋艦的主炮口徑被確定為220毫米,排水量24000噸,首艦計劃於1957年交付。當年11月27日,工程編號為66型的中型巡洋艦的戰役戰術任務書得到庫茲涅佐夫的簽字批准。
66型中型巡洋艦的基本作戰任務包括:
擊敗裝備203毫米主炮的敵方重巡洋艦,並消滅敵方的輕巡洋艦;
壓制敵軍中口徑岸防火炮,並摧毀敵方岸上設施;
增加己方艦隊輕型兵力的戰鬥穩定性。
聖彼得堡中央海軍博物館中陳列的 66 型中型巡洋艦模型,注意遠處是 82型重巡洋艦的模型
66型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約為22000噸,滿載排水量約26000噸。計劃安裝的武器裝備有:搭載於3座СМ-6型三聯裝主炮塔內的9門220毫米火炮;發射初速950~1000米/秒,最大射程約50千米,每門火炮的彈藥基數為100發;安裝於4座沿中軸線布置的БЛ-109А型雙聯裝非三向穩定炮架上的8門130毫米火炮,在艦的首尾各裝備2座,每門火炮的彈藥基數為200發。另一種副炮的選擇方案為安裝於6座雙聯裝三向穩定甲板炮塔內的12門130毫米火炮,布置在舷側(類似68比斯型輕巡洋艦副炮布置方式的每舷3座),每門火炮的彈藥基數為250發。
艦上的近程防空武器包括24門搭載於6座СМ-20-ЗИФ型四聯裝炮架上的45毫米自動火炮,每門火炮的彈藥基數為800發;24門搭載於6座БЛ-120型四聯裝炮架上的25毫米自動火炮,每門火炮的彈藥基數為1000發。
遊戲中的66型中型巡洋艦
無線電技術設備包括雷達設備、光電設備、聲吶設備以及戰鬥情報中心,這些設備必須確保:對水上和空中(包括遠程警戒)目標進行搜索和目標指示;在任何天氣和能見度條件下進行識別、領航以及展開編隊航行活動;截獲敵方的雷達回波並對其進行干擾;在中央火控部位的引導下對海/對岸射擊或者由2號和3號主炮塔自帶的火控設備對兩個目標進行射擊;高平兩用火炮可在給定的俯仰範圍內對兩個空中目標進行射擊;45毫米防空炮和25毫米防空炮各自可對3個目標進行獨立射擊。
裝甲的防護水平為:裝甲堡區域的舷側裝甲厚150毫米,水平甲板厚90毫米;舷側和甲板裝甲的端部應能保證免遭203毫米彈片的貫穿;主炮彈藥庫、旗艦指揮所和總指揮所等重點部位應能抵禦美式203毫米穿甲彈的直擊,在任意航向角有90鏈或更大距離的自由機動區。備用指揮所的裝甲厚度不低於50毫米;在設計階段提出了艦艇的舷側和整個底部都具備防雷能力的要求,要求能都抵禦錨雷的傷害;應裝備可調式消磁裝置,用來應對磁性水雷和感應水雷;防化方面應保證每名艦員都具備個人防化並備有足的飲用水、洗消用水和食物儲備,艦上應裝備空氣自動探測及報警系統;具備燈火管制能力。
抗沉性和生存性應保證在任意5艙進水的情況下不沉,艦上機械設備和儀器應具備抗爆炸衝擊的能力。航海性能要求在任何海況和任何氣候下在任何海域航行,並在8級海況以下正常使用武器,艦的旋迴直徑不得超過船身長度的5倍。可在海面冰層厚度在20厘米以下的結冰海區航行,也可以在有破冰船的引導下在北極航路航行;艦上須裝有拖帶設備,可以拖航其他任何類型的艦船,此外也應裝有被其他艦船拖拽的設備。
最高航速不低於35節,戰役經濟航速18節,在此航速下的航程為5000海里;自持力為20晝夜,艦員的住艙應靠近其戰鬥崗位;設備區和生活區應具備保障設備和人員在任何氣候條件下都能運行或工作,補給裝置應保證注滿燃料的時間不超過8小時。
上述戰役戰術任務書的基本內容由海軍總參謀部長戈洛夫科海軍上將和總參謀部作戰總局代理局長雅科夫列夫海軍少將簽字確認。
1951年12月13日,蘇聯部長會議下發第5103-2220號決議,批准通過了海軍部制定的66型巡洋艦戰役戰術任務書中涉及武器裝備、防護水平和航速等主要指標的基本戰術技術要素。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決議對於該型艦的標準排水量大小尚未明確說明,只是模糊地界定於22000至23000噸左右。
66 型巡洋艦的官方模型
搭載有9門帶有獨立俯仰部分的220毫米火炮的3座三聯裝主炮塔沿艦的中心線直線布置,前甲板安裝2座,後甲板安裝1座;
8門130毫米火炮安裝在4座БЛ-109А型雙聯裝高平兩用非穩定炮塔內,副炮塔同樣沿中線呈背負式布置,前兩座副炮塔布置在前部2號主炮炮塔之後,後兩座布置在後部3號主炮塔之前;
近程防空火炮由24門配置於6座СМ-20-ЗИФ型四聯裝非穩定炮座的45毫米防空炮以及24門配置於6座БЛ-120型四聯裝非穩定炮座的25毫米防空炮組成。
СМ-20-ЗИФ 型四聯裝 45 毫米防空炮
艦上應配備以下雷達及電子-光學設備:用於搜索海面目標和低空飛機的「暗礁-А」型雷達;用於搜索空中和水面目標並向武器提供目標指示的「俄尺-Н」型雷達;用於對空中目標進行遠距離警戒的「崗哨」型雷達;敵我識別裝置包括3部「火炬-МЗ」型敵我識別訊號發射機和2部「火炬-МО」型敵我識別訊號應答機。導航系統主要有:帶有單個外部顯示器(儀器В)和「棕櫚樹」型組件的「海王星」型導航雷達以及「北方」型接收顯示裝置系統。
火控與射擊指揮系統包括:2部「齊射」型中央瞄準射擊指揮雷達;2部「主帆」型主炮塔中央瞄準射擊指揮雷達;2部「錨」型副炮塔中央瞄準射擊指揮雷達;2部「支索-Б」型炮塔無線電測距儀;4部「俄尺-Б」型小口徑防空炮射擊指揮系統;2部「太陽光-1П」型熱力測向儀;「燈火-50」型協同航行保障設備;成套的巡洋艦用「目標-66」型自動化戰鬥情報部位;「棧橋-К-66」型檢查修理站;水聲設備裝有1部 「大力士-2」型聲吶站。
位於中甲板和上甲板之間的裝甲堡內的艙室,應當在甲板、舷側和橫向隔板方向上都具有不小於20毫米的裝甲。沿艏柱布置的艙室和緊挨著艉梁的艙室都要配備不小於20毫米的裝甲隔壁,且高度不低於主裝甲帶。
主炮塔炮座、各指揮所和輪機艙的防護應類似裝甲堡,其中指揮所應保證在任何航向角下,抵擋規定距離和口徑的炮彈時,且不會發生背面崩裂,底板的防彈裝甲厚度也不得低於20毫米,與指揮所連同的通道室應由厚度不低於75毫米的裝甲管路保護。副炮塔的炮座裝甲厚度不低於20毫米,備用指揮所的裝甲厚度(包括側壁、頂部和底部)均不低於30毫米。在駕駛台、火炮護板還有防空炮位旁存放用於首輪射擊的彈藥箱的地方,都有10毫米厚的輕裝甲保護(採用АК16-П型鋼),位於裝甲堡之外的瞄準、通信和雷達等設備的電纜線路同樣應有10毫米的防彈片保護。
66型中型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不應大於24800噸,而滿載排水量不應大於29000噸。艦的適航性要求能在任何海況和風力狀況下在所有海區安全航行並具備操縱性,船型採用高幹舷,使其可以在任何航向下在保持32節航速時可在6級海況下(浪高3米左右)使用所有武器,或在任何航向下保持24節航速時在7級海況(浪高5米左右)下使用所有武器,以上兩種條件下所有船體結構以及在甲板上露天布置的裝置和設備都可以保證安全。
66型巡洋艦在三級海況、正常排水量和深水區條件下的最高航速不應低於35節,在相同條件下的巡航航速和戰役經濟航速分別為24節和18節,在18節戰役經濟航速下的續航力不應低於5000海里。機動性能為:在滿舵轉向時的旋迴直徑不超過船身長度的5倍,在倒車時可通過船舵進行航行控制。
艦上的居住和生活保障設施根據艦員數量進行配置,具體為:軍官81人,海軍上士和海軍准尉81人,海軍中士、下士和水手1216人,共計1378人。此外,艦上還要為編隊司令部的人員準備專門的艙室,包括10名軍官、3名上士和准尉,4名下士、中士和水手。按照貯備的糧食給養確定的自持力為20晝夜,淡水貯備量可保證5晝夜的使用,之後將使用海水淡化裝置保證淡水供應。
66 型中型巡洋艦建成效果速寫
66型中型巡洋艦的初步設計工作交給了第17中央設計局負責,此時該局從屬於由造船工業部、運輸機械製造部、建築及築路機器製造部以及重型機器製造工業部四個部門合併而來的運輸與重型機器製造工業部。擁有豐富船舶設計經驗的基謝廖夫被任命為66型工程的總設計師。
1952年9月,第17中央設計局完成了66型的初步設計,在設計過程中秉承的主要技術原則為:
1. 在滿足海軍部提出的戰術技術要求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縮小主尺度和排水量;
2. 採用威力巨大、射程較遠的220毫米主炮,和「得梅因」級上的203毫米炮相比,最大射程是後者的1.73倍,彈重是後者的1.16倍;
3. 所有主炮塔和副炮塔都沿中線布置,以提高火力;
4. 艦上所有重點部位對203毫米炮彈都有較為可靠的防護能力,對水下的非直接爆炸也擁有較佳的防護能力;
5. 具有較高的航速,超過了「得梅因」級(31~33 節);
6. 無線電技術設備得到了發展;
7. 最大限度地保持與同時代其他國產海軍艦艇在武器和設備上的通用性;
8. 儘可能地讓66型中型巡洋艦的外形輪廓接近82型重巡洋艦,使對手在識別型號時造成誤判。
1953年4月18日,根據蘇聯部長會議頒布的《關於保障建造潛艇和輕巡洋艦的決定》的第1080-441號決議,82型重巡洋艦的建造工作被叫停。但66型工程卻沒有因史達林的逝世而立即下馬,對66型工程初步設計的修正工作也繼續由第17中央設計局展開,並於同年8月完成。
起初,造船工業部將66型巡洋艦的首制艦建造地點安排在列寧格勒第194造船廠(現在的聖彼得堡海軍部造船廠),計劃於1953年鋪設龍骨,1957交付海軍。然而到了1952年的8月份,他們又將66型首艦建造任務的承包單位改到了毗鄰的第189造船廠(現在的聖彼得堡波羅的海造船廠)。批量投產的後繼艦則定於1953~1956年開工建造,1957~1959年陸續建成服役,建造地點安排在尼古拉耶夫的第444造船廠(現在的黑海造船廠)、莫洛托夫斯克(後改名為北德文斯克)的第402造船廠(現在的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
本廠長繪製的66型中型巡洋艦方案定型完工想像圖(二視圖)
1953年12月23日,海軍部長庫茲涅佐夫下達命令,要求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通過兵棋推演,對66型中型巡洋艦的戰術技術性能進行全面評判。推演的假想敵目標設定為同時代最有可能與之發生交戰的美國海軍「得梅因」級重巡洋艦和「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此外還進行了蘇方的66型中型巡洋艦、68比斯型輕巡洋艦和30比斯型驅逐艦組成的編隊同美方的「得梅因」級、「克利夫蘭」級以及「基林」級驅逐艦組成的編隊之間的戰術推演。
66型的另一大假想敵「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
根據研究結果,66型中型巡洋艦被認為因火力不足(射速低,彈藥發射率小)而無法完成基本的戰術任務——擊敗美國的「得梅因」級重巡洋艦。若不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提高火力配置),不適合開工建造。
66 型中型巡洋艦(上)與「得梅因」級重巡洋艦 CA-139「薩勒姆」號(下)對比
伏羅希洛夫海軍學院的結論使66型中型巡洋艦在國家層面產生了兩種印象,一是其排水量過大,與戰鬥力不成比例,二是有必要接受一系列的改進,而這些改進又會進一步增大排水量。實際上,這是66型工程的戰術技術任務書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1954年9月10日,造船工業部長諾先科在遞交給蘇聯部長會主席的關於介紹66型中型巡洋艦工程的初步設計工作結果報告中,提出了中止66型工程全部工作的問題:
根據蘇聯部長會議在1953年4月16日發布的第1080-441決議,造船工業部承諾在初步設計完成後進行技術設計的準備工作。然而經過項目審查,我們發現66型中型巡洋艦的初步方案不適合展開進一步的設計工作,其建造費用高昂,建造此類大型艦船又會占用造船廠、武器和機械設備的製造供貨工廠的大量產能,這會對目前海軍所急需的其他艦艇的設計和建造工作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請求不再開展66型中型巡洋艦的技術設計工作。
有關終止66型巡洋艦進一步進行技術設計的決議草案中如下:
「接受海軍和造船工業部關於終止裝備220毫米炮的中型巡洋艦的進一步開發工作,國防部承諾與造船工業部一起對66型工程的初步設計及其修改過程的費用進行核對,並與其他部門協調安排原定裝備於66型的新型武器裝備的後續工作。 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卡岡諾維奇,1954年9月16日」
66型中型巡洋艦作戰想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