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孩子收穫很大,非常開心。」每當聽到家長們這麼說,王叢洲都很欣慰。他是石榴家親子體系的創始人。
兩年來,在整個團隊的努力下,石榴家不斷壯大,受到越來越多家長和孩子的認可。「石榴家既要做引導孩子成長的樂園,也要成為父母與孩子溝通的紐帶。」
王叢洲是一個5歲女孩的父親,2年前女兒參加幼兒園的面試時,一則舞蹈考題讓他意識到親子教育的重要性,「女兒沒有學過跳舞,儘管蹦蹦跳跳自由發揮很可愛,但總覺得差了點什麼,我有點恐慌,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為了下一代的成長,原本做成人教育的他決定轉戰親子教育。與此同時,繁忙的工作讓這位「新蘇州人」渴望認識更多新朋友,如何把兩者有機結合,成了他常常思考的問題。他決定,從打造親子關係出發,構建一種全新的社交載體——石榴家·親子空間。
起初,社群只有15位家長,為了打造符合孩子和家長需求的社群,王叢洲決定通過家長推薦的方式,選取合適的合作機構和老師,並通過定期舉辦交流分享會,吸引更多家長。「確實有效,在這當中,家長既是參與者、貢獻者,也是受益者。用戶產生內容和需求,我們做有機結合。」如今,石榴家已經成為1萬多平方米空間的多維度商業載體,有3000多個鐵粉家庭用戶。
對孩子們來說,石榴家沒有枯燥的知識,有的是新奇的體驗。他們化身「小小農夫」走進稻田,體驗中國悠久的農耕文化;變身「小小工程師」,探秘有軌電車的科學原理;當起「小小擠奶工」,體驗食育課堂的魅力。
石榴家的活動主要分為四類,包括帶領孩子們參觀博物館、人文古蹟,參加文學講座等人文科學類活動;帶領孩子們DIY,學習創作,提升感知力和修養的藝術美學類活動;在不同時節走進田野,讓孩子們了解大自然的戶外田園類活動;以美食為媒介,讓父母與孩子共享好時光的美食類活動。這些活動平均每周都會舉辦兩場。
在一場《我和兔子有個約會》的自然體驗活動中,每個孩子帶一隻小兔子回家,並在一周時間內記錄喂養情況。那段時間石榴家的線上群很活躍,家長、孩子每天都會在群里分享討論,還由此引發許多新話題。「以往孩子學知識都是被動灌輸,如今學習變得更加有趣,家長之間也因為這樣的互動聯繫更加緊密。」王叢洲表示,密切社群關係,家長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他會充分考慮成年人的精神需求,設置了成人舞蹈、健身、花藝等課程服務家長。
「石榴家以社群運營為核心驅動力,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有溫度有信任、體驗性強、用戶粘性高、互動性高的親子成長、親子關愛、親子互動共同體。」石榴家已經在蘇州、無錫、鹽城三地成功運作,今年還將在全國範圍拓展。
王叢洲期待與更多商業體及親子機構,甚至政府機構合作,「石榴家目前是教育綜合體、親子空間、親子社群三位一體。教育綜合體是一個大空間,是一站式培訓中心;石榴大院是親子空間,是親子社群的活動基地;親子社群是流量入口,建立信任和連結,這形成一個循環。傳統機構抓人氣,我們走心。」
人物訪談
家長和孩子的好評是我堅持不懈的動力
Q:
在創業過程中是否有過自我否定?
A:
完全沒有,因為我們做的事貼合大家需要。人是群居動物,需要溝通交流的社交關係,更需要精神支柱。與此同時,面對層出不窮的教育理念,家長們無所適從,需要一些指引。基於這兩點,我們創辦了石榴家。石榴家受到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好評,這成為我們繼續下去的動力。
Q:
創辦石榴家,你本人收穫了什麼?
A:
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我的孩子也很喜歡參與我們的活動,石榴家讓我得到更多親子互動的機會,家庭關係變得更加和睦。其次,從商業模式上來說,石榴家達成了各方面共贏的局面,這很難得,讓我很有成就感。第三點也是收穫最大的一點,我看到因為石榴家的存在,許多家庭有了更多笑容,鄰里關係更加和諧,我很滿足。
Q:
石榴家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A:
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大社群運營,覆蓋範圍更廣。在親子關係研究院中繼續探索親子互動和學習成長的方式,例如通過讀書會的形式,將書本知識拆分,用小品化場景和孩子形成互動。同時研發全新的課程體系,以適應不同孩子的需求。我們相信,在這樣良性的互動中,用戶可以有更好的體驗,我們的合作夥伴也會更加滿意。
Q:
石榴家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A:
這主要在於我們社群化的運營能力,我們讓人在社交互動的基礎上產生信任,併流動起來。充分考慮了現代人的精神需求,目標精準定位在親子群體。緊抓地產商、商戶和家長三方存在的痛點問題,並通過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換取更多的業態形式。簡而言之就是,從商業操作到社群落地,構建「社群+商業」的模式。
本刊編輯:巴恬恬
編輯:陳建文
校對:張秀格
審核:黃妍虹
莫愁大觀園
微信號:mochouzazhi
有溫度 有態度 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