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爬行怎麼辦?5個辦法,讓寶寶愛上爬行

2019-10-22     銀花育兒

周末陪朋友聽了個講座,是有關孩子爬行方面的。這位育兒人士說:「如果你不讓你的孩子學會爬行,那麼他的智商發育就會落後於會爬行的寶寶,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

就因為這個言論,朋友很是擔心,因為她的寶寶可樂現在都快十個月了,還是不會爬行,而可樂的小表弟比自己還小兩個月,已經能爬得倍溜了。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學習型的家長,崇尚科學育兒,可是當面對自己家的寶寶發展跟別人說的不一樣,或者晚的時候,很容易心生焦慮。

」我還是想讓他練習多爬,沒爬就直接學走路的話,這是不是違背孩子的生長規律了?」

在說爬行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個史實,那就是讓嬰兒爬行是近200-300年的事情。300年前,幾乎沒有人類嬰兒經歷過爬行的生長階段,是不是很出人意料?

嬰兒爬行的歷史

在人類歷史上,媽媽們是不敢直接讓嬰兒在地上爬行的。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 David Tracer,是專職研究人類生態的人類學家,據他介紹說,媽媽們不敢直接讓嬰兒在地上爬行,是為了避免很多危險和不良的衛生環境,如各種蟲子和寄生蟲。

而在早前的歐美國家,嬰兒總是被纏著厚重的衣物,根本無法行動,更談不上爬。甚至有些國家的人們認為,讓孩子爬行是一種邪惡的行為。

直到現在,在大洋洲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嬰兒也一直被保護在父母懷抱中,直到他們會站立行走。

David Tracer 在他的研究中發現,有 86% 的時間,嬰兒是在媽媽懷抱里,只有極少時間媽媽才會把嬰兒放在地上,即使放在地上,也是坐著而不是趴著。

在一些其他有著古老傳統的國家如巴拉圭、馬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也沒有讓嬰兒在地上爬的養育方式,甚至人類的近親大猩猩和黑猩猩,也不會隨便讓嬰兒亂爬。

直到近 200~300 年,木質地板的出現,媽媽們才敢放心地把寶寶扔在地板上,寶寶們才開始有機會發展爬行的動作。所以,爬並不是什麼人類生長規律的一部分,也不是成長的必經階段。

雖然爬行不是人類必經歷的階段,但是它的好處也不容忽視。專家建議,寶寶一生應該爬行800小時,至少也要保證500小時的爬行。寶寶充足的爬行,有利於促進感統發育。而寶寶的爬行敏感期通常在7-9個月,大多數寶寶在6-10個月學會爬行的。

爬行對寶寶的好處

1.可以提高孩子的活動能力

爬行是寶寶運動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一種極好的全身運動,當寶寶爬行的時候,他需要昂首挺胸上下肢支撐身體動作要協調才能保持平衡,有助於視聽覺空間位置感覺的發育,促進身體的協調;同時還可以使血液循環流暢,並促進寶寶肌肉骨骼的生長發育,為以後寶寶站立和行走做準備。

2.促進感統發育

學習爬行的階段是開放寶寶多器官協作能力的最佳時期,因此爬行可以促進內耳前庭和平衡能力的成長。爬行能使全身各部位都參與活動,鍛鍊肌力,由於姿勢需要經常變換,還能促進小腦平衡功能的發育

3.促進寶寶探索

爬行可以充分鍛鍊寶寶的運動、神經等系統、這不但有助於寶寶骨骼、肌肉、神經、大腦的發育,而且可以為寶寶更早、更好地認識世界打下良好的生理、心理基礎,促進寶寶勇於探索。

爬行的好處對寶寶來說多又多,任何健康的孩子都有爬行的能力,但是為什麼有的寶寶不會爬就直接走了呢?

影響寶寶爬行的因素

1.家長抱得太多,孩子運動得太少

我們鄰居小艾,結婚10年都沒要上孩子,去年生了寶寶,因為孩子來的太不容易了,所以全家人都很呵護寶寶,喜歡把孩子整天抱在懷裡。其實孩子的爬行能力也是需要後天鍛鍊的,不可能天生就能學會,而家長很少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孩子不會爬行也就可想而知了。

2.家長的訓練方式

小艾聽說爬行對寶寶好,並且看身邊跟自家的寶寶差不多大,都會爬了,所以她很努力地給寶寶練習,因為前面抱得太多了,只要把孩子一放爬行墊上,孩子就不願意,有時候還哭得很激烈。小艾受不了寶寶哭,試了幾次,索性就放棄了。其實引導孩子學習一項新技能,不僅僅要去做,有時候適合孩子的方法更重要。

3.寶寶的體重

很多成人都喜歡胖娃,胖寶寶看起來的確很可愛,但是如果寶寶過於肥胖,體重過重,也會影響孩子爬行的。

我朋友自己就屬於易胖體質,她家寶寶1歲前就達到了30多斤,因為孩子太胖,練習起來特別費勁,,練習需要體力,孩子自己都不願意動換,每次練習都嗷嗷叫,而其它大動作的發展也明顯落後。

4.季節原因

如果天氣很冷,孩子衣服穿得多,身體變得笨重,孩子也會懶得爬的。我家二寶出生在冬季,到了她爬的階段剛好是衣服穿得少的季節,所以她爬行基本上是順其自然的事,她想夠一個東西,蠕動前進,然後就拿到了,有了這樣的經驗後,她要拿東西時就會肚皮貼地面滑動,箱架飛機似的,越爬經驗也就越豐富了。

5. 寶寶自身特點造成的

有的寶寶不願意學爬,但是腿部力量很強,有相應的平衡能力,而且站立視野開闊,能更快地移動去想去的地方,所以很容易就學會了走路,所以這類寶寶可能會直接學會走路,而非爬行。

家長該如何鍛鍊寶寶的爬行能力呢

1.根據寶寶的年齡階段,循序漸進地鍛鍊

*在寶寶 1~4 月大時,媽媽可以用玩具吸引寶寶抬頭,訓練寶寶俯臥抬頭。

* 5~6 月大的時候,能夠用雙手支撐胸部離開床面了,說明寶寶已經可以開始腹爬了。玩具逗引,在寶寶前方不遠處放一個他喜歡的玩具,吸引寶寶向前。這一招很管用,孩子會被離她不遠處的玩具所吸引,會很積極的往前撲著爬。

*寶寶 6~7 個月大時,家長會發現寶寶開始原地打轉、後退,並逐漸向前腹爬。除了玩具吸引,還可以給寶寶一點力量,比如爸爸用手頂住寶寶的雙足,但不要推,可以訓練寶寶下肢的力量,寶寶在這時往往也會主動發出蹬腿的動作。

*寶寶8-9個月大時,上下肢力量越來越強,便可以開始用四肢爬行了。為了增加爬行的樂趣,可以給寶寶設置障礙物,把寶寶喜歡的物品放到寶寶能爬到的地方。

2.給孩子做爬的示範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特別具有模仿意識的,家長可以在和寶寶玩耍的時候加入爬的遊戲,放慢動作,引導鼓勵寶寶爬行。

我家寶寶開始爬行的時候,我就喜歡在墊子上放慢速度爬來爬去。一開始她翻身趴著的時候,總是身體壓著胳膊手,我故意也跟她學,然後慢慢把胳膊從身體下面拿出來。沒想到幾天時間,她就會把壓著的手抽出來了。

3.用毯子或布巾幫助寶寶爬行

寶寶剛開始學爬行時,對移動身體沒有體驗,往往不知道怎麼移動。家長可以讓寶寶趴著,用毯子或布巾兜住胸腹部,爸爸把毛毯或布巾提起,媽媽推動寶寶的腳,幫助寶寶學習手膝爬行。

4.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耐心,大動作的發展也是如此。有的家長總喜歡拿自己的寶寶跟別人家的寶寶比較,如果寶寶發展得慢點兒,會著急,甚至對寶寶沒有耐心。

我家寶寶在練習爬行的時候,剛開始只是蠕動,當她通過自己的蠕動夠到了那個響鈴的時候,她是那麼滿足和專注。我抱了抱她,看著她說,寶寶爬的真好,自己都夠著玩具了,真能幹。雖然當時她剛七個月,可是我相信她聽懂了我的話,在往後的幾天裡,進步飛速。

所以要相信寶寶,早一點,晚一點,都沒有關係,而父母對孩子的信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尤其重要,它會讓寶寶知道自己很好,可以做到。

4.儘可能為孩子提供有利於爬行的環境

有的家長會覺得地上太髒,而阻止孩子爬行,這是得不償失的做法。給寶寶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在家裡鋪上爬行墊,在孩子容易磕著碰著的地方做好防護措施,家裡所有帶角帶棱的家具都要用軟墊包起來,並用絕緣材料處理好牆上的電源插口,讓孩子們自由安全的探索!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曲線,某個動作的發育早晚,不代表孩子本身有什麼問題。如果你還在為孩子某些能力發展的晚一些而焦慮,那麼請看下面這個實驗:

耶魯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格塞爾博士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嬰兒爬樓梯實驗,當時一對46周大的雙胞胎嬰兒還不會爬樓梯,格塞爾博士等人對其中一個進行了為期六周的爬樓梯訓練,六周訓練結束,那個嬰兒果然可以順利地爬樓梯。與此同時,另一個完全沒有接受過訓練的嬰兒,六周後也可以爬樓梯了,並且和他那個受過訓練的兄弟一樣順利。因此,孩子的能力獲得是一件極其自然的事情。無論是否刻意的教導過孩子,到了一定階段,他們自然會獲得相應的能力。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據研究數據表明:約有10%的寶寶並不會經過爬行這個過程就直接學會走路了。這些寶寶除了省略了爬行,其它體能發展都很理想。並且也沒有數據顯示,不會爬行的孩子發展較慢或存在其它的缺陷。

爬行對寶寶的好處不言而喻,但每個寶寶的發展都有個體差異性,對於寶寶爬行這件事情,我們不能什麼都不做可以引導,但不必強迫。父母相信寶寶的與眾不同,遵循寶寶的發展規律,提供有利於寶寶發展的環境,比任何的拔苗助長更可靠、更睿智!

高級育嬰師,有多年母嬰護理經驗,是多網絡平台原創、簽約作者。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同時也是二孩媽媽,歡迎關注銀花育兒,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

原創不易,看完受累點個贊吧,也歡迎您的轉發和觀點的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N8p-G0BMH2_cNUgz9r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