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讓孫悟空沒想到的是,菩提老祖居然和自己一樣也是天生地養

2019-09-28     九日升王

如來的意思很明確,只要有了斗戰勝佛,孫悟空就必死無疑!

「如來老兒,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諦聽能聽懂如來的言下之意,暫時已經沒有通天本領的孫悟空卻無法察覺,如來這些話中的奧妙!

「悟空莫要著急,在你死之前本尊會為你講一講什麼是天地法則,因果輪迴,讓你做一隻明明白白的死猴子!」

深藏不露的如來佛祖,聲音慷慨,涉及到孫悟空的隱私,一旁怒火中燒的輪迴王,也是暫時的選擇將恩怨放在一邊,集中精神的聆聽起來了如來佛祖的講解!

「這天地人三界,因為有了法則這才有了生存的規律,因為有了規律也就產生了因果循環,而孫悟空這妖猴是天地產物,受日月精華培育的結晶,故而從前在這三界之中人力是無法殺死孫悟空這個天地產物,有了法則的維護,即便是這悟空到了三界之外,只要三界之內的法則不被破壞,三界之外的大神也會拿孫悟空束手無策!」

如來的分身不厭其煩,像是在對著西天靈山萬佛講道,更像是在講述一個有關孫悟空來歷的故事:「孫悟空的出生看似偶然,實則在那冥冥之中,已經威脅到了三界之外大神的地位,為了將這個隱患除之後快,在五百年前就有三界之外的人找本尊商談關於孫悟空的千年大計!」

如來的話不亞於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猛料,諦聽獸表面是無動於衷,沉默不語,但輪迴王確實大驚失色,沒想到這小小的一個孫悟空,竟然已經影響到了三界之外大神的安慰。

輪迴王真的是看不出這個身高還沒四尺的野猴子,有什麼過人的地方,雖然孫悟空在五百年前將天上地下給攪得是沸沸揚揚,但那也只是局限於那些隱世的大能不願意出手的前提之下,拋開那三界之外不說,就說這三界之內,能將孫悟空繩之於法的大能就已經多的是數不勝數了。

「如來,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算計俺老孫,俺老孫只不過是一隻沒有受過教化的野猴子罷了,為何你們這些高高在上的大能,在俺老孫出生之時就開始算計俺老孫!」

已經喪失了通天本領的孫悟空,一時間還是有些難以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事實,他想不到天庭諸神對自己的算計,可以追隨到千年前之久,那時候自己只不過還是一隻不懂人情世故,沒有本領傍身的小猴子罷了!

「那五百年前大鬧天宮,和後來的西天取經都是你們這些高高在上的天上人,有意為之的安排了,一切只為將俺老孫一步一步的推向絕地了!」

孫悟空還是脫口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以孫悟空的強大一時間也是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平心而論任誰都無法接受自己的前半生都是活在別人的陰謀安排之中。

「要想一個人徹底毀滅之前,就先要讓這個人膨脹,也只有膨脹了的人,才不會受到太多的天地眷顧,平心而論天庭諸神吃過的仙丹妙藥何其多,但沒有一個是真正意義上的不死之軀,偏偏你這受法則庇護的妖猴竟然在吃過那些靈丹妙藥之後,練就了銅皮鐵骨的不死之身,正是你這具受天地法則庇護的不死之身,才給三界之外的大神帶來了諸多的煩惱,要不是這具活在法則庇護中的不死之身,你這潑猴在五百年前大鬧天宮之後,就已經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深藏不露的如來佛祖,絲毫不加吝嗇的為他眼中將死的孫悟空解說這千百年來的一切安排。

「既然是這樣,那些三界之外的大神,為何還要讓這潑猴出世,直接將他抹殺在搖籃之中,豈不是一了百了!」

諦聽獸有所不解的說出了心中的疑惑!

如來佛祖嘆息一聲:「這就是那人可以遮蔽天機的高明之處!」

諦聽獸一語泄露天機,他說道:「如來,你口中所說之人,可是指菩提老祖須菩提!」

輪迴王頓時就是如夢初醒的大徹大悟,是了,在這三界之中也只有菩提老祖的能力可以與如來佛祖媲美。

只是這數萬年來,菩提老祖一直都是隱世不出,三界之中更是無人知曉菩提老祖的藏身之處,若非是五百年前孫悟空誤打誤撞之下尋到了菩提老祖,在他的授業之下,學的了一身通天本領,恐怕這三界中人早就忘記這個人的存在了。

只是如今看來,方面孫悟空能拜在菩提老祖的門下,絕非是外界所傳的誤打誤撞。

很可能是菩提老祖法外開恩的有意為之。

「諦聽,你果然不虧是這三界之中獨一無二的通靈神獸,只聞弦歌,便知本尊的雅意,只可惜你選擇了與佛法的對立面,選擇了與本尊為敵,若是你現在想要回頭,還為時不算太晚!」

事到如今,如來依舊是沒有放棄對諦聽獸的普渡,由此可見如來對地藏王菩薩的嫉妒也絕非是一朝一夕了!

性格耿直,講起道理更是氣死人不償命的諦聽獸,面對如來的苦口婆心也是不為所動:「如來,俺諦聽雖非是什麼祥瑞神獸,但也知道何為忠義,所以你不用多費什麼口舌,以往與你的狼狽為奸,也只是俺諦聽想地藏王菩薩他老人家。能夠快些立地成佛,如今他老人家為了自己心中所修的佛而坐化,俺諦聽就要為地藏王菩薩的使命而活。」

面對諦聽獸的頑固不化,佛法無邊的如來也只能是悻悻然作罷,他的聲音似乎出現了一抹恍惚繼續說道:「在這天地初開,混沌未分之時,三界之中誕生出了第一粒種子,這粒種子與那妖猴一樣,吸收了天地間第一縷精華和混沌之氣以後便擁有了自己的靈智,又經歷了無數歲月的沉澱之後,這粒種子化身成為了一個道童,拜在了當時一個還未飛升三界之外的大神的門下。」

「那位大神見這道童生出塵脫俗,雙目不沾染世俗氣息,又不知來自何方,應景而生就為他賜姓為須,名號為菩提,須菩提便是那道童的名號,這個須字應解為應當,或者是莫須有的意思,想來那位大神的意思也就是想讓這道童,順其自然既然不知出身何處,那冥冥之中就應該有他不知的道理,故而賜姓為須,而菩提這個名字的淵源取自於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這句話中的菩提,須菩提當真也是應情應景!」

「這須菩提便是後來的菩提老祖,這人生性寡淡,與世無爭,在那位大神飛升三界之外以後,那須菩提便開創了斜月三星洞,傳道授法,但他卻不知他的這種做法已經影響到了天地間法則的秩序,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態,他擅自授業,這世間就會多出一些無辜的長生之人!」

看完不過癮,就看一看筆者的另外一部作品劍起南唐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CtMem0BJleJMoPMiod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