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賞析」| 竹笛十大名曲《小放牛》

2019-08-13     音樂生活報

陸春齡用笛聲勾勒出一幅春牧圖

創作背景

01

《小放牛》原是一首河北民間小調體裁的兒童民歌,因其音調明快流暢、活潑風趣而為廣大群眾喜愛。先後有著名演奏家將其改編成不同體裁和不同演奏形式的器樂曲,有吹打樂、嗩吶曲及笛子曲等等。

著名竹笛大師陸春齡先生於20 世紀 50 年代將民間樂曲《小放牛》改編成中國竹笛作品。該曲根據陸春齡先生的錄音打譜,於 1957 年 4 月由音樂出版社出版。

陸春齡先生的笛子曲 《小放牛》內容是描寫村姑向牧童問路,牧童故意為難,考問她的風趣情景。這段旋律帶著濃厚的民間色彩,充分表現年輕人的天真活潑情緒。

曲式分析

02

陸春齡先生的笛子曲《小放牛》是一個復二部曲式。第一部分是中板,第二部分是快板,樂曲的開始是一個 17 小節的引子。樂曲的引子有戲曲中倒板的意味。鏗鏘有力,節奏堅定,定下了全曲活潑、明快的基調,似一個短小的開場曲拉開全曲的帷幕。在此段旋律中,包含著一個極其重要的藝術表現手法——推移「鏡頭」。此鏡頭是由遠景、中景、近景再到全景的推移組合。隨著一個二分音符的推移,鏡頭又從近景拉為全景,從而引出中板主題的旋律。

中板部分是一個由多個樂段組成的多段體結構。這四個樂段是由主題動機開始,圍繞這個動機進行發展和變化,旋律舒展動聽,具有很強的歌曲性特徵,充分體現一問一答的明快情緒。中板部分是一個樂段的多次重複,旋律舒緩而稍自由,聽著這優美的旋律,人們不難想像出牧童橫騎牛背,迎著陽春三月撲面而來的微風,手持短笛、引吭高歌的情景。

樂曲的第二部分快板是一個樂段的兩次變化重複。這段旋律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正是盛行於今日河北趙縣的民歌《小放牛》的旋律。旋律是運用問答方式表現的。

動感較中板部分更為強烈,好像是牧童與村姑的打鬧遊戲得越來越激烈,達到了遊戲的高潮。快板樂句的結構與中板有所不同,更多地具有貫穿性,很好地配合了音樂主題的發展以及音樂情緒的表現,這部分轉入徵調式,同前一部分中板羽調式形成了鮮明的調性對比。

演奏技法

03

陸春齡先生是南派笛藝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及演奏風格具有委婉細膩、意境深遠、清新活潑、形象生動等藝術特徵。在音樂表現方面,陸春齡十分注重音樂意境的刻畫。在他塑造的音樂中,常流露出儒雅而高遠的藝術情感,往往使人沉浸其中,高深莫測,回味無窮。同時,陸春齡又十分善於刻畫生動活潑的音樂形象,欣賞時,有使人感到真實親切,栩栩如生,仿佛有一幅明亮清新的江南圖畫展現在你的想像之中,讓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

《小放牛》中引子運用南方曲笛運氣的綿長不斷、悠揚曲折,以及打音、倚音、贈音、連奏等,使音樂富有田園風味和歌唱性,流暢活潑,富有生氣。第一部分在演奏技法的運用中主要是用平吹,旋律悠揚恬靜,通過對氣息的控制,使笛聲悠揚、生動,並強調力度的對比和延長音的輕柔,以景襯情。第二部分的中板在演奏技法的運用中主要是用斷奏和連音的交替吹奏對句,使氣氛更加活躍,大量使用顫音,裝飾音多,密集細碎,表現出天真活潑的村姑和牧童之間相互對話、答句的明快情緒,速度較快,更能讓吐音技巧的特長得以發揮,用來表現牧童那種天真好動的性格。《小放牛》就被陸春齡用笛聲勾勒出了一幅春牧圖,一幅江南水鄉的風俗畫。

聲明:

部分所載內容來源於各大網絡平台,對此觀點我們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2UpmGwBvvf6VcSZ3l4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