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聲樂經歷哪3個階段?金鐵霖教授指點你演唱技巧

2019-10-16     音樂生活報

中國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在長期的民族聲樂教學實踐中,一直強調演唱的科學性,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唱法,唱完以後才能不「累」,並且保持聲音流暢貫通,給聽者以美好的享受。

為了更好地解釋「科學性」,金鐵霖介紹了他總結的學習聲樂的三個階段:第一是自然階段。即在沒有接受科學訓練以前,憑著自己的感覺、方法,通過模仿,較好地唱出歌來。第二是不自然階段。一旦進入音樂學院進行系統正規的訓練,就會進入一種「不自然」狀態,戲曲上的說法是找不到「范兒」了。究其原因,以往學的一些自然的東西被打破,而科學規範的方法尚未學到,突然間感到無所適從,有點「邯鄲學步」的意味。這一階段會使人迷茫甚至痛苦,但這種「不自然」卻是個正常的過程。經過了不自然階段之後,學生掌握了科學的方法,演唱的聲音、語言符合了作品要求,強弱高低自如而又使人感覺不到運用技巧的痕跡。

為了使學生在演唱中能夠收放自如,早日達到科學的自然階段,金鐵霖運用了「啟發式感覺教學法」,提出了歌唱通道的概念。他所說的「通道」,並不存在於現實中,而是一種想像的、比喻的說法:唱歌就像修一條高速公路,如果修得平坦、貫通,就能供各種車輛通行。

金鐵霖還提出用支點、開貼等技巧來解決演唱中的問題。在他看來,人們一般對發聲位置等問題關注得比較多,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氣息和整體平衡。有的學生聲音緊而虛、氣息淺、喉頭不穩定、吐字不統一,這時就可以用「支點」來啟發他們。支點也是假設和比喻出來的,為的是平衡和統一吐字、發音的部位。支點還分上支點、中支點、中下支點、下支點、前中支點等,如下支點就在腳後跟的位置,腳後跟會發聲嗎?當然不會。但如果提醒學生需要用腳後跟的力量帶動發聲,學生就會知道該怎樣使勁兒。

假設前中支點在中山裝第二個扣子處,那就引導學生去感覺,讓他們覺得聲帶或嘴巴就長在那裡,將所有的字和聲音都在支點上唱出來。當假設的「支點」比實際喉頭的位置低時,喉頭就會自然下降並打開,聲帶的負擔和壓力相對減輕,使氣息呈現相對穩定的良好狀態。支點可以決定音色,通過支點可以調整出真混、假混和均混的不同色彩的混合聲,而且能保證聲音的寬度、集中度和通暢度。運用支點可以解決吐字的問題。金鐵霖指出,民族聲樂特彆強調吐字的藝術,每個字可分解為字頭、字腹、字尾,字頭要唱得誇張些,字腹要放在支點或開貼的地方。解決好了吐字的問題,高低音都能得到協調。

聲明:

部分所載內容來源於各大網絡平台,對此觀點我們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學習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合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KgO220BMH2_cNUgsz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