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伊爾-76發動機推力一共比運-20大8噸,運載能力才與運-20相當?

2020-11-13     強國兵器

原標題:新伊爾-76發動機推力一共比運-20大8噸,運載能力才與運-20相當?

伊爾-76MD-90A出廠

據俄羅斯聯合飛機公司(UAC)的消息,俄羅斯新一代運輸機伊爾-76MD-90A已經出廠。視頻顯示黃色機身的新飛機推離了廠房。這是俄羅斯近年來首架全新生產的伊爾-76,採用了不少的新技術。但由於還是基於伊爾-76的架構,說是新一代也只能是俄羅斯人的心理安慰罷了。

新飛機最大的改進是發動機,以全新的PS-90A-76發動機取代了之前的D-30KP2。新發動機推力高達14.5噸,而老發動機推力為12噸。D-30KP2同樣是中國運-20目前的標配發動機。四台發動機增加了8噸的推力,使得新飛機的運載能力增加到60噸,遠超老機型的40噸,與中國的運-20齊平。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運-20在推力較小的情況下也實現了60噸的載重。中國突破了大型碳纖維復合材料結構件製造技術,大大減輕了飛機的空重。運-20採用了全新的超臨界翼設計,運載/起飛重量比超過伊爾-76的臨界翼。

憑藉在發動機領域的實力,新發動機依然給伊爾-76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據俄方首席設計師表示,新飛機的除了運載能力增加25%外,飛機的航程也增加了18%,燃油消耗減少了12-15%。新飛機採用了強化的機翼和起落架,提高了飛機的承載能力和運行效率。特別是機翼,這次的新機翼由25米長的單件組成,而老飛機是兩部分拼接而成的。

大型軍用運輸機是考驗一國航空工業綜合能力的風向標工程。縱觀全球能夠獨立完成大型運輸機開發的國家屈指可數。由於歐美國家的禁運,中國以往只能從俄羅斯獲得大型運輸機。但由於在前蘇聯時期,蘇聯的大型運輸機項目基本被烏克蘭的安東諾夫設計局包攬,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失去了安東諾夫,僅留下了伊留申一家企業可以生產運輸機。即便如此,由於資金匱乏,伊留申的生產線也是常年處在停產的狀態。這迫使中國必須在運輸機領域走出自己的道路。

運-20戰略運輸機

中國也在盡力想完成馬力14噸的大涵道比渦扇-20的研發,但目前還沒有更多的消息。有報道稱解放軍將採購多達400架運-20運輸機,需求量非常龐大。如果中國的發動機研發延宕,那麼俄羅斯也非常希望向中國出售PS-90A-76發動機,以賺取龐大的利潤。

如今俄羅斯給伊留申設計局的任務非常繁重,目前只有伊爾-112進入了首飛階段。但該機很小,僅有5噸的運載量,未來的市場空間不大,僅適用於俄羅斯內部輕量級的運載任務。而主力產品寄希望於伊爾276運輸機,該機未來的競爭對手非常多,包括了烏克蘭安東諾夫安-178,中國的運-30,巴西航空的KC390,美國洛克希德的C-130,歐洲空客的C-400等。中國目前的運-8,運-9平台已經落伍,中國也非常重視運-30的開發。但如果運-30研發延宕,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希望能繼續向中國輸出運輸機和發動機。所以錢會不會被外人賺走,就得看中國航空業的實力了。(軍務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1t2xXUBdHeNs4oxqV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