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新進展,俄專家打破沉默:以前從未有人像中國人這樣干過

2020-12-03     強國兵器

原標題:嫦娥五號新進展,俄專家打破沉默:以前從未有人像中國人這樣干過

嫦娥五號鑽取月壤

在嫦娥五號最新進展披露之後,為何俄羅斯科學院的科學家打破了沉默,說以前從未有人像中國人這樣干過?

12月2日,嫦娥五號探月最新進展披露:成功在完成鑽取2千克月壤的採樣和封裝之後,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學科室主任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打破了沉默,接受了媒體採訪。這位來自航天大國的科學家在研究嫦娥五號探測器相關資料後做出了評價:嫦娥五號探月不是其他國家以前完成項目的重複,中國展現了其技術的獨特性,以前從未有人這樣做過。

為什麼俄羅斯的航天專家對中國的嫦娥五號如此高的評價?

作為繼承了蘇聯主要科技遺產的俄羅斯,依舊是全球最強大的航天大國之一,44年前蘇聯探月的成果也保持在俄羅斯宇航局的保險柜中,他們的評價不是空泛的,而是從科學的角度做出的判斷。

嫦娥五號

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指出,俄羅斯當年的月球探測器一次性只能帶回200克月壤,中國是帶回2000克,增加了十倍。這不是簡單的數量,太空探測器的載荷是按克來計算的,每增加或減少一克重量都要經過嚴格的核算。

當然,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先機性不僅如此,俄羅斯專家已注意到此前被廣泛報道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返回地球的方式,特別是從月球發射返回火箭進入預定軌道的方式,中國的方法技術難度要比此前美蘇難得多,也複雜得多。

嫦娥五號從月球返回,是先在月球上發射返回火箭進入月球軌道,然後在月軌上自動操縱兩個裝置進行對接,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專家來看,這是要冒極大的技術風險,但是中國人現在信心十足。

以前從未有國家像中國人這樣干過!

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強調:月球軌道對接,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以前從未有人這樣干過。

嫦娥五號

中國人使用這一技術,顯示出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探測器所完成的技術積累讓中國人充滿了信心。

這樣的技術使用並熟練掌握,將對未來發展有極大的推動,那就是中國計劃中將要在月球建立的月球科研站。中國人領導的這個戰略目標將會吸引歐洲和俄羅斯參與,很顯然,這將是一個沒有美國人的月球科研站。

但這並不是終結,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是月球探測的終極目標。中國已建立了模擬月球環境的「月宮一號」月球基地實驗艙,根據目前公開的報道,「月宮一號」運營正常,建立了生存循環系統,試驗人員可以在實驗艙中生活一年以上的時間。

這是中國人的目標,也是全人類的探索之旅。正因為中國人的遠大目標,因此中國人正在幹著以前從未有國家干過的事情。

美國人為何如此強烈地要求中國分享探月數據?俄羅斯人指出了關鍵

中國是第三個進行將月壤帶回地球的國家,美國人在51年前就做到了。中國毫無疑問是後來者,學習者。雖然技術有所創新,但是中國的航天技術的發展,離美國所達到的高度還有距離,這是客觀現實,但為什麼美國人會如此期待中國分享探月數據呢?

嫦娥五號

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的分析或許說出了其中關鍵。

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指出,中國科學家選擇的月球著陸點同美蘇完全不一樣,根據現有的觀測數據,嫦娥五號著陸月面的地點是魯姆克山以北地區的「風暴洋」內,選擇這個位置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這個地點有20多個火山口,周圍是相對「年輕」的年齡為12-15億年的熔岩,以前美國和蘇聯取回月壤要「老」得多。也就是說,中國取回的月壤將具有更高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濃度,毫無疑問,更加有利於對月球的研究。俄專家指出,這些數據將使人類能夠研究月球保持火山活動狀態的時間以及何時失去的磁場。

美國的「重返月球」計劃將面對中國人挖下的「坑」

當然,如果中國不分享探月數據,美國人也將很快重返月球,根據美國的計劃,美國人預定在2024年讓他們的太空人重返月球,如果可以的話美國可以讓他們的太空人滿月球地去挖坑。

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4年,這四年間,嫦娥九號載人登月是否實現尚且未知,中國官方尚未發布該信息。但是嫦娥六、七、八號應該在月球不同的月面上挖下了不少坑。

另外,美國2024「重返月球」計劃是在現任總統特朗普的強力推進下的產物,2021年1月20日,新入主白宮的拜登還會堅持這個計劃嗎?從當前的信息看,有點懸。(風聞大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CKG8PHYB2uKmW_kOws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