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你可以是一個單打獨鬥的聖戰士,你也必須是一個可以融入團隊的好隊友。
即使大家都在一個團隊當中,但我們總能看到一部分同事,他們工作在一起、吃飯在一起、下班一起走。
職場之外還會組織各種聚會,而我們則像是旁觀者,這一切總是與自己無關。
這就是職場拉幫結派的表象。
在一項關於職場「拉幫結派」問題的調查中,觀察到「拉幫結派」現象的人占比高達85%。而對於這一現象,大多數人都持否定態度:66%的參與者表示,有時會感覺自己被他們所排斥,或是被孤立;50%的參與者表示,拉幫結派不僅對工作沒有幫助,反而會損害職場氛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但在職場「江湖」上,面對各種各樣的「幫派」,我們該如何選擇,加入哪個幫派,或是保持中立?
最近熱播的炎亞綸跟鞠倩禕主演的電視劇《請賜我一雙翅膀》中,僅僅在女子監獄中,你就能看到選擇幫派及依靠勢力的重要性。
如果林九歌剛開始選擇屈服,投奔青雕的幫派,那她將會落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還好她的獨立和超強生命力讓她自己獲得玉前輩等人的暗中支持和幫助,才能逃脫一次次的厄運。
在職場也是如此,你,如何選?
第一步,認清「幫派」本質。
在做出選擇之前,我們要先弄明白,為何要在職場上拉幫結派?
表層原因很複雜,可能無法一一說清,但深層原因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點明——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這句話中的「和」,即和睦,「同」,即同黨。
也就是說,君子之間和睦相處,卻不會拉幫結派;小人之間卻會結黨營私,卻無法和睦相處。
主動拉幫結派的同事,往往都有較強的表現慾望,希望獲得更高的權力或更多的利益,但其個人能力卻無法支撐這種慾望,因此,他們才會主動拉幫結派。
「幫派」對於他們的意義只有三點:
正是因為「幫派」的本質如此,拉幫結派必然導致團隊內耗,破壞團隊氛圍、搞「隔離主義」、搶功卸責。
每個公司都非常忌諱和防備拉幫結派的現象。
而對於「幫派」成員而言,加入「幫派」的意義,除了抱團取暖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積極意義。
除非當「幫派」得勢時,可以享受「雞犬升天」的待遇;但在各級領導的忌諱和打壓中,最大的可能卻是「一損俱損」。
因此,當你認清「幫派」本質,就應當遠離拉幫結派,以免還未收穫到實質利益,就被「幫派」牽連。
第二步,應對「幫派」拉攏。
當「幫派」主動拉攏你加入,或與你親近時,你該如何應對呢?
為了避免成為「幫派」的打壓對象,你當然不能直接拒絕。
即使內心是拒絕的,但你的身體也要表現出迷茫的樣子。
1. 大智若愚,切勿得罪。
即使你拒絕加入「幫派」,對拉幫結派的行為也很反感,但在與對方的接觸中,你也要假裝什麼都不知道,揣著明白當糊塗,以免直接拒絕會得罪「幫派」。
加入「幫派」或許無法為你帶來實質性的利益,但得罪「幫派」,卻會為你的前路設置太多的阻礙,直到「幫派」被領導解決的那一天。
2. 聽著就好,看著就好。
面對「幫派」的拉攏,你聽著就好;而對於「幫派」的互毆,你看著就好。
無論他們如何互相詆毀、鬥爭,你只需做個旁觀者,不參與、不指責、不支持。
職場「黨爭」最後幾乎都以兩敗俱傷收尾,而你的任何參與,都可能受到牽連。
3. 等距交往,一視同仁。
在職場上與同事保持彈性距離,一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課題。
當你無法與每個同事保持最合適的距離時,不如就採取等距交往的方法,對所有同事一視同仁。
既不會遠到成為職場邊緣人,也不會近到被看作拉幫結派。
4. 適當示弱,以免遭妒。
「幫派」的本質就是通過打擊和壓制能力強的同事,進而牟取自己的利益。
如果你表現得過於招搖,可能就會招到「幫派」的嫉妒,而被打擊。
因此,在平時適當隱藏你的實力,而在與「幫派」接觸時,也要表現得毫無心機,什麼都不知道。
第三步,攀上團隊大樹。
在團隊這棵大樹上,所謂的「幫派」其實只是一群頑皮的猴子;他們鬧得最歡,但等到大樹被他們鬧倒之後,他們也是跑得最快的一群。
「幫派」的本質在於追逐損人利己,但最終結局大多是損人不利己;而團隊不同,團隊是依靠所有成員的通力合作,創造更大的價值,從而帶動每個成員走向成功。
因此,與其學人拉幫結派,不如一直牢牢地攀在團隊這棵大樹上。
很多人認為,職場上同樣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喝」,但在對待拉幫結派這個問題時,所有參與者都會被打上「幫派」標籤,而被放在資源分配的第二序列。
畢竟,資源分配到「幫派」中,相當一部分會被用於內耗。
相比於此,領導當然更願意將資源交給一心一意攀團隊的員工。
在職場上,如我怕上篇文章中所說,你要做只聰明的「刺蝟」,與所有同事保持彈性距離,與此同時,不要將你的忠誠交給任何「幫派」。
即使對誰忠誠,也請對團隊忠誠,因為你可以跟隨團隊一起成長,並為公司創造效益,而公司才是那個發你工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