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或者對人對己對職場,要樹立的第1個理念是預期。
美聯儲放緩,進而暫停加息,美國國債收益率全面倒掛,美國經濟受影響,等等這些預期在上半年都已兌現。現在我們對於投資行為的指引應該是新的預期。
新的預期里,肯定不能包含中國經濟走強的預期,這一點在2019年暫時看不到任何好轉的跡象,尤其是美國經濟面臨著被拖累的新預期,GDP破6是遲早的事情。10年前我們也僅僅舉全國之力只能保8,因此但凡市場上炒作的此類預期,建議投資者都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可以利用這個操作進行一些反向投資布局,這是偽預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說了很多,無非就2點:一是指引,二是保障。比如產業布局和科技創新是指引,金融寬鬆和稅費改革是保障。
映射到資本市場在不同時間段的改革,都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現象,當年的創業板現在的科創板,都是為了指引投資者支持國家扶持的產業,比如半導體晶片,智能設備,機器人,自動化通信電子,新材料,鋰電池,醫藥和生物製品等,這些都是大機率可獲長期回報的投資標的。
關於M2,我之前一直是反對貨幣超發的,但是現在我積極主張貨幣要超發。m2的數據要朝著兩位數增長,也就是10~12個點以上的增速。因為美聯儲已經改了風向,我們要抓住戰略機遇,做點超前和超發的事情,第二是中國經濟增速已經慢了不少,不能再繼續這麼任由其在L線底部慢悠悠的折騰。
但是M2超發有一個前提,一是把人民幣幣值維護好,二是把房地產繼續壓住。
中央會擔心貨幣的超發,到不了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和科技企業。如果落實了科技企業和民營企業,比如科創版和5G。對中國的經濟增長能起多大的作用?之所以有這種顧慮,就是科創版和5G目前所暴露出的現實和之前所有人形成的一致性預期是有差距的,而且會面臨很嚴重的國際競爭。
其實在通信技術的發展上,向來都是單數保增長雙數大躍進,所以比起5G,我更看好6 G技術的應用,目前全球只有日本的長島大學和德國研發出了6G的成熟技術。
我們在研究歷史問題的時候,往往會在辯論的過程中忽視氣候現象帶來的影響,反而專門到其中去探尋一些所謂的經濟學原理,最後就上升到了哲學乃至神學的高度,其實不妨有時候換一種思維,考慮一下歷史事件背景下的氣候環境,也許會有不同的看法。比如當年明朝崇禎時期,被打的那麼慘,和那個歷史時期的大旱有很大的關係。
我建議投資者今年都關心厄爾尼諾現象,就是希望給投資者另外一個角度,來更為多元的觀察,目前這一攤渾水的局面。
在別人看那些朋友圈裡各種為華為鼓與呼的熱血文的時候,希望我們的讀者冷靜的研究厄爾尼諾氣候現象,要警惕股市的風險。
很顯然,氣候的整年異常一定會影響到農產品的供需。如果再疊加一些往年不常見的特大災害,比如非洲豬瘟、洪水,如果再遇上一些國際環境的限售、限賣,那麼對於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將非常巨大。
今年一定要關注中小企業破產潮、勞動力的失業潮和上市公司的微觀層面的數據和資訊。你會發現多數企業因為業績不好被打回原形。
今年通脹是肯定的,不僅因為厄爾尼諾現象,不僅因為豬肉價格的上漲,央行今年下半年會倒逼進行貨幣政策的調整。
經濟壓力這麼大,政府肯定會在稅收和費用方面想辦法,所以下半年要麼房地產稅啟動,要麼房地產各種限制政策,會悄悄放開。我個人更傾向於房地產各種限制政策會被放開,因為現下還不適合收房地產稅。
廣州、杭州這種一線類一線城市已經放開戶口准入的政策,這是一個信號,有計劃落戶的可以著手準備了,畢竟政策這個事兒你懂的。
關於大宗固定資產,一線以及核心二線城市的房地產,仍有保值的空間。關於黃金,除非伊朗局勢進一步升級,否則不會有太大的上升空間。
老有朋友問虛擬貨幣的問題,對於所有不以國家信用背書的數字貨幣我都不發表意見,你短線玩玩可以,自己把握好節奏就行。
另外就是某地計劃落實個人破產法的問題,這個要結合個稅以戶為單位的相關政策一起看。從來就沒有什麼法外之魚,所謂個人破產法,只是給了你一張分期的船票,該還還得還。
下周我們抽個時間講講孩子的教育問題,素質和體質教育的問題,一帶一路長期國際外部環境的教育方向,對於有孩子的家長一定要關注,因為你所有身家的投資都是未來,至於未來可不可期,就看下一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