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昕憔悴發文感慨:人到中年,父親病倒,才明白珍惜的意義

2020-04-02     湯小小

最近,消失已久的吳昕空降超話,坦言,爸爸的生病,讓她更加懂得什麼才是值得去珍惜,最重要的莫過於最愛的人身體健康。


原來在這場突發而至的肺炎疫情讓所有人都不得不居家隔離時,吳昕爸爸卻因生病不得不住在醫院裡,吳昕主動承擔起照顧爸爸的責任,全服武裝,嚴陣以待,戴口罩,戴手套,一點都不敢鬆懈。


照片上的吳昕神情疲憊,精神怠倦,這一點也不像鏡頭前時刻保持精緻的女神,自嘲「憔悴」。


回想這一個多月的照料,吳昕忍不住感慨,曾經身強力壯的父母,已在歲月的隧道里,靜悄悄地變老,身體的零件出現故障,不得不停下奔跑的腳步,需要我們慢慢地攙扶。


當親人生病時才恍然大悟,外界的紛紛擾擾抵不上健康,也抵不上懂得珍惜。



01


2月23日,湖北孝感抗擊新冠肺炎一線醫生黃文軍因搶救無效,於凌晨去世。


他的朋友圈裡停留在去年12月的動態:夜深了,餓了,來碗餃子。


原以為,等到櫻花再開時,在深夜裡再品嘗美味餃子,已是一別兩寬。


在這十來天的日子裡,黃文軍被插滿呼吸管,說話極其困難,當感覺到生命的殘喘時刻,打了一通電話:老婆,你早點來接我。


話還沒說完,人已離別。


家裡的英雄雄赳赳地奔赴前線,也匆匆別去,只留下一聲唏噓。


美滿的家庭,一夜之間,一個母親沒有兒子,一個妻子沒有丈夫,一個孩子沒有父親.....


聲聲暱稱,已無法在耳邊響起,唯獨留下那句「等我來接你」。



一句早點接我回家包含多少的不舍與不甘心,尚未道別,尚未撫摸親人們的臉頰,早已撒手人間。


在這段兵荒馬亂的日子裡,因隔離早已分開兩地,未鄭重地道別,此刻已變為兩個世界的隔離。


那份撕心裂肺的疼痛感,不言而喻。


死亡有時來得突然,讓人手足無措,早上還在擁抱親吻的人,一轉身,已無溫暖的體溫,深感悲痛與無力。


武漢封城後,由於物資的短缺急需救援隊運送物資。


藍天救援隊隊員許鵬在押運抗疫物資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離世。


他的最後一條朋友圈:孩子,爸爸去武漢打怪獸。



可是,怪獸還沒有被戰敗,孩子的英雄卻意外地離開這個世界。


天真的孩子還在等英雄的凱旋歸來,又怎能接受爸爸的離開?


忽然而至的離別,再見未說出口,已是再,也不見不到。


如果來生還有緣分,惟願下輩子TA能做我們的孩子。


譚松韻在《嚮往的生活里》看著熟悉的人圍坐在暖爐前,溫馨的畫面勾起對媽媽的想念:希望下輩子,她做我的女兒,給予所有的愛。


因為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一個會先來。


《尋夢環遊記》有一句經典台詞:


當人離開這個世界,還會注視著他曾深愛的人們。


許多習以為常的事情,許多熟悉的人都以為睡醒一覺,依然還是互相樂呵呵地打著招呼。


那些日常的話語,頃刻間,都被推翻得灰飛煙滅。



02


《半山文集》說:人們把人生中極少發生的事情稱之為「無常」,好的無常叫美好,壞的無常叫天災人禍。所有無常的存在,其實都是在幫助人們強調日常生活的意義,越能珍惜「日常」的人,越能應對人生的「無常」。


無常的事總是無法控制的,但我們卻可以控制情緒,對親愛的人別輕易地說出狠話,也別輕易地翻臉,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朋友請聽好》里有一封信:親愛的媽媽,今天是你離開的第一千九百一十五天,我和六月已經結婚,回到上海買了房子,生活過得充實而挫感。


這是網友寫給遠在天堂的媽媽的一封信。


生病後的媽媽脾氣變得暴躁,亂扔東西,指責他的工作和生活。


他曾苦口婆心地勸媽媽到正規醫院診治,可她變得冥頑不靈,用強硬的態度否定他的建議,最終卻聽信親戚的提議。


這讓作為兒子的他深感挫敗,建立隔閡。


直到媽媽過世,他才頓感後悔,原來媽媽最害怕的不是死亡和離別,而是擔心我們會傷心。


我們都在用自己認為好的方式來關心對方,卻讓我們有了溝通的阻礙。


正如何炅說的:年少時的隔閡直到長大後才明白,什麼都比不上親人還在我們身邊。



父子一場,哪有不吵架的時候?


吵架並不可怕,怕的只是我們說出那些狠話,一個回眸,覆水難收。


5年前的暑假,大偉天天躲房間打遊戲,父親喊他幫忙,不理不睬,氣得父親直摔鍵盤。


兩人吵起來,說狠話。


晚上,父親到農場忙活,因心肌梗塞去世。


早上還在拌嘴的人,深夜已離開身邊,扔下他和媽媽,多麼諷刺。


過春節,我問他,會想起父親麼?


他沉默好久,只說一句:不知道他在那邊過得好不好...


父親是個粗心鬼,老是丟三落四的,不修邊幅,總把屋子弄得邋遢,惹老媽罵。


只是想到那句道歉尚未鄭重說出口,只能把它埋藏在心深處,碰不得。


有人說:如果每個人都是一顆小星球,逝去的親友就是身邊的暗物質。我願能再見你,我知我再見不到你。縱使再不能相見,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離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網的永恆組成。



03


我們總是習慣把「珍惜」兩個字掛在嘴邊,卻總是做不到。


當父母打電話問叮嚀準時吃飯,別熬夜,只會敷衍地答應;當愛人為我們準備豐盛的晚餐時,卻只顧著低頭工作。


心理學有個名詞是貝勃定律,指我們總會把強烈的長久的愛都當做理所當然,習以為常的事,自然難以引起內心的波瀾。


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馬冬梅事無巨細地照顧夏洛的起居飲食,即便夏洛窮困潦倒的時候依舊不離不棄。


飽滿的愛只讓夏洛對她深感無趣,不懂珍惜,妄想著與女神重燃舊情。


在經過一場真實而虛幻的夢後,夏洛才意識到珍惜身邊人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場疫情來得兇猛讓人無從適應,每對夫妻的狀態大有不同,但那些早已名存實亡的夫妻,卻借著這場疫情挽留婚姻。



綿竹市一對已離婚的夫妻馬不停蹄地到婚姻登記處辦理復婚手續。


別人感覺奇怪,這咋那麼急?


丈夫說,這次疫情,我們意識到彼此的重要,趕緊復婚,做名正言順的夫婦。


廣州有兩對夫妻撤銷離婚訴求,結婚後經常為瑣碎的事情吵架,居家隔離卻感受到彼此的關心與惦記,頓悟珍惜眼前人。


其實無論是撤銷離婚訴求還是復婚,無一不是因為在疫情期間,雙方都感覺到彼此的關愛,深感到此生還是與這個人牽手是最幸福事。


貝勃定律的初衷就是告訴我們:當下的眼前的都是最美好的,要懂得珍惜。


寫在最後:


有人說:我們不過是億萬年宇宙中的轉瞬即逝,有一天終將被忘記的塵埃,所以我們過去做了什麼不要緊,我們將被如何記住也不要緊。唯一要緊的是現在,是此時此刻,是我們在一起的這一特殊的時刻。


我們的愛意總是熱氣沸騰的,它有時是那麼的微小,有時卻是那樣的龐大,它無時無刻都在告訴我們,親愛的,好好珍惜所愛的人。

作者簡介:錢大大,湯小小寫作班學員,一名想養橘貓也要人生海海,劈浪前行90後。今日頭條情感領域寫作者,左手擼貓,右手寫作。


湯小小, 自媒體【湯小小】創始人,每天工作三小時的時間管理達人,寫作培訓師,提倡輕鬆高效寫作,至今已培訓學員上萬人,幫無數人實現了靠寫作月入過萬的夢想。點我頭像並關注,私信我「寫作」,可以聽寫作課以及獲得價值萬元的投稿資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g5MR3EBfwtFQPkdmq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