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山火肆虐,人均碳排量僅次於美國!未來或不再有「冬天」,夏季最高氣溫達40度

2020-01-13     中國網觀點中國

韓一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世界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自去年9月以來,澳大利亞山火持續燃燒,新年伊始已成為「前所未有的災難性」森林火災,過火面積超過630萬公頃,火場面積超越亞馬孫及加州大火,數十人死亡,成千上萬人失去家園。大火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大面積破壞。有毒煙霧一度讓雪梨成為「澳大利亞新德里」,躋身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

大火煙霧不但影響到紐西蘭,且已飄到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更令人心碎的是大量珍稀動物的生存面臨嚴峻威脅。眾所周知,澳大利亞是袋鼠、考拉等珍稀動物的主要棲息地。專家認為澳大利亞全國大約有數億隻動物在此次大火中喪生,包括哺乳類、飛行類和爬行類,憨態可掬的考拉甚至可能面臨「功能性滅絕」,因為即使有一些考拉能死裡逃生,它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已受到嚴重破壞。

大火仍在延燒,關於火災原因的爭論也熱度不減。民眾指責澳政府反應遲緩、管理不周、應對不力,環保主義者批判政府對氣候變化的懷疑態度,澳大利亞當局則多次捍衛澳政府的氣候政策,一些保守人士甚至把「黑鍋」甩給環保主義者,稱火情失控的原因是環保主義者拒絕政府砍樹造隔離帶。

客觀來講,山火現象本身在大自然中是一種正常現象,是澳大利亞天氣循環中的一環。往年夏季澳大利亞常發生短時間肆虐的山火,但通常最嚴重的季節是在一月中旬(澳大利亞處於南半球)。雖說夏季山火在澳大利亞實屬常態,但今年的火勢不僅提前到來、且日益呈現不可控的狀態,就不得不考慮氣候變化的因素了。

澳大利亞聯合國協會發布的報告《在澳洲控制氣候變化——長期視角》稱,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的夏季通常炎熱乾燥,但氣候變化帶來了更長時間、更頻繁的極端高溫,使得氣候條件惡化、植被更加乾燥易燃。這個夏季澳大利亞的天氣可以用高溫、乾燥、狂風三個詞來概括,形成「引火盒」般一觸即發的易燃狀態。可以說,山火的起因有多重因素,包括森林管理不當、乾旱、甚至人為縱火等,但氣候變化無疑加劇了山火的嚴重程度。

這場大火更使澳大利亞政府成為內外攻擊的目標。此前,莫里森多次捍衛澳政府的氣候政策,否認山火肆虐與氣候變化有關。12月,莫里森不顧仍在肆虐的山火,前去夏威夷度假,最後迫於輿論壓力提前回國,此時他仍堅持山火是一場「自然災害」。直到12月30日,在內外壓力下,莫里森才承認了氣候變化與森林火災的聯繫,但仍強調單單是氣候政策不應該為山火「背鍋」。

以莫里森為首的澳洲當局的態度反映了澳大利亞根深蒂固的保守發展理念。澳大利亞有悠久的採礦歷史,煤炭為其提供了大量的電力資源和就業崗位,澳大利亞還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澳洲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1.3%,但人均碳排量為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澳大利亞政府不願加大減排力度,並在氣候問題上堅持頑固立場,常常為國際社會詬病。在國內,澳政府承諾到2030年減排26%-28%的目標被認為過於保守,甚至還在擴大化石能源的使用。

在國際,澳已取消了對綠色氣候基金的撥款,缺席2019年9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組織的氣候行動峰會。在剛剛結束的馬德里氣候大會上,澳大利亞還堅持保留其在《京都議定書》下通過排放交易機制積累的碳信用額度,用以充當《巴黎協定》下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而這樣做將使澳大利亞不用採取任何新的減排措施。

莫里森政府的氣候政策遭到各國的嚴重抨擊,也成為近年來澳與南太島國之間的矛盾焦點。新氣候研究所、氣候行動網絡等智庫機構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澳大利亞在氣候政策上得分為「零」,是表現最差的國家,在再生能源使用、能源有效使用和減排方面的得分也均位於低分國家之列。

這場「失控」的大火用沉重的生態和生命代價,再次為澳大利亞和全球敲響氣候變化危機的警鐘。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氣候變化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到2050年,澳大利亞將不再有「冬天」,而且還會出現一個「新夏天」。在這個「新夏天」里,氣溫會高達40℃以上,並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在氣候變化加劇的影響下,日益頻繁、猛烈的災害將帶來更加直觀的損失。德勤估計,到2050年,自然災害每年給澳大利亞帶來的經濟損失將升至390億澳元,相當於該國目前國內生產總值的近2%。澳大利亞能否亡羊補牢,加大減排行動,制定積極的氣候政策,建立長期的能源轉型戰略,關乎其生存和發展大計,更關乎人類和地球所有生命的未來。(責任編輯:唐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_OtnW8BUQOea5OwLOJ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