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曾經只是曾經,再美好也回不去了。
時間像流水,流過不流回。時間轉瞬即逝,彈指間,轉眼間,這些都是對時間飛快消逝的描寫。時間確實過的太快,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好像做夢一樣。很久以前的事情,就像是昨天發生的。又好像是過了幾個世紀。又好像沒有發生過。
1.名利都是虛無的
人生像是虛無的,像是縹緲的。如一縷青煙輕輕飄過,又輕輕的散去。有很多人一輩子忙忙碌碌,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有的人說是為了家庭,還有人說是為了夢想。曾經歷盡滄桑追求的名和利最終都會成為一場空。人生的法則是你只能留下什麼。但是你一定帶不走任何東西。這是我們共同的命運。
亞里斯多得說:人生最終的價值是在於覺醒與思考的能力,而不在於生存;
佛祖釋迦牟尼在沒有成佛前,曾是出身尊貴的國家王子。後來知道了人間疾苦的真相,為了尋求解脫之道,毅然決然的走向了出家修行之路。
每個人都逃不了生老病死,不管你有多麼高的社會地位,多麼的有錢。最後都是一個結局。不少人諂媚,巴結於有權有錢的人。用於心機就想從中得到好處。真是可悲可嘆。
2.轉瞬即逝的生命
在《莊子.知北游》篇中有一個故事,博學多識的孔子想學習道學,想認識道學的博大精深。有一天,他專門去請教在道學上很有研究的老子。
孔子對老子說:「先生,你很有學問,一定知道道學是什麼。快給我講講吧!」
老子說:「你既然想學習道學,那麼一定要先去掉跟道學無關的念頭,專心的學習,這樣才能聽我講道的本源是什麼。」老子又說:「不過,你今天已經來了,總不能叫你白跑一趟,不如我先給你大概地說一下,我先給你講一下與人有關的學問吧!」
老子說:「你看,我們都知道人的壽命,相對於天地是非常短暫的,人類一生的時間也是非常快的。就好像一匹駿馬在一條縫隙前跑過一樣,速度很快,一閃而過。世界上的事情,每天都在變化,有新生兒出生的同時,也有老人在死去。生死在不斷的循環。生命的誕生與逝去,都是這個世界變化的一部分。我們本來對這種現象應該不會感到奇怪。但是呢,每當有人死去的時候,活著的人總會感到非常的傷心,這是因為人們被生死的觀念捆綁住了。其實生死,不過是有形到無形的變化。」我們學習道,反而不能夠經常問,只有自己才能體會道的奇妙。明白了道的奇妙,你就明白了什麼是道了。老子說。
世間很多事物都是轉瞬即逝的,這是自然規律。我們應該在有限的生命里,發揮無限的價值。
3.過好充實的每一天,才能有無限的動力
正如老子所說,人的一生太短暫。我們的前半生,剛出生時,還在嬰兒狀態從無的概念到可以認知的概念,才有了無知到有知。只有經歷了世間百態,歷經磨難才會有從容不破的境界與魄力。哪個名人志士不是經歷的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才有最後成就。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為了練字用光了十八口大缸的水,最終成了舉世聞名的書法家,和父親齊名,並稱二王。
世界著名發名大王,愛迪生的故事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一生僅在小學校園裡讀了三個月的書,是因為聽力不正常學習很差,被視為不正常的人,被老師趕出了學校。就這樣一個人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生有兩千多項的發明。
有的人拚命的往上爬,嘴裡還不時的說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很多人在小的時候被問長大了想做什麼,大都不約而同的說科學家。等長大了,也上了不錯大學。很少有成為科學家的。而且這些人大都很聰明。
楊絳說過:「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
我們不能改變自然的規律,但能把握自己的人生。很喜歡古羅馬哲學家馬可.奧勒留《沉思錄》里的一句名言:「道德的完美無缺,在於把每一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度過。」非常勵志的一段話。
你對生活越是熱愛,你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和靈感。
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快樂,哪裡就有寶藏。
何其芳《生活是多麼廣闊》很有生機的詩句。
現在的社會風氣很不好,很多美好的品質都已經丟失。最近幾年網絡紅人成了焦點,個個想成網紅。前兩天網上爆料了一個老師竟然在課堂上做起了直播,真是想紅想瘋了。遭到了很多網友謾罵指責。聽說這個老師也被開除了。
還有速食主義成了社會主流。人們變的越來越浮華。希望這種狀態能夠早日好起來。珍惜大好的時光。讓自己的人生變的有意義。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為。一個人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