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及高考選科組合分析!哪些學科將由「冷」轉「熱」

2020-08-28   理想眾望

原標題:新高考2021及高考選科組合分析!哪些學科將由「冷」轉「熱」

目前,全國共有14個省市實施了高考綜合改革,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科目的選擇,在「3+2+1」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12種。為幫大家解決選科難題,對12種各組合的優劣勢及各學科對應專業做以下分析,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3+1+2模式

在增強選擇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避免棄難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學素養的下降。

「3+3」設計在較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但也帶來了等級賦分制所導致的學生避考物理的現象。

因此,專家提出在選考學科中,將物理、歷史作為必選科目,學生必須至少選擇其中一門報考,這等於給偏文、偏理的考生一個選擇的自由。同時,對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計100分,採用原始分計分。

「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

「1」,指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

「2」,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門以外的科目中任選2門。

原來「6選3」選科的20種組合,銳減成為12種組合,物理、歷史分道揚鑣。

對於高一的學生和家長來說,由20種選擇變成12種選擇,難度顯著降低,但是根據已經實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經驗來看,12種組合全部開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在進行預選科的時候,避免成為小眾選科組合而被迫重新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選科選專業

1.選科,有哪些重要參考指標

(1)能力:按自己最擅長的科目選擇;

(2)興趣: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最喜歡、最適合自己的學科。

(3)專業傾向:按目標專業對學科的要求來選;或根據專業覆蓋面積,選擇路徑較寬的學科

2.選科與未來選專業

選科前必然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科其實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願選擇提前到高一來考慮了。因為高校錄取專業將與選考科目密切相關,現在選科就需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

選科並不是任意選擇的,因為高校在錄取不同的專業時,是有專業必選的科目要求的。選擇科目要注意目標大學的目標專業類對高中所選科目的具體要求,這種要求大概分為下面幾種:有3 門科目要求、有2 門科目要求、有1 門科目要求、不限制選考科目。

以下收集了所有新高考改革相關的選科數據,為大家整理了3+1+2模式12種選科組合可報專業、不可報專業的的簡要信息,以供高一學生和家長在預選科時進行參考。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物理、化學、地理三科的組合,將來大學裡99.4%的專業都可以報考。

但是如果選擇政治、歷史、地理三門科目的組合,可以填報的專業只有52.9%。

其他的學科組合可以填報的專業基本都在80%以上,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不選政治、歷史、地理三門科目的組合,在大學專業選擇範圍上都不會太受限。

選物理還是選歷史

@覓·時光:物理怎麼樣都有保底分。

@Husky_Bae:物理物理我愛物理。

@旦丁與神曲:建議選物理,物理專業涵蓋面廣,而且招生多,到時候物理和歷史是兩條分數線,估計物理的會低很多。歷史看似簡單,實則不然,而且招生少。

@天壤間一胡郎:絕對是歷史啊,可以套用些初中的歷史知識。

@初雲時:歷史好記,還有趣。

@飛飛不想:物理學通就好,記模型。

@初時見你正年少:歷史這種基本都不用聽課的,為什麼不果斷選擇呢?!!

@莫偉業:物理可以選90%的大學專業。

@只要zwc:有很多專業都涉及物理,不選物理將來專業很少,但是物理是真的難學!

@村口騎驢大爺:歷史,因為物理不會。

@星空Nothing:歷史不叫容易簡單,而物理說實話,我覺得你沒學好數學,物理也不用想了,只是我覺得。

@黎青LI:選物理,想學歷史可以自學。

@城上雁:主要是我這種文科腦對於物理這種邏輯性的科目真的get不到點啊,還是歷史好,我愛歷史。

看了網友們的評論,看來大家對於新高考選科還是比較熱衷於選擇物理,而且感覺大家好務實啊,大家普遍選擇物理的原因基本上都是因為以後報考大學,可選擇的專業比較多。

物理和歷史到底怎麼選

我們都知道多個省份是實行「3+1+2」選考模式的,「3」就是語數外三科主科,「1」就是物理或者歷史二選一,「2」的話就是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選擇兩科。所以選擇物理或者選擇歷史都各有6種組合。

根據上表的數據,可以看出來,高考「3+1+2」一共產生了12種不同的選科方式。

那麼說了那麼多,到底是應該選擇物理還是選擇歷史呢?其實高中歷史呢,基本是屬於單純的記憶性內容,你對歷史的發展歷程有一定的了解,基本就能答題,但是物理呢就不一樣了,物理在做題的時候則是需要更多地去衡量判斷。

同時參考上面的網友評論以及過往數據,我們也可以得知,對於選擇文學、哲學、藝術等學科時,選擇物理或者選擇歷史對於未來就讀專業選擇面來說都是差不多同等水平的,也就是說文學類,哲學類等學科選擇物理或者選擇歷史都是不受影響的。

然而,對於其他的工科,理科專業來說的話,選擇物理明顯更有利於未來專業的選擇,所以如果是以後想要學工科、理科等的專業,選擇物理,是比較有利的,而選擇歷史的話,可選專業範圍相應會較窄一些。

需要注意什麼?

「3+1+2」模式下,物理和歷史二選一成必然趨勢,上面簡單分析了一下,但是仍然有不少同學存在是不是歷史比物理更容易學、高考也更容易的誤解。同學和家長們要注意了,在選擇報考物理還是歷史之前,要先了解這兩個誤區!

誤區一:歷史比物理容易學

第一個誤區:歷史比物理容易學。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吧。很多家長對歷史和物理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認為歷史屬於文科,只要簡單的讀一讀,背一背就能夠打高分了,比高中最難學科——物理,肯定容易多了。其實並不然。我們可以去看一看每次考試發下來的成績單,物理學科考八九十分很常見,滿分也不是沒有可能;歷史成績比起來就慘不忍睹了,八十分以上是難的,五六十分算正常。歷史比物理容易學,這可真是一個大誤區。

現在歷史學科的試題對學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學生掌握書本中的知識點,還要求學生擁有非常好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因為很多材料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的,學生需要對材料裡面的歷史事件做出正確的解讀和分析。而現在的學生大多是周而復始地刷題,課外閱讀非常少造成學生知識面非常狹窄,這對歷史考試是非常不利的。反觀物理作為自然學科,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即便強調和現實的聯繫,也只是提提而已,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物理學科本身的計算推理。

誤區二:學歷史高考更容易

第二個誤區,學歷史高考更容易。有的學生人覺得歷史學科簡單易學,就選擇了歷史。在他們看來,容易學當然會學好,高考考上的機會就會更大。其實高考的難易程度和學科本身的難易程度並沒有太大關係,高考的難易程度更大一部分是取決於錄取率。比如今年湖南的高考,文科一本上線率只有11%多一點,但理科的一本上線率卻高達30%還要多,哪個更容易考上大學顯而易見,同樣情況,對於「3+1+2」模式考生來說也是值得參考的。

實行「3+1+2」模式後,各普通高校會預先公布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以《河北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中北京大學的科目要求為例,如果考生選擇了物理,則可以報考北京大學公布的所有52個專業,但如果選擇了歷史,則只能報考其中約70%的專業。即使是中國人民大學這樣的偏文科高校,選擇物理可以報考所有專業,選擇歷史卻有兩個專業不能報考。「各高校情況也基本上是如此。也就是說,在專業的選擇上,選擇了物理就意味著機會遠遠大於選擇了歷史。所以說哪個選擇更容易考上大學,一看數據就一目了然,即印證了那句老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對於「3+1+2」模式省份的考生來說同樣如此。

當然以上分析僅作參考,其實選擇物理或者選擇歷史,始終還是需要按照自身因素來綜合考慮。

選科要怎麼選?有什麼參考原則?

給大家總結了四點:

1.認識自己的學科偏離;

2.認識自己的學科能力;

3.考慮專業覆蓋率;

4.注意學科之間的關聯及學科力量。

首先來說第一點,簡單說來就是:我是「偏理生」,還是「偏文生」

理解自己偏理還是偏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不同的思維模式,在不同科目的學習中會起到不一樣的作用。

如果你是「偏理生」,你可能更喜歡有邏輯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生活中的你也能用理性去處理很多棘手的問題。將來的你,想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工程類、醫藥類等專業領域。

如果你是「偏文生」,你可能更喜歡充滿感情的表達自己的觀點,生活中的你對於「人」的思考和觀察很多,同時也用藝術的方式表達自己,另外,好像記憶力也挺強的。將來的你,想從事管理類、法學類、文學類、歷史研究類等專業領域。

第二點其實簡單點說就是:你最擅長最喜歡的科目;如果你找不出自己最喜歡的科目, 至少可以觀察最不喜歡的短板科目是什麼, 這樣可以相應的用排除法來進行篩選。

第三點專業覆蓋率,這裡就不過多說明了,前面幾篇文章已經將選科及專業覆蓋率問題說明得很詳細了。

最後一點:注意學科之間的關聯及學科力量。

定下首選科目之後,餘下的四科,如果前面三點都考慮好了,還做不了決定。那就考慮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也將有所影響。另外就是在讀學校的師資水平、課外培訓機構的師資。

選科是由學生在高中一年級學習結束後即可選擇,在高考報名時最終確定。雖說高考報名前都可以更換所選科目,高考報名結束後不可以更改。但在實際操作時,不建議臨時換科目!

關於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可以算作專業選擇的衍生,是在專業銜接基礎上更長遠的考慮因素。現在已不像以前那樣,大學畢業了才考慮就業問題,很多家長在K12階段便開始為孩子規劃職業發展,很多高中增設生涯規劃機制,全國各地關於生涯規劃的課程、講座也比比皆是。職業規劃是生涯規劃的重要一環,高中生重視職業規劃是很有意義的。

建議

職業規劃需要多了解職業信息,最好能提前接觸職業體驗,讓學生對職業有更清晰、更客觀的認識。不正確或片面武斷的職業認知,不僅不能實現職業規劃的意義與價值,反而可能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總的來說,以上六大因素是一個整體,應該綜合考慮,不能簡單憑單一因素判斷決策。此外,以上分析都是立足於選科而言,實際上六大因素彼此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係。例如,專業選擇與職業規劃密切相關,學科基礎、提升空間、興趣傾向也是專業選擇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學生和家長在選科時,要本著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態度,多方面了解、向專家諮詢,獲取專業建議,避免走彎路。

這四科老師將由冷轉熱

一.地理老師

在新高考「3+2+1」模式下,一定會有很多原來根本不學地理的理科生,在高考模式下被迫選擇地理為高考考試科目,因為地理學科內容相對接受簡單,而且內容多以記憶性知識為主。

所以對於原來偏理科的學生來講,地理學習更容易上手和簡單,相對學習的時間也較短。而又因為現在幾乎所有高中,在地理科目的老師安排都只有1—2名老師,這完全滿足不了學生們新高考科目選擇的學習要求,所以,首先必火的一定是地理老師。

二.歷史老師

歷史科目與地理科目,在新高考模式的促進下,所處的現狀基本相同。必將迎來很多學生將歷史科目作為高考考試科目之一,而基本原因也是在於歷史科目,主要以記憶性知識為主,學習難度相對較低,再者歷史科目是新高考的必選科目,所以在新高考模式下,所有的高考學生都必須要學習歷史。據了解,這幾年很多高中學校在招聘教師時,歷史老師都是招聘數量最多的科目老師,所以歷史老師的地位將越來越高。

三.政治老師

在高考改革之下,很多高中科目教材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其中改變最大的就是政治科目,在教材數量上將筆以前多出一本教材。

所以意味著,政治的教學將相對延長,而對於很多學校的政治教師儲備上,很難滿足新教材的課時任務,所以政治老師在新高考的帶動下,也將會迎來由「冷」轉「熱」。

四.生物老師

生物學科在以前的理綜里分值占比不高,所以很多學生都不怎麼重視生物學科。但隨著新高考模式的促進下,生物成了單獨考試科目,分值也出現了權重增加,自然而然學生們必須要開始重視生物學科的學習。生物老師當然隨著生物學科在高考中的分值增加,地位升高,也變得在各科目老師中越來越重要。

新高考的變革,必定會帶來諸多變化,各科目老師的火熱程度,當然直接與該科目在高考中的地位相連。所以以上四個科目老師,將會迎來由「冷」轉「熱」的大好時機。

通過上面的介紹,各位高一的家長和同學在選科的時候就能夠清晰地知道自己能選擇的專業了,這樣在選科的時候也能夠有的放矢,揚長避短。

但是同時還要說,更希望同學們在選科的時候能夠根據自己將來想要就業的方向來確定需要選擇的專業,再根據專業要求選擇相應的科目,哪怕是你成績並不夠好的科目,但也希望你能夠拿出足夠的努力和勇氣去面對!

《高考必刷卷42套》是深受現在高中生喜愛的刷題卷,強區名校模擬卷彙編,高二及高三一輪複習時期適用。高考必刷卷中既有一些經典的基礎題,也有一些用來拔高的難題,適合各種水平的學生自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