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進了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 因何被如此看重?「一座山」進了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 因何被如此看重?

2020-01-15     吉網調查

2019年,長春憑空起座山——名叫「這有山」。

這座山,不一般。不僅讓紅旗街商圈成為超級網紅打卡地,也開啟了文旅商業互相融合的吉林樣本。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回顧2019年工作時特別指出:「『夜經濟』加快發展,『這有山』『歐亞彙集』等新業態消費旺盛。」

省內商界曾這樣評價這有山,以「旅」聚「勢」,以「商」增「值」,以「文」為「本」,將文化、旅遊、商業和諧統一,互相滲透,融合併催生紅旗街商圈新業態、新氛圍。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這有山」是啥山,到底有多火?

關於「這有山」網友們這樣交流:「這裡有山,而且不僅僅有山,沿著山向上攀登,一路驚喜……」

關於山和驚喜,還真是這樣。

「這有山」項目位於長春核心區域紅旗街商圈,項目建築面積近7萬平方米,利用山坡和山洞兩種不同的建築形式和風格設計,從街到巷到院落,空間層次分明,打造具有強烈年代感的現代山丘景區小鎮,與201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置身其中,你能夠感受到的是,這裡豐富多彩的美食、聲色斑斕的酒吧、人聲鼎沸的夜市、靜謐多姿的客棧、磨礪錘鍊的文創等多元業態,打造短時間無目的休閒、度假的社交目的地、城市微度假平台。

這座山到底有多火?

開業前夜,「這有山」官方曾發布《關於2019年國慶假日期間對「這有山」文旅項目實施遊客限流措施的通告》,內容顯示國慶假日期間,「這有山」文旅項目遊客總量控制限額為8000人/日。每日遊客總量達到控制限額後,停止發放門票。

眾所周知,近年來受電商衝擊,國內限流逛商場已經難覓,恰恰就在「這有山」出現了。


關於火爆,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吉林省商務廳提供給中國吉林網一份數據顯示,10月1日—10月7日,這有山共接待遊客42萬人次。

啥概念?

找了個資料,長春南嶺體育場能夠容納4萬人。這些人都去,得翻幾次場,算算看!

事實上,這有山的誕生,拋棄了同質化商場模式,打出了差異牌,同樣也帶來了商業啟示。長春,與南方城市相比,因天氣原因,長春夏季以外的夜經濟市場「缺位」。

眼下,「這有山」模式,增加了夜經濟的業態和項目,延長營業時間,大部分店鋪營業至午夜12點,酒吧等店鋪營業至凌晨3點,探索出長春夜經濟新路徑。

放眼全國,成都寬窄巷子、福州三坊七巷、廣州北京路、杭州湖濱、廈門中山路、鼓浪嶼、上海外灘、人民廣場、武漢江漢路、西安小寨、民樂園、長沙黃興路、重慶觀音橋、洪崖洞商圈一批地標商圈,都因全新業態和夜經濟練就超強吸金力。

那麼,作為長春上世紀九十年代發展起來的商業區,如何才能釋放更大的活力?總結起來,商家都不錯,美食、美景、時尚、藝術元素交織。顯然,紅旗街商圈需要多多的這有山,這一點也適用於長春所有商圈。

在省政協委員、吉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肇勇看來,「這有山」火爆背後,是長春商圈活力區深挖價值的一種嘗試,這就是「這有山」帶來示範和啟示。紅旗街商圈也好,其它商圈也罷。創新經營業態,是商家需要思考的問題。新、奇、特匯聚的新商業模式,將推動傳統商圈實體商家進入高質量創新發展期。


一個網紅商圈,不僅是一個城市時尚的策源地,更是城市活力的永動機。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0年我省將豐富消費業態,改造提升8條省級步行街、40個「夜經濟」載體,打造長春紅旗街等重點商圈。

據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在「這有山」所在的紅旗街商圈,原有商家或有升級大作動,商業模式頗為新穎。

中國吉林網梳理髮現,目前該商圈內,歐亞商都、亞細亞大廈、萬達等大型商業企業,此前均頗具實力。

2020年吉林人在豐富的消費業態下,都將「遇見」什麼?「紅旗街」商圈變臉、夜經濟繁榮、特色鮮明步行街等等,或許都將成為答案!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欒喜良 攝影 張秋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ENPqW8BbDmBVZuPSE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