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但隨之而來並非全是好的方面,越來越多的夫妻開始走上了「離婚」的道路。
近幾年,國內的離婚率呈現幾何倍的增長,1986年,離婚的對數還只有21.4萬,而到了2000年的時候,數據就為121.2萬,而到了2016年,就增長到了415.8萬,而且數據還以上升的姿態,繼續增長。
專家建議:恢復「妻隨夫姓」制度,穩定婚姻關係
面對國內如此高機率的離婚率,相關人士也想出各種辦法來阻礙夫妻離婚,就像提出的「離婚冷靜期」,就為了防止夫妻衝動性離婚。
近年來,由於各種原因,主動提出離婚的女方人數遠遠高於男方。進而就有專家提出:如果像舊社會那樣,把女性名字前面加上丈夫的姓氏,可能就會降低「離婚率」。
中國傳統的女方結婚則改姓夫姓的免租傳統,這樣能增加女方對於丈夫和家庭的歸屬感,增加家庭的穩定性,同時也約束一下自由散漫而導致的「離婚潮」。
雖然想法是好的,但是仔細想想確實很難行得通的。
建議女性婚後隨「夫姓」,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名字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最基本的身份識別方式,建議女性結婚後就「改姓」的觀點,哪怕是女性自願選擇的,本質上也是對女性的性別歧視。
結婚後「隨夫姓」,就等於說女性自己 的名字只是暫時的,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而男性則婚前婚後還是自己。在如今「男女平等」的社會,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
解放之後,人們都提倡男女平等,過去的陳舊封建倫理也逐漸為人所不齒,女性地位逐漸提高,「妻隨夫姓」的傳統也逐漸消失,現在只有台灣、香港那邊還有部分殘留,但基本上大部分都已經摒棄了這個習俗。
所以如果再次恢復傳統的「妻隨夫姓」,就等於恢復落後的封建倫理觀念,實在是不值得提倡。
離婚與否和婚後女人的姓氏沒有直接關係
在日本和一些歐美國家,「妻隨夫姓」是他們固有的傳統,而且在他們的文化里,妻子婚後隨夫姓也是理所應當的。
首先,即使是在當今如此先進的社會,國外的西方國家依舊是女性結婚後「隨夫姓」,但也並沒有見到過他們的婚姻有多穩定,依舊是想離就離;
其次,如今國內的傳統是男女結婚後各姓各的姓,但是和國外的離婚率相比,離婚率還是比較低的,由此可見,姓氏和離婚率沒有必然的聯繫。
而且,新時代的女性越來越獨立,再也不受舊時代的思想所束縛,因此,「隨夫姓」放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實用了,女性自然也不會被這小小的「姓氏」所束縛。
幾十年前,人們缺衣少食卻極少有離婚者,而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離婚率也逐漸升高起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面對的誘惑也越來越多,同時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從而導致對於婚姻也是越來越不重視。
所以,專家的提議對於降低離婚率並沒有根本性的作用,只有夫妻在主觀意識上把婚姻重視起來,才能避免大機率離婚的發生。
寫在最後:
夫妻離婚,就連結婚證書這樣受到法律保護的東西都保證不了婚姻的牢固性,那麼單憑一個姓氏,自然也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的。
今日話題:你覺得現代社會「妻隨夫姓」可行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AP1LHkB9wjdwRpvII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