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廊順江蜿蜒,亭台樓閣繁花綠樹與古塔交相映襯,湖北荊州萬壽園

2020-04-03     視覺秀旅遊

萬壽園,位於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荊堤路99號,因園內擁有始建於南宋年間的「萬里長江第一磯」觀音磯和明代嘉靖年間築建的「萬壽寶塔」而贏得中外遊人得瞻目。園內整體建築均取明代仿古形制構建,清幽淡雅,玲瓏精巧,是遊人休閒遊覽的佳景。萬壽園景區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三清山十大分景區之一,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園中萬壽寶塔,明朝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建成。塔高七層,高達40餘米,塔身高出荊江大堤堤面20餘米,塔身外牆現還保存漢玉佛像87尊,石碑102塊。浮雕浮象磚刻、滿藏回蒙漢文字磚、花紋磚共計2347塊。這座寶塔是明藩第7代遼王朱憲節遵嫡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祁壽而建,故稱萬壽寶塔。寶塔的重要奇觀是由於450多年歷史的變遷,荊江河床不斷抬高,使寶塔底層陷於地面7米多之下,因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地下寶塔,是我國寶塔中少有的奇塔。


觀音閣;始建於唐代,萬里長江第一磯觀音磯也由此得名,它是為祈求眾生,免遭水害而建。但歷代觀音閣是屢毀屢建。為有效保護觀音磯自然風貌,恢復觀音閣歷史遺蹟,從去年(2009)開始,經文物文化專家多次考證,荊州市萬壽寶塔文物管理處從2010年5月,在觀音閣遺址之上籌資20多萬元修復觀音閣。


觀音磯又名"象鼻磯",始建於南宋淳佐年間,初為土磯,明嘉靖年改建為石磯。因磯上建有觀音寺而得名;又因磯身直伸浩瀚的江心激流。形如象鼻,又名象鼻磯。每逢長江洪峰,觀音磯頂承江流,挑殺水勢,維護荊堤,數百年來為化解荊江危險起到了重大作用。而今觀音磯經過歷年修復,已有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磯頭廣場,亦是臨江觀水的絕佳處所。佇立磯頭,眺望大江遠處,天水一色,浩瀚無垠,若遇洪峰來臨,耳聞雷鳴濤聲,眼觀從天際飛馳而下的激流巨浪,恰似錢塘觀潮,動人心魄,好不壯觀。

荊州大堤為國家一級確保堤防,有"金堤"、皇堤"之謂,自古以來受到國家當權者的高度關注,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荊江的防洪始終縈繞在黨和國家人的心頭。各級領導但凡視察觀荊江,觀音磯為必到之處。磯頭左側護欄下,發現一條紅色標誌--1998年洪水沙市站最高洪水位45.22米。

萬壽園的構建玲瓏而清幽。古觀音閣的根雕、賞石陳列館、薈萃了荊楚大地名家的藝術精品,園內的長廊順江蜿蜒,亭台樓閣,繁花綠樹與古塔交相映襯,清幽雅致。初春時節萬木枝發,奇鳥翔鳴;仲夏之夜江風拂面,清新爽朗,深秋之日火樹銀花,天高氣爽;隆冬將至,皚皚白雪,銀裝素裹,四季奇景變化萬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8HgR3EBiuFnsJQVm-X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