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更替,歲月如梭,轉眼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過去的2019年,是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師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進拼搏、共譜華章的一年,學校學科建設持續加強、人才培養碩果纍纍、師資隊伍更具活力、科技創新捷報頻傳……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進展。本期推送,帶你回顧北京科技大學的"硬核2019"——
1.張躍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躍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學部院士。張躍教授長期從事低維半導體材料及其服役行為的研究,致力於將材料研究和國防重大需求相結合,在基礎理論、製備技術和工程應用方面做出了系統性、創新性重要貢獻。
2.學校環境生態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機構學科排名前1%
根據2019年11月15日ESI資料庫最新數據顯示,北京科技大學環境/生態學科進入ESI全球機構學科排名的前1%。據ESI最新數據統計,自2009年1月1日起,學校環境/生態學科共發表ESI論文539篇,總被引次數4518次,篇均被引次數為8.38次,高被引論文2篇。學校共有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生態學5個學科進入ESI前1%。
3.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來北京科技大學調研
2019年10月24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來北京科技大學調研指導工作,教育部辦公廳主任宋德民、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科學技術司副司長李楠等陪同調研,全體在校領導、師生代表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調研。陳寶生一行參觀了學校"青春告白祖國"主題展覽,觀看了青年創新創業作品展示;實地考察了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聽取了實驗室副主任王輝關於實驗室整體情況和運行情況的介紹。在調研座談會上,陳寶生對學校改革發展、安全穩定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並表示教育部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北京科技大學新校區建設和"雙一流"建設,希望學校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4.國慶遊行第10方陣完美演繹"希望田野",北科師生接受檢閱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從生機盎然的一片新綠,到碩果纍纍的金黃麥浪,2019年10月1日,伴隨著音樂和歌聲,群眾遊行第10方陣從天安門城樓前走過,為新中國70周年華誕獻上一片"希望田野",1166名北京科技大學師生接受檢閱。
5.軟科發布2019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北科17個學科上榜
2019年6月26日,軟科正式發布2019"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國內233所高校的2001個學科進入榜單。北京科技大學共有17個學科排名世界前500,數量居國內高校第34位。冶金工程學科再次排名世界第一,有冶金工程(1)、礦業工程(7)、控制科學與工程(49)、材料科學與工程(51-75)、納米科學與技術(51-75)、機械工程(76-100)、能源科學與工程(76-100)共7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00名,數量居國內高校第26位。
6."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正式成為國家科學數據中心
2019年6月5日,科技部、財政部發布了"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優化調整名單的通知(國科發基〔2019〕194號)",由北京科技大學承擔的"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正式成為20個國家科學數據中心之一。
7.北京科技大學順德研究生院啟用
2019年3月22日下午,北京科技大學順德研究生院啟用儀式舉行。順德研究生院由北京科技大學與順德區政府於2017年4月協議共建,是北京科技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異地辦學的第一所研究生院。順德研究生院整合了北京科技大學優勢學科師資力量、科研技術與地方資源,將以開放共融、機制創新、特色鮮明的辦學思想,積極開展研究生培養,圍繞區域亟需發展產業,重點開展新材料、先進位造、能源與環保、計算機與通信等研究方向,大力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提高地方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推動當地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
8.北科7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2019年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北京科技大學共有7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主持完成3項、參與完成4項,據教育部官微"微言教育"統計,學校獲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其中1項參與完成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的項目未統計在內),在全國高校中並列排名第8。
……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2020年,學校將繼續發揚"追求卓越、求實鼎新"的新時代北科精神,培養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貢獻,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在"雙一流"建設的新征程上不斷續寫新輝煌!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北京科技大學本科招生
註:文章部分素材來自北京科技大學新聞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7QwmW8BxtCz63RLeT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