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是稀缺品,如何讓你的文案充滿創意?6個關鍵點得記牢

2019-08-25     非正常運營咖

你喜歡吃清水煮白菜嗎?就說這道菜營養很豐富,可是我想應該沒有幾個人願意嘗試。原因很簡單,這道菜裡面根本沒有任何的作料,哪怕是一點點的鹽都沒有。這樣的菜味同嚼蠟,使之無味,有幾個人喜歡呢?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的文案平淡無奇,毫無波瀾,於消費者而言,就如同吃清水白菜,消費者自然不喜歡。消費者不喜歡就意味著文案沒有轉化,沒有轉化就意味著文案無效。一則無效的文案想要獲得更多的關注和變現,這不現實。

那麼,要想文案轉化度高,靠的是什麼呢?創意!

在前面幾篇文章當中,我們一直在說,寫文案一定要語言樸實、態度真誠、邏輯清晰、目標明確,但是這些並不妨礙文案得有創意。沒有創意的文案,就如同不加任何佐料的烹飪,縱然食材珍貴難得,沒有作料的輔助,也只能是一次失敗的烹飪行為。

好的創意可能成就好的文案,好的文案必定有創意在其中,就如同桂冠上最閃亮的那一顆珠寶,才使得整個桂冠價值無限。

但是不得不說,創意是這個時代的稀缺品,物質的豐富似乎遏制了我們的想像空間,把我們的思維局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之內。現成的方法和套路更是阻斷了我們通往創意的道路。

那麼有沒有合適的辦法可以激發我們的創意呢?答案是有的。

美國奇普·希思和丹·希思,聯合中信出版社出過一本書——《讓創意更有黏性》,這本書的主題思想是:不論做任何事,我們都要有所創新。只有黏性的創意,才會讓你更加成功。

什麼樣的觀點或創意具有強有力的黏性,能被他人牢牢記住? 希思兄弟這對國際知名行為心理學家根據大量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案例,揭示了讓創意或觀點具有黏性的六條路徑--簡單、意外、具體、可信、情感和故事。

一、簡約=核心+精鍊

好的創意一定是足夠的簡約、大眾能夠理解的。這和我們寫文案要求簡潔不謀而合。

精準找到問題的關鍵和核心,找到你和消費者溝通的必要性,找到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提煉,刪除那些無關緊要的因素和修飾語。

明明白白告訴用戶你想表達的觀點,但是要足夠的簡單,做到沒有閱讀難度。語言文字方面也要儘量刪除那些修飾語,使整體看上去簡潔、有力,以快速抓住用戶注意力

在文案中,提取核心關鍵詞常用方法如下:

1.主謂賓法

當你寫下一句話的時候,你可以嘗試提取句子主謂賓三個成分再組合,如果不影響表達,那請你果斷的刪除那些修飾。如果有必要,你甚至可以刪除主語。

2.新聞標題法

大家如果喜歡看新聞就會發現新聞報道者喜歡用一句話概括整個事件,進而慢慢闡述開來。在這裡,寫文案的過程中可以嘗試用新聞擬標題的方法嘗試寫出自己的文案。

3.蜜柚思維法

人往往都是以自己過往的經驗來理解新鮮事物的,這就告訴我們,要在寫文案的時候,要站在對方的理解和認知的層面上,充分利用其現有知識和經驗來闡述新觀點。

比如英特爾之前一則優秀的廣告語:給電腦一顆奔騰的芯。

很顯然,大家一看就明白,這顆「芯」很快。假如你使用長篇大論,用各種數據堆砌想要證明這顆芯很快,相比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會昏昏欲睡,不願意了解。

要善於使用比喻的修辭,找到消費者既有的思維模型,用他們聽得懂、能夠理解的語言寫文案。

二、意外=驚奇+興趣

可能你的文案已經足夠的簡潔,想要表達的觀點也足夠的簡單,沒有理解難度,但是要想體現出創意,文案的核心還在於吸取用戶的注意力。

要想抓取用戶的注意力,那就要製造意外。最常見的意外就是製造與眾不同,製造與直覺有悖的內容。

腦白金廣告: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當你第1次聽到這個廣告的時候,你會問一個問題:逢年過節送禮,禮尚往來,這是傳統,為什麼今年過節不收禮呢?

這是疑問,也是與眾不同的第1步。

第2個你會問自己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收禮只收腦白金呢?我送其他禮物不行嗎?

這也是疑問,是有悖直覺的第二步。

當你的好奇心驅使你完成這兩個問題解答的時候,想必你對腦白金這個產品也了解的足夠多了。

當今時代內容爆發,信息爆發,大多數的內容和信息都成了過眼雲煙,根本記不住。原因就在於這些信息和內容根本沒有一點新意。只有那些足夠調動我們的感官情緒,創造出了足夠多的意外的內容,才能讓我們印象深刻。

寫文案自然也是這個道理。

常見製造意外的兩種方式如下:

1.打破常規

不管是在表達方式上面,還是在視覺畫面上面,只有打破常規,挖掘不尋常的表達方式,你才能夠脫穎而出。這也是最基礎的吸引注意力的方法之一。

2.製造缺口

現在網上有各種知識販賣者,比如之前的咪蒙,還有羅振宇等,這些內容付費火爆一時,為什麼?

原因無非有二,一是內容板塊缺失,二是製造知識焦慮。

不論什麼生物,都有趨利避害的天然本能,從心理層面製造缺口,打開需求,是製造缺口的核心。

「人到中年不如狗,三十歲你就已經死了」—— 類似這樣的內容,可能不甚精彩,但絕對能夠吸引人。製造緊張感和不適感,用戶會自己去了解這些內容。

這兩點的本質在於驚奇和興趣,驚奇意味著開闢了一個新的窗口,一種新的表達方式;興趣則意味著跟自己息息相關,不得不關注。

三、具體=聽得懂+記得住

問你個問題:你更喜歡到遊樂園遊玩,還是老老實實待在家裡面學習呢?

答案很明顯,人天生對具體事物有好感,本能排斥抽象事物。且記住具體事物的能力遠超記住抽象事物的能力。

簡單和意外的目的在於吸引用戶關注,要想讓用戶能夠充分的理解並記住你的文案內容,你需要做的更加具體。

比如我們常見的方法:描述細節、場景打造、情景營造等,能夠加深用戶對文案的理解和記憶。文章需要引用案例、說事需要打比方都是同樣的道理。

具體表達能夠賦予文案更好的傳播性和轉換能力。

四、可信=自己信+別人信

之前說過,溝通的前提在於讓用戶信任自己,降低心理戒備。我們要想朋友一樣推薦,而不是商家推銷。

有關於自己的產品,不論多好的功能,自己是相信的,可是我們要做到讓別人也相信,這樣才有價值,才有可能賣得出去。

讓別人相信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請明星代言,請權威認證,請使用過的用戶分享等等。但這些都是為廣告文案傳播、產品售賣做背書。

具體到文案的使用過程當中,我建議你可以使用實際數據來說明問題,當你想要陳述一個觀點的時候,有數據會顯得這個觀點更加明確具體,可信度也將大大提高

3億人都在使用的購物APP——拼多多是一則廣告語可以說將數據使用到了極致。

五、走心=情感+在乎

那些好的文案廣告之所以能夠長久的流傳,原因在於其喚醒和激發了用戶的情感

我曾經說:品牌即信仰——那些傳承久遠的品牌,之所以能夠影響深遠,原因就在於其在用戶心中已經如同信仰一般的牢固。如奧美之於廣告人、耐克之於體育人、LV之於女人。

我們一心想要寫出走心文案,因為走心文案能夠直達用戶的心裡,能夠實實在在出效果。

可是,走心文案怎麼寫呢?怎麼體現出走心的創意呢?核心只有一個——激發用戶情緒,這最讓人在意,但是在意往往意味著記住,甚至比記住還要更厲害。

這和前面說過的製造情感缺口是同樣的道理,你可以去學習新世相、咪蒙的文章,或者江小白的文案,他們做的非常不錯。

紅星二鍋頭:用子彈放倒敵人,用二鍋頭放倒兄弟;

江小白:不是成功來的慢,是你努力的不夠狠!

想要真正激發用戶情緒,然後消費者在意,你需要做到的是走心、調動情緒,讓用戶產生共鳴,不自覺的認可你,與你互動。

六、生動=故事+行動

小孩子睡覺前都要聽童話,長大了我們看電視劇電影或者小說,這些內容的本質都是故事。而故事的本質是能夠生動的告訴我們待人處事的觀點和方法,讓我們容易接受,習慣模仿,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這就是故事的力量。

好的故事,好的情節,能夠讓消費者不由自主的將自己帶入其中成為主人公,深入的感受和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觀點和內容

大家都說迷茫的文章是毒雞湯,可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願意看呢?原因就在於其生動,能夠有所得,能夠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給出一些建議和指導。

故事往往充滿著娛樂性和教育性,我們可以從別人的故事當中尋找經驗和自己的影子,並且樂此不疲

當然了,應用到寫文案中,積極向上的故事內容和情節,總能夠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把故事融入到文案中,能夠提升文案的表現力。

比如農夫山泉孜孜不倦講述自己水源的故事,講述一個搬運小哥的故事,意在何為?就在於故事足夠生動,能夠打動每一個普通的消費者,使其感到親近、自然,進而產生信任。企業尋求品牌故事的原因,就在於此。

常見故事套路如品牌奮鬥史、研發艱辛史等。

對於企業而言,講故事方式的文案能夠更好的聯繫企業和用戶之間的價值,獲得認同,是利好雙方的事,何樂不為?

總結

創意要有黏性,必須遵循6個關鍵點:簡約、意外、具體、可信、走心、生動

這些內容應用於文案,可能會有重合,但意思不變,只有你完全的掌握了這些方法,並認真嚴格的執行,才有可能創作出有創意的文案。

創意有黏性,黏性在於日常創作習慣和不停的打磨,只有黏性的創意,才能夠潛移默化改變我們的思維和創作方式,讓文案出彩,產生傳播,創造影響,產生轉化。

預祝各位,寫出有創意的文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mw0X6mwBJleJMoPMv8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