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流出了運20給殲20空中加油的視頻,視頻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殲20採用的是硬管加油的方式,美帝范兒十足。那麼殲20真的有這種能力嗎,或者說殲20可能獲得這種能力嗎?很遺憾,這只能說是一種美好的願景,且不說運油-20還沒服役,殲20它壓根就不支持硬管受油。今天咱們就接著這個話題說說硬管加油和軟管加油的事兒。
殲20硬管加油CG視頻
殲20的受油管和F-18、F-35B和F-35C是一樣的,用的是可伸縮式的加油管,這個其實已經在央視進行了一次「馬賽克」式的曝光。可伸縮的加油管平時埋在機頭內,加油時伸出。這樣就避免了受油管破壞隱身。可能這會讓一些軍迷失望,因為在軍迷眼裡硬管受油才代表了空中加油的尖端技術;然而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硬管和軟管受油各有優缺點,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央視曝光的殲20,受油管就在機頭右側,雖然打了馬賽克還是被眼尖的軍迷認了出來
殲20受油管的艙蓋
軟管受油和硬管受油的優劣比較
對單個飛機來講,軟管受油和硬管受油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硬管受油( Flying Boom)用的是飛椼式硬加油管,可以直接插到飛機背部或者機頭上的受油孔里,可以對油施加更大壓力,油量損失少,因此硬管受油的加油速度比軟管快得多,大約是4倍左右,單機加油更節省時間。
F-22、A-10、F-35A,美國空軍用的都是硬管受油
但硬管受油也有缺點,那就是加油機只有一個加油管,從機腹放下,同一時間只能為一架飛機加油。其他飛機則只能排隊,而軟管加油機的加油管是從機翼放下,一次至少可以給兩架飛機加油。所以儘管硬管單次加油速度快,但是對接的過程卻比較慢。不過美國是一個不差錢的國家,裝備的加油機數量高達472架,所以完全可以一次出動更多的加油機來提升效率。
硬管加油機:想加油?排隊吧
軟管加油機:我能同時給倆飛機加油你能嗎?
硬管加油的另一個缺點是,硬管加油是加油機在主動對接,而不是戰鬥機主動對接,因此需要設置專門加油人員控制硬管插入機體受油孔。而這個過程需要極為熟練,否則容易損傷到飛機表面。這對於四代機來說倒沒什麼,但對有著有隱身塗料的五代機來說就比較傷腦筋了。加油人員需要出現異常時及時把硬管撤走。這也是為什麼硬管加油有第一人稱視角(比如上面那幾張圖),而軟管沒有,因為軟管加油機不需要專門的加油人員,它只是把兩個軟管拖飛,讓飛機自己去對接,不存在碰撞損傷,尤其是損傷飛機塗料的風險。
硬管加油機需要專門安排一位加油工作人員來時刻觀察加油情況,並處置突髮狀況
目前世界上開發並使用硬管受油的只有美國,更確切地說是美國空軍。而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飛機則全部使用軟管受油( Probe-and-drogue)。一部分原因是硬管加油機需要比較大的體積,這種加油機在航母上根本沒有辦法起飛。而且硬管加油機沒有辦法給直升機加油,普適性不夠強。
美國海軍均使用軟管加油系統
對於我國來講,我國不管是空軍還是海軍,一直以來用的都是軟管加油系統。空中加油系統說並不是可以隨意選取的,任何一種飛機必須是適配現有的體系,而不是為了這架飛機打造一套體系。所以從全局考慮,沒有必要為殲20單獨研發一種硬管加油機,這在成本上是不可接受的。
我國海空軍全系都是用軟管加油,不大可能為殲20一種飛機單獨搞個硬管加油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