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興縣周所村:文化進村助力鄉村振興

2020-03-20   始興縣廣播電視台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根」和「魂」。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

始興縣頓崗鎮周所村充分挖掘

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

圍繞產業進村、文化進村、

旅遊進村的目標,

助力鄉村振興。

一大早,始興縣頓崗鎮周所村的黨支部書記陳鳳玉就來到村裡新建好的盛文書屋,查找關於養殖無公害鵝以及其他種養技術的書籍。陳鳳玉告訴記者,村裡有幾家養鵝大戶和葡萄種植大戶的種養效益不錯,想來了解相關的基本知識,為下一步在村裡推廣,特別是為產業進村尋找一條更好的路子做些知識儲備。

不僅是作為村幹部的陳鳳玉對新建的書房連連夸好,村民張錫淦更是豎起了大拇指。張錫淦告訴記者,頓崗鎮周所選陂村於2019年2月20號被評為廣東省級古村落,村內有保存完好始建於清咸豐三年(1853年)的竹苞松茂圍樓、6棟青磚結構排列有序的客家民居,一直有優秀的文化傳統,現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村裡整修了圍樓和祠堂,建起了廣場、書屋等,生活環境越來越好,生活品質也越來越高。

張錫淦說:「小時候一直想有個書屋,現在農村終於有了一個品質、環境都接近城市的書屋,在這裡能夠看到關於現代技術的書籍,非常開心。」

記者了解到,這間大受歡迎的書屋由駐點周所村的韶關市國稅局和韶關市司法局扶貧工作隊籌集22萬餘元資金建成,書房利用了一間祠堂旁邊老舊的古屋改造,有五十多平方,分上下三層,去年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還捐贈了各類圖書三千餘冊,書籍種類不僅有國家的大政方針,還有兒童讀物和種養之類最受村民歡迎的書,現在每天都很多村民前來看書,村裡的風氣也越來越好。

韶關市駐點周所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邵芝告訴記者,在駐村工作中,他們也是有意識地利用村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將書房與竹苞松茂圍樓、古民居、古祠堂等結合起來謀劃,這樣不僅能推動農村新型文化陣地建設,將書屋變成村民學習的「加油站」和群眾創業致富的「淘金屋」,讓村民在家門口就享受文化「盛宴」,還能促進鄉村振興工作。

在實施鄉村振興工作中,頓崗鎮周所村以文化進村推動周所村提升自我「造血」功能,突出「田園美、村莊美、生活美」的目標,為周所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撐,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力求讓農民群眾享受和城裡人一樣的便捷舒適生活。陳邵芝說:「下一步希望通過扶貧把文化進村、旅遊進村、產業進村抓起來,以盛文書屋作為一個突破口,讓村民找到幸福感,能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為今後的旅遊發展打下很好的基礎。」

經過多年的新農村建設,尤其是基礎設施工程的推進,當前很多地方已稱得上交通便利、風景優美。但與硬體建設相比,鄉土文化尤其公共文化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推弘揚和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精神滋養和價值引導,展現鄉村文化自信和時代魅力。

出品:始興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黃夢寶

責編:吳朝霞

記者:廖向榮 楊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