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諜」潛伏,他才是最像「余則成」大結局中紅色特工,犧牲對岸

2019-09-30     半杯餿茶

今天是第六個烈士紀念日,寫一篇犧牲在寶島,但至今仍名不經傳的「紅色特工」,林戟烈士。從其現存的資料來看,他更像「潛伏者余則成」。

林戟烈士

林是福建的大姓,姓氏中出了很多望族,福州市南台島洪塘鄉瓦埕村便有一門名門望族,稱之為雲程林氏。雲程林氏入閩三世祖擇居洪塘,自五世祖兄弟五人皆登第入仕之後,雲程林氏漸成望族,進士連綿多代,名臣良吏不斷。

1898年,林戟便出生於這個望族,幼承庭學,飽讀詩書,從小渴望仗劍護國。

青年時,自北京憲兵學校畢業後,便實現從軍夢,投身軍界。根據福建省圖書館保存的《福州洪塘鄉雲程林氏族譜》載:1918年,段祺瑞任命德高望重的海軍名宿薩鎮冰為福建清鄉督辦,督辦公署設在福州南台中洲海軍公所。林戟先後任公署副官、古(田)屏(南)寧(德)建(甌)政(和)五縣清鄉調查長。之後,在海軍服務多年,歷任海軍陸戰隊統帶部獨立連連長、剿匪游擊隊第一隊隊長、海軍陸戰隊第一旅司令部副官兼寧海保安隊隊長、海軍陸戰隊第一步兵旅第三團中校副團長兼第一營營長、海軍陸戰隊第一混成旅補充團代理團長。林戟還曾參加東路討賊軍,先後任東路討賊軍司令部參謀、第一路統領。他還曾擔任福建全省剿匪指揮部別動隊第一支隊司令、福建省政府保安處省防獨立第二支隊副隊長等職。

海軍名宿薩鎮冰

從其資歷來看,可謂北洋末期軍官,民國軍界老人(中級軍官)。就是這麼一位從其家庭,從其資歷都能在國民黨軍隊或者商場,或者地方政界如魚得水的地方名望,卻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紅色洪流中去,並且灑盡了最後一滴鮮血。

我們從敵檔《匪中央情報局福建聯絡部潛伏匪諜陳明貴叛亂案》中可窺英烈一斑。

福州解放前夕,林戟經周問蒼等介紹,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須知,在新中國成立前後這一時期,民盟很多成員都成為了中共外圍情報人員,甚至為情報付出了生命)

1958年福建民盟文件中,主任為周問蒼

周問蒼,原名武宣,福州人。解放前曾為福建《南方日報》記者、《毅報》文藝副刊主編、《中央日報》副刊編輯,撰寫和編輯、刊發了大量宣傳抗日救國檄文。1947年2月,周問蒼加入民盟地下組織,擔任籌委會委員兼組織委員會主任。新中國成立後,周問蒼歷任民盟福建省委組織部部長、副主委,福州市政協副主席,福建省政協常委、副秘書長等職。

1950年8月,經福建省台灣工委陳明貴(中共情報人員,也即是敵檔中冠名人物)介紹,林戟加入福建省台工委。

陳明貴,1913年生人,原籍台北,福州長大,畢業於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學商科。

1949年9月,同樣經周問蒼介紹,參加福建省台工委。而後他介紹林戟進入福建省台工委。二人從此成為情報戰線上的戰友。

陳明貴的主要任務:收集當時還屬於國民黨控制區的福建沿海島嶼和台灣、金門、馬祖情報,開闢榕肯(福州—馬祖白肯)地下交通線,策反官兵,動員台灣青年前往大陸。陳明貴在台灣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掩護在台中共隱蔽人員。

1954年8月7日,陳明貴在白肯島被捕。

1956年3月16日,他與林戟被國民黨特務機關以「意圖以非法方法顛覆政府」的罪名,同時被殺害。

鑒於林戟長期在國民黨海軍工作,又擔任過地方保安軍官,既熟悉沿海情況,又在沿海多地有很廣的人脈。林戟加入中共情報系統(福建台工委)後,最先執行的任務就是掩護陳明貴到白肯島和北礵島進行收集情報和策反工作。

應該是這個時間段里,「林戟加入中共」。所考為同樣是在敵檔《匪中央情報局福建聯絡部潛伏匪諜陳明貴叛亂案》中的「涉案人員處理情形」表中,有一欄填寫林戟是1950年夏天加入中共。除此之外,客觀的說,未另有記載林戟加入中共的資料。

1950年9月,林戟受命前往白肯島,通過各種關係,掩護陳明貴活動,對以後常常來往於白肯島的掩護理由為經商。

1949年的國民黨潰兵

彼時,踞守福建沿海一些島嶼的國民黨軍,是隸屬於台灣保密局指揮的「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該部隊是國民黨於1949年5月在閩江口外的川石島成立的,是由國民黨從各地撤退的情治人員、軍校畢業學生因滯留福州而組成的游擊部隊,約4200人。由當時福建省調查室主任兼任福州戒嚴司令部副司令王調勛出任領導。後該散兵游勇就地與閩省各縣市地方團隊編組成軍,進駐福州沿海一些島嶼。平潭島解放後,王調勛的這支雜牌武裝特務部隊先後改番號為「福建反共救國軍閩北地區司令部」、「福建省海上保安縱隊」(簡稱「海保部隊」)。

50年代國民黨軍官在馬祖

到1950年夏天,這支雜牌軍只剩下3000多人,下設5個支隊,分別占據白犬列島、南礵島、北礵島、西洋島、東引島、烏丘島,同時經常流竄平潭四周小島。當時,海保部隊劃分為正常補給(固定名額)與臨時補給(突擊軍)兩類。除了固定名額由國民黨當局提供主副食與服裝(還不包括薪俸與武器)外,其它占該員額三分之二的突擊軍,台灣當局不提供基本糧食,就連起碼的溫飽都無法滿足。因此,海保部隊中流行「六兩米,玻璃湯(白開水),延殘命,待反攻」。為了能填飽肚子,占據各島的海保部隊官兵經常要四處購些糧油,軍心動盪。這便是給了林戟來往這些島嶼的理由。

1950年12月,經過交往,林戟與台商林文光結識並成為好友,冒頂林文光父親林舟洲之名,由林文光代為申請進入台灣。

1951年2月,林戟順利抵台,住台北市迪化街三段三五七號,以台北力生農場經理身份作掩護,從事情報工作。其間,他曾以經商之名前往台灣當局控制島嶼最前線,進行收集情報和策反工作,同時成功在霞浦縣歐港鄉(距離當時國民黨局控制的北礵島最近之域)設立茶油交換機構,用茶油交換國民黨軍用物質,如汽油、柴油等,建立商業和人情關係,收集情報,策反國民黨官兵,並曾準備在歐港鄉建立電台,以方便與福州聯繫。

林戟還與陳明貴等通過與在台的情報系統相關人士聯繫,拓展情報源。他們在距離國民黨控制的烏丘島最近的興化縣石埕鄉(今莆田市埭頭鎮石城村)建立起了聯絡站,方便傳送情報。

從敵檔中,可見林戟和戰友們的工作是頗有成效的。

1952年2月21日,北礵島國民黨海保部隊7名士兵起義,斃支隊長等13人,俘3人,獲槍27支,回大陸向政府投誠。

林戟曾努力策反王調勛重要的助手,時任海保部隊副司令兼參謀長的林蔭。1953年曾在台灣著述、出版了《孫子兵法淺解》。林戟與之是舊識,他雖做了許多工作,可惜的是林蔭最終沒有反正。林蔭後來長期任台專職「國大代表」。

電視劇《潛伏》劇照

最像著名電視劇《潛伏》劇情的故事(大結局部分)在這年發生。

1952年7月,一位名叫何雙燕的中年女性,以林戟夫人的名義從福州來到台灣,漂亮端莊,而且為人機警沉穩。

何雙燕是誰?誰也不知道,雲程林氏家族中也不知道林戟何時有了一位叫何雙燕的夫人,更不知道這位夫人是如何到了台灣。

敵檔《匪中央情報局福建聯絡部潛伏匪諜陳明貴叛亂案》對何雙燕的記載是:何雙燕為林戟之妾,比林戟小8歲,於1951年春通過福建省公安廳科長游毓楨的關係,離福州赴國民黨軍控制的白肯島。1952年7月,由林戟以夫婦關係,化名陳依妹申請並成功進入台灣。

何雙燕

游毓楨,林戟的老鄉和好友,老資格的中共情報幹部。《福建事變期間我黨與十九路軍關係問題研討會專輯》便有其記載,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共黨員。1927年,就打入十九路軍六十一師擔任招兵委員(連職軍官)。1946年,曾是曾鏡冰(1955年的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建省政協主席)隱蔽工作時期領導,活動於風崗鄉,擔任鄉長。解放後,任職福建省公安廳。

1953年7月1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當局控制的西洋、浮鷹、北礵等島嶼,解放軍某部開始分駐各島。

而台「內政部」調查局閩東工作組駐白肯島特工則在同年冬天考核閩省到白肯島船員時,發現了陳明貴的活動蹤跡。

1954年8月7日,陳明貴從福州抵白肯島時被捕,於9月10日押解至台北偵訊。獄中,陳明貴受盡嚴刑,《匪中央情報局福建聯絡部潛伏匪諜陳明貴叛亂案》中談及陳明貴受審時寫道「經主辦人員一月余不眠不休之審訊」,陳明貴始承認自己參加台灣工作委員會。

1954年11月23日,林戟在台北被捕。12月23日,何雙燕被捕。

1956年3月16日,林戟與其上線陳明貴以「意圖以非法方法顛覆政府」的罪名,一起被台當局殺害。

該情報小組的領導人為林滔。

中間為新四軍五師時期林滔

林滔,原名林啟鎳,曾用名林子秀。抗戰時期於延安陝北公學學習。後任職於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團。後來,林滔先後出任新四軍第五師政工科長,第五師第六團政治處主任和第五師敵工部副部長、部長。新中國成立後,林滔曾任福州軍區政治部聯絡部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部二部副局長、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廣東軍區顧問。

1989年5月,一直居住在對岸的林戟侄女抱著兩壇骨灰回到了洪塘瓦埕老家。一壇是林戟的,一壇是何雙燕的。三十多年過去了,英魂終於魂歸故里。。。

值此烈士紀念日,向所有為新中國付出生命代價的隱蔽戰線英烈們鞠躬,英雄無名,永垂不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lxXchm0BMH2_cNUgI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