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城鄉基層智慧治理體系

2020-04-20     東大街5號

  基層不牢,地動山搖。城鄉基層治理得好壞,直接關係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啟示我們:必須推進城鄉基層智慧治理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智慧政府、智慧社區、智慧村鎮、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實現城鄉基層治理智能化。事實上,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現代智慧治理的優勢,已經得到充分顯現。一些城鄉基層社區,採用了大數據摸排確定重點人群、重點場所和重點區域;一些醫院利用AI測溫、機器人輔助診療等展開防疫抗疫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當前,要結合疫情防控新形勢新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新情況新任務,加強城鄉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建設,完善城鄉基層智慧治理體系。事實上,智慧治理體系的構建完善,不僅是對新技術的採納,更是治理理念和治理路徑的創新。要打破開展工作的傳統路徑依賴,切實把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轉到現代、科學、法治的軌道上來,提升基層公共服務、矛盾化解、應急管理水平。總體而言,完善城鄉基層智慧治理體系,關鍵在於加快補齊技術、人才、制度等方面的短板。

  加快補齊城鄉基層智慧治理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的短板。由於基礎設施不健全,部分地區,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基層智慧治理面臨著無「技」可施的尷尬局面。根據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非網民規模為5.41億,其中城鎮地區非網民占比37.2%,農村地區非網民占比62.8%,其中,因為沒有電腦等設備而不上網的非網民占比15.3%。這表明,在構建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過程中,我國仍面臨著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的突出問題。對此,應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強化數字資源的深度整合,發展金融、能源、電力、通信、交通等領域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提高公共設施智能化水平。

加快補齊城鄉基層智慧治理人才資源支撐力不足的短板。人才資源支撐力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員年齡結構老化,一些城鄉基層社區的工作人員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學習新技術的意願和能力不足,與城鄉基層治理智慧化的現實需求不匹配;二是引智難,受發展前景、工作待遇等多種因素限制,多數基層社區難以引進掌握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的高素質人才,這往往使得很多基層社區的智慧治理「中看不中用」。對此,應根據城鄉基層智慧治理的特點,制定靈活高效的用人制度,加快轉變以學歷、資歷為主要指標的人才評價機制,構建以專業性、創新性、適用性為指標的人才評價機制,真正凝聚一批高水平智慧治理人才。

加快補齊城鄉基層智慧治理制度體系不健全的短板。當前,城鄉基層智慧治理普遍存在著制度供給不足、智慧化建設缺乏法律規範和技術標準等問題,特別是缺乏智慧治理立法、數據安全以及隱私權保護等法律法規,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鄉基層智慧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為此,必須健全城鄉基層智慧治理制度體系,以「制」激發城鄉基層智慧治理效能。一方面,建立靈活的城鄉基層智慧治理體制機制,形成黨政部門、社會組織、公眾等治理主體積極參與的多元共治網絡,破除數據壁壘和技術鴻溝,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跨系統的協同共治;另一方面,加快形成並完善有關智能治理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以法治保障城鄉基層智慧治理的有序實施。

  完善城鄉基層治理的制度體系,須立足技術驅動、人才支撐以及制度供給三大環節,堅持以「智」提升城鄉基層智慧治理水平、以「質」補足城鄉基層智慧治理力量、以「制」激發城鄉基層智慧治理效能,不斷完善城鄉基層治理新格局。

作者:楊嶸均,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華東政法大學基地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lp3AlnEBnkjnB-0zlN9_.html


表 情

2020-05-01





囊謙脫貧了!

20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