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花令里讀詩、在家就能參加「詩詞大會」

2019-08-03     竹空於心才節節高

世界上總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讓人怦然心動,比如:

晨起鳥鳴,夜半鐘聲

陌上花開,楊柳依依

曉風殘月,紫陌聽雪

疏影橫斜,暗香浮動

月上柳梢,人約黃昏



夏天來了,閉上眼睛,你能想像出夏天的樣子嗎?

荷風竹露,綠樹濃陰,你知道那是怎樣的色彩、怎樣的感覺嗎?

聽聽詩人們怎麼說吧: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新荷初出水面,綠嫩的葉子似睡眼未開,一隻小小蜻蜓已飛停在上頭。僅用兩句,便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初夏畫卷。

你再聽: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陰雨連綿,不知不覺間,溫暖人間的春天已經悄然離去。等到天氣晴朗,才發現已經到了炎熱難耐的盛夏。

你是不是也聽出了春天的消逝,夏天的到來?

但面對山水湯湯,人間草木,你可曾停下腳步,細細品味?

你是不是整天忙忙碌碌,一閒下來就有點兒不知所措?

你是不是已經失去了發現美的能力?

那種空虛感和焦慮感真的解決了麼?



焦慮、浮躁、快節奏的工作、高壓力的生活,讓人變得麻木,物是人非,我們丟失了情趣,變得乏味。

我們言語粗糙,我們眼睛昏暗,我們心靈疲憊,這是現代人的通病。

過得詩意反倒成了奢侈。

那麼,嘈雜的生活里,讀詩尚有用否?

很多人都在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但是大部分人仍需要苟且的活著,即便去追求,追求的也多是遠方,而不是詩。

那讀詩歌還有用嗎?

其實,從實用學的角度講,讀詩,並沒有什麼用處。

可既然沒有用,為什麼我們還要讀詩呢?

因為讀詩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美的享受,美的歷程。

我們讀懂了詩,有了詩心,你可以變的多情,變的豁達,變的柔和。

當你傍晚望見天邊的斜陽,會不自覺為那縷殘紅會心一笑;

當你攜著寶貝月下散步,可以指著那輪清輝告訴孩子,它還有一個唯美的名字,喚作白玉盤。

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氣質是裝不出來的,眉眼之間是庸俗或是超脫,或許你自己不自知,旁人卻是一眼便能分辨出來。

生活本就是充滿著離亂與溫暖,當一地雞毛成為不可避免的日常,保留著初心的嚮往與詩意的安放,便顯著尤為彌足珍貴。

認認真真過日子,不經意把平凡過成了詩,讀詩就是讀生活,讀詩就是讀人生,詩意並不遙遠,詩心就在眼前。


餘暇片刻,用聽一首詩的時間,就會把你帶入另外一個世界,讓自己靜下心來,感受和古人之間生命狀態的溝通,不帶功利色彩,沒有任何顧慮,純粹地體悟那份觸動和暖意。

因此,我們要漱漱口,洗洗眼,清清心,讓我們一起共賞飛花令,一起走過冬春夏秋,經歷喜怒哀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lBINYmwBUcHTFCnfT9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