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四位資深綠葉相繼離巢,TVB剝削壓榨老演員太沒人情味

2020-02-15     南唐遺少

別看娛樂圈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名利場,其實真正風光的只有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有人出道短短几年,哪怕沒實力沒代表作,卻拿著天價的片酬;相反有些演員入行幾十年,只能得到微薄的薪水,這個行業的「貧富差距」遠比我們想像得更大。

同八九十年代的「黃金時代」相比,如今的TVB聲勢確實大不如前,早前的「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亦星光黯淡盡顯寒酸。

究其原因,首先是港劇整體沒落,製作水平停滯不前,拍攝環境更是和內地相距甚遠;其次近年來「離巢熱」愈演愈烈,不僅多位當家「視帝」、「視後」選擇北上發展,眾多熟悉的面孔也一個接一個出走。他們的離開,直接導致了無線陷入「青黃不接」的困境。

近日又有一位TVB演員宣布不再續約,那就是在《大醬園》里扮演「阿福」的張智軒。同很多甘草一樣,他也是看著臉熟但未必能叫上名字。

在三色台整整二十四年,張智軒參演過的劇集大大小小不下百部,其中不乏《鑑證實錄2》、《尋秦記》、《溏心風暴》這樣的經典之作,只是絕大多數都是「打醬油」的小角色。

短短一個月,包括張智軒在內已有四位資深綠葉相繼離巢,其中大家最熟悉的無疑是劉江老爺子,83版《射鵰英雄傳》的「完顏洪烈」太深入人心。

前年他首次入圍「視帝」二十人大名單,去年憑《金宵大廈》「林老師」受到關注,此前還盛裝出席了台慶頒獎,沒想到毫無徵兆地離巢了。

第二個是「排骨仔」敖嘉年,因演出《巾幗梟雄》前兩部嶄露頭角,還拿到了「萬千星輝頒獎典禮」的「飛躍進步男藝人」。

儘管演技有口皆碑,遺憾的是他和李天翔一樣一直是「配角專業戶」,從未演過男一號。近兩年他把事業重心轉移到大銀幕,不但出演了《葉問4》,還在《真假鐵馬騮》里嘗到了男主角的滋味,也算「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另一位離巢的老戲骨是李麗麗,拍了56年戲至今未婚,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摯愛的表演事業。

TVB的甘草們之所以備受尊重,是因為完美詮釋了一句話「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李麗麗雖然在大台當了32年綠葉,卻留下了諸如「葉二娘」、「九難師太」、「寧中則」、「雍貴太妃」等經典角色,正派反角都詮釋得入木三分,一出場渾身都是戲。

在很多人看來「鐵打的無線,流水的演員」,只要不缺當家小生花旦就夠了,配角們走或留根本沒多大影響。

其實不然,這些甘草同樣是TVB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的敬業演出成就了一部部佳作,才有那濃濃的「港劇味」。

大部分甘草演員為TVB服務了好幾十年,感情不是一般深,要不是迫於無奈誰願意離開家呢?

不管是張智軒、劉江還是李麗麗、楊瑞麟,離巢的原因大同小異,無外乎出鏡機會越來越少,而工作量銳減直接導致了收入大幅降低。眾所周知除了當紅的一、二線,TVB普通演員的收入本來就不高,這下又被削減了一大半,當真是「雪上加霜」。

去年有「三姑六婆專業戶」的劉桂芳曾在社交平台發聲,起因是被公司減薪多達九成。事情一經曝光,迅速引起了和網友的關注,TVB剝削壓榨老演員的行為招致了不少吐槽甚至謾罵。

​而大台之所以敢這麼干,固然有節省開支的考量,主要還是打「感情牌」看準了他們夠忠心。試想當了一輩子演員,臨老轉行是不可能的,大部分人為了生計唯有忍氣吞聲被迫接受。

曾經的TVB滿滿都是人情味兒,而今卻日漸淡漠讓人寒心,這點身為昔日「五虎將」之一的黃日華早就看透了。

九年前年他在接受採訪時毫不避諱直言「現在的TVB跟以前不一樣了」,把賺錢放在第一位自然忽略了員工的福利待遇。長此以往怎麼可能留住人,難怪自《刑警》之後「靖哥哥」便跟無線分道揚鑣再也沒有回去拍劇。

五十多年來三色台能屹立不倒,不止靠一部部好劇,還有一群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好演員。

希望未來TVB在「開源節流」、忙著合拍之外,也別忘了「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畢竟人才是立台之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l8dYSnAB3uTiws8KrF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