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青神縣 鄉村媽媽們開始「大學」生活了

2020-04-11     新京報鄉村

婦女是農村留守人口中至關重要的角色,提升農村婦女素質,是穩定家庭結構,做好社區營造,提升農村公共服務的重要一環。今天(4月10日),四川眉山市青神縣寶鏡村社區大學2020年第一堂線下課開學。前來上課的30多名學員是來自寶鏡村各個村灣的留守婦女,她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鉤織挎包。

組織寶鏡社區大學的是青神縣婦聯、青神縣鄉村婦兒促進會,承擔現場教學任務的是蘇母藝術工坊的馮燕霞等3位手工鉤織能手。

課堂上,村民們從辨認圖解開始,在老師的帶領下,動手學習鉤針技巧。寶鏡社區大學的「學生」平時不是操持農具,就是燒火做飯,對編織這樣的細活,大多數人還是第一次做,現場教學互動頻繁。

經過一整天的學習,每位學員製作出實用、美觀的挎包。參與今天活動的葛小雨是一名尚未開學的大三學生。她在現場也體驗了一把媽媽的「大學生活」。

寶鏡社區大學課堂。王洪康 攝


在葛小雨眼中,性格溫和內向的媽媽平時一個人在家種菜採茶、喂雞養鴨,幾乎很少有時間與村裡的婆婆嬸嬸們閒聊。在寶鏡社區大學課堂上,儘管操持鉤針、毛線並不像操持家務那麼熟練,但是活動中,葛小雨還是發現媽媽非常投入,完全沉浸在課堂學習的氛圍里。

「我和媽媽都是第一次拿鉤針。之前我媽扎染過一條圍巾,也是在社區大學完成的,能感受到媽媽向我『炫耀』作品的那種成就感。平時我和爸爸都在外面上學、上班,媽媽一個人照顧家,看到她能享受『大學生活』,我們也感到特別開心。」葛小雨注意到,在今天的學習間隙,青神縣婦幼保健院的醫生送來健康知識,豐富的課程讓學員們樂在其中。

寶鏡社區大學是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留守人口社會支持項目」中的一個示範點,由青神縣婦聯和青神縣鄉村婦兒促進會著手實施,旨在更好地服務社區留守人口,提升村民素質。

類似今天的社區大學課程,在寶鏡村已經持續開展了一段時間。此前的講授內容除了手工藝品製作,還有特色點心製作等實用課程。在社區大學的驅動下,寶鏡村鄰里關係更和諧,鄉村自組織和互助小組更加活躍,有力地推進了基層社會治理。

   

王紀辛(媒體人)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何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tu3aXEBiuFnsJQVIW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