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股民總是牛股拿不住,虧損卻死扛?如何才能避免?

2019-12-09     狼行華爾街

股民經常犯下這樣的錯誤,股票一定要等到賺錢才肯賣,否則是捂住。或許在牛市,還有快速扳回的機會,但是一旦遇到熊市場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會極不甘心,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風險的控制和止損的設定才是是投資常勝將軍的法寶,得與失對人所產生的心理價值是不對稱的。損失帶來的痛苦遠大於收益帶給我們的滿足感。打個比方就是:撿的100元所帶來的愉悅,無法抵消丟100元所帶來的痛苦。所以當我們作有關收益和損失的決策時表現出不對稱性。

原理1: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大多數人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不對稱,面對損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面對獲得的快感。假設有這樣一個賭博遊戲,投一枚均勻的硬幣,正面為贏,反面為輸。如果贏了可以獲得500000元,輸了失去500000元。請問你是否願意賭一把?請作出你的選擇。

A. 願意 B. 不願意

從整體上來說,這個賭局輸贏機率相同,是絕對公平的賭局。但大量類似實驗證明,多數人不願意玩這個遊戲。為什麼人們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呢?想到可能會輸掉50萬,這種不舒服的程度超過了有同樣可能贏來50萬的快樂。就是人們對「失」比對「得」敏感。

投資客為什麼會賣掉本該大賺的股票?

有位朋友,很早就向我推薦一隻股票。作為一名以「價值投資」自詡的投資者,他兩年前就賣掉自己的奧迪Q7大量買入了這隻股票。最近,該股連續漲停,我打電話問在泰國度假的他。他說早已在接近不賠不賺的價位賣掉了所有的該股票。原來,這位朋友雖然投資頗有眼光,理念也正確,但卻受不了在持有期間該股票價格的起起伏伏。由於人們對損失要比對相同數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即使股票帳戶有漲有跌,人們也會頻繁地為每日的損失而痛苦,最終將股票拋掉。所謂「知易行難」,一就如此!一般人因為這種「損失厭惡」,會放棄本可以獲利的投資。

要有100%的利潤,庸眾才會蠢蠢欲動

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韋斯基在19世紀70年代所做的研究表明,「損失」和「收益」對人造成的心理衝擊是不同的。卡尼曼和特韋斯基曾設計了一個擲硬幣的賭博實驗。現在,擲硬幣來打賭,如果是背面,輸掉100美元。如果是正面,贏得150美元。這個賭局你想參加嗎?賭局顯然有利可圖,但實驗證明, 大多數人居然會拒絕這個賭局!對大多數人來說,失去100美元的恐懼,遠比得到150美元的慾望要強烈!等額的損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額的收益帶來的喜悅相比,損失對人的心理刺激明顯更為強烈。最少收益多少,才會平衡普通人失去100美元的恐懼?卡尼曼注意到,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是200美元。也就是說,人們在進行賭博之前,傾向於要求得到至少是其風險雙倍的擔保。

卡尼曼得出結論,等額的損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額的收益帶來的喜悅相比,損失對人的心理刺激甚至多一倍。當然,這個發現僅僅對普通群眾有效,資本家顯然不在此列。資本家比普通人更愛冒險。馬克思對此早有精彩描述:「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家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家就到處運作;如果有20%的利潤,資本家就會活躍起來;如果有50%的利潤,資本家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就敢於踐踏人間的律法;如果有300%的利潤,資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對於群眾來說,200元的收益才能抵消100元的風險恐懼。但是,當大多數人都蠢蠢欲動的時候,就算只剩下萬分之一的獲利可能,烏合之眾仍會前仆後繼,共赴風險的盛宴。

原理2:確定效應

大多數人處於收益狀態時,往往小心翼翼,厭惡風險,喜歡見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潤。即處於收益狀態時,大部分人都是風險厭惡者。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作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見好就收」,落袋為安。

「確定效應」表現在投資上,就是投資者有強烈的獲利了結傾向,喜歡將正在賺錢的股票賣出。投資時,多數人的表現是「錯則拖,贏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種「賣出效應」,也就是投資者賣出獲利股票的意向,要遠遠大於賣出虧損股票的意向。這與「對則持,錯即改」的投資核心理念背道而馳。

原理3:反射效應

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會極不甘心,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也就是說,處於損失預期時,大多數人變得甘冒風險。

「反射效應」是非理性的,表現在股民身上就是喜歡將賠錢的股票繼續持有下去。統計數據證實,投資者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遠長於持有獲利股票。長期持有的股票多數是不願意「割肉」而留下套牢的股票。前景理論指出,在涉及收益時,我們是風險厭惡者,但涉及損失時,我們卻是風險喜好者。人們並不是風險厭惡者,他們在自己認為合適的情況下非常樂意賭一把。歸根結底,人們真正憎恨的是損失,而不是風險。

用三分鐘改變你的思維,少走10年彎路!

在股市裡,股票玩的並不是股票本身,如果是這樣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了,玩股票最重要是心態和策略,甚麼樣的心態決定甚麼樣的行為,甚麼樣的策略決定了甚麼樣的結果,下面簡單談一下做股票都需要些甚麼樣的心態和策略。

第一點:耐心,等待是投資的王道

玩股票,最難的不是選到黑馬股,也不是買到漲停板,最難的是你現在還拿不准,那怎麼辦,耐心的去等,等到你看得准看得明白的時候再去買。耐心等,等的就是機會,等他跌了很多,大家都傷痕累累談股色變的時候,好了,你的機會就來了,而吃進股票後,怎麼辦,還是耐心等,等它漲,不漲就不賣,是不是,你之前耐心等來了機會,等的過程就是一個蓄聚信心的過程,你有了信心,自然就不怕等了,買進股票最怕的就是猴急猴急的,猴子為什麼扳不到包穀,因為它沒有耐心嘛。有了耐心,好了,相信你在股市裡面已經成功了一半。

第二點:風險控制,裡面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倉位控制,一個是停損

資金管理。倉位控制很簡單,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原因很簡單,一摔就全部摔壞了,所以雞蛋要分開放,摔壞了一個還有另外一個,這個在玩股票的過程中很重要,資金管理又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個是你不能把所有資金一次性全部殺進去,另外一個是你不能只買某一隻股票,押一個寶。玩股票不能有賭徒心態,大家都知道一個成語,叫做十賭九輸,十個人去賭錢九個人都是輸的,所以賭博要不得,風險很大,那麼怎樣才可以在玩股票的過程中做到風險儘量減小呢,就是做到穩健的資金管理,比如現在這個位置,你認為股票價格已經合理了,那麼你可以選擇幾個股票買上30%,等價格再便宜點,就再買點,這樣分批買進直到完成建倉,而當你買一個股票把握不是很大的時候就買一點點試試水,這樣有的人可能會說如果買進去就漲了呢,那也可以加倉,一樣的道理,做股票切忌不可貪,千萬不要去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這樣想的人是不適合玩股票的,真正能在股市裡活下來並賺到錢的人一定是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獲利,積小勝為大勝,想想巴菲特,世界股神,他30幾年來平均每年也只賺不到30%,所以,在玩股票的過程中玩好你手中的錢也同樣重要。你在資本市場願意賠多少錢?

停損概念,停損顧名思義,就是停住損失,汽車為什麼要裝安全帶,很簡單嘛,因為當你遇到危險的時候,安全帶可以保護的你安全,讓你避免更大的損傷,在買股票的時候,你總有買錯的時候,比如當股票價格跌破某一重要支撐位置的時候,或者你手閒不住了,耐心不夠好,買了一隻股價半山腰或者山頭上的股票,正好碰上了回調,心裡沒有底會下多深,這個時候你就一定要學會停損,凡是玩股票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賭徒的扳本心態,虧了一點就幻想扳回來,這樣想是不對的,在股市裡,要有少虧就是賺的心態,如果你判斷股票還會下跌,就先停止損失,離場休息,等股票跌到更便宜的時候在吃進,這樣豈不是等於賺了一段跌幅,根據長期的統計調查,發現普通股民只要套了10%的就很有可能變成該股票的股東,就是短套變長套,你錢都套住了,那你還玩甚麼股票,錢都沒有了,以後有好的機會你就只有乾瞪眼了。

第三點:做股票要懂得休息,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難的一點。

股票的最高境界就是知道甚麼時候該做甚麼時候該休息。 股票不要天天去看,天天去分析,要認準大趨勢,大趨勢把握住了,心裡才有底,買進去自然也就拿得住,賣了自然就有耐心等,天天盯著股價看,今天上明天下,看著看著心態就壞掉了,肯定是手忙腳亂的,這樣是肯定不行的,股票之道,大道至簡,簡單的思考,簡單的操作。

第四點:大賺小賠,抱到冬瓜而不是撿到芝麻

一個股票打天下。 做股票,很忌諱去猜明天會怎麼樣,在思路一中我已經說過,不管你是分析還是丟硬幣猜都是博取一定的機率,因為明天沒有走出來之前誰也不敢說一定怎麼樣,未來就是不確定的。樹立大賺小賠的理念是很重要的,炒股最怕撿到芝麻而丟冬瓜,喜歡在逆勢中搶反彈的人大多都會產生這樣的後果。所以在這裡我有一個觀念要送給大家,判斷沒有足夠的獲利空間就不要輕易買股票。

第五點:順勢而為,別做趨勢的敵人

輕大盤,重個股。順勢而為應該結合大賺小賠來闡述,這樣更容易理解。做股票,千萬要認清形勢,你要和大勢作對,那麼股票也會和你做對。一個真正明智的人在考慮入場時機的時候,首先不會想到的是自己要賺多少,而是控制風險,做股票的大勢觀就是一次交易機會和風險的機率比,順勢而為的本質就是一種風險最小化的確定。


9張思維導圖告訴你中國股市的本質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注意:導圖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裡會被壓縮了)


如何選擇正確的買賣點?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識:技術分析,正確買賣點的選擇主要是依據支撐位和壓力位來進行選擇。

首先,大多數買點都選擇在股價回調到支撐位附近。支撐位對股價有一定的支撐作用,這種支撐來自於空頭回補的力量和心理支撐。在支撐位置買股票,相對於其它位置來說,股價更不容易下跌。虧錢的機率相對小一些,反過來,賺錢的機率就要大一些,風險收益比合適。

相對應的,整的的賣點選擇,就主要在壓力位附近,因為壓力位置,往往會對股價的上漲形成一定的壓力,當股價到了這個壓力位時,常常會停止漲勢,常常出現調整甚至下跌,並會形成一些階段性高點。值得注意的是,賣出也分為減倉或清倉,如果持有的股票,僅僅是股價到了壓力位附近,但上漲趨勢仍在,那就適當減倉,落袋一部分利潤,以降低風險為主,但是如果個股是到了壓力位,遇到了較多的籌碼阻力,且上升趨勢失去或跌破了重要支撐線,那就得選擇清倉賣出,規避風險。

另外,支撐位一般是已突破形態的頸線、上升趨勢線和重要均線等;而壓力位一般是前高附近,前期密集成交區,未突破的一些形態的頸線,上方的重要均線等等。

下面我們將從一隻個股的所有可能的運動軌跡來闡述正確的交易選擇。

1、下跌趨勢不做。就算股價下跌途中不停的震盪,但是對於我們說,這都是虛幻的,我們的唯一選擇就是看空,千萬不要對一隻處於下降趨勢的個股抱太大的希望,哪怕是前期的龍頭,一旦下跌趨勢成立,誰也不知道跌勢的盡頭在哪。

2、當一個股票在下跌趨勢中,完成一次的震盪之後,拒絕新低的出現,並再次向上(而被突破)時,此時意味著空頭力量衰減,市場暫時均衡,但此時並不需要急於買入,以防震盪後繼續重歸下跌趨勢

3、當個股出現多空均衡之後,股價未來的走勢無外乎3種可能,向上、向下,或者是橫盤震盪,但是不管怎麼樣,最終會走出方向出來,要記住下面這三種走勢。

4、調整後的第一種可能就是股價向上突破,這意味著多頭開始逆轉空頭走勢,結束調整狀態,敏感的操作者,應在個股出現突破的瞬間進場做多,買入個股。

5、當有一天股價不再創出新高,遇到明顯阻力一直無法突破時,對於我們的操作來說,就是獲利了結出局。下圖中的綠圈1位為合理的減倉點,綠圈二為全部清倉出局點。

6、調整後的第二種可能,是個股在支撐性附近出現橫盤震盪,出現此種圖形,適合我們用小倉位,依靠支撐和壓力線,進行高拋低吸,在箱體內進行操作,但是這樣操作往往利潤不高,而且還有一旦市場選擇方向,那麼存在操作方向可能做反的風險。

7、調整後的第三種可能:看下圖綠線走的軌跡,這說明市場暫時的多空均衡,只是空頭蓄勢的一個過程,這是一個下跌中繼的趨勢,後市股價可能繼續出現下跌。此時在跌破支撐線時應果斷賣出。

8、最好是在市場沒有選擇出明確的方向的時候,不做過多的倉位動作,頻繁的箱體操作,容易導致成本的上升,不好把握,對於空倉者,未選擇趨勢,這應該應耐心等待。

9、來看一下經典的賣點一

10、經典的賣點二

11、再看看經典的買點一

12、綜合來看,正確的買賣選擇如下圖所示,紅色點為正確的買點,綠色點為賣點或者減倉點,此圖包含了個股從底部-拉升-頂部-下跌的四個過程。

【提醒】

一、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儘量只做上升趨勢個股。

二、如果個股上升趨勢一旦被破壞後,要第一時間減倉,以防止殺跌的風險出現

三、個股出現調整時,要考慮個股後面的每一種可能,並針對性地制定交易計劃,在個股出現信號果斷執行計劃。

四、對於一直處於下跌趨勢的個股來說,不要輕易抄底,以防止是下跌中繼,後面還有漫漫熊途。


鑒於現實的原因,因為大多數投資者是在別人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投身股市的。他們往往是靠盲目衝動及樸素的攀比感性買股票的。投資者決策的唯一依據是看或聽報道、電台等證券媒體分析行情動態,全無自己判斷走勢的主張。操作上並不重視甚至根本不進行個股質地、前景、價量關係變化的分析與研究,而是通過道聽途說捕捉所謂黑馬,稍有風吹草動就追漲殺跌,此類投資者最易失敗。

當投資者很難決定投資行為時,其情緒和動機將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論以潛意識的概念,闡明了潛在的非理性情緒和動機對行為的影響。在股票投資中最主要的是決策:買什麼,賣什麼,何時買,何時賣,什麼價位。

以上五個問題如都能有正確的決策,一定會成為股市大贏家。但在股票市場中,平時很理智的人,也可以變得令人費解。這是由於當面對困難的選擇時,內心會產生衝突。

「貪就是貧」,賭徒般的孤注一擲,貪得無厭,看不清股市行情的潛在威脅,最終會一貧如洗。貪心的心理衝突,會使投資者無端感到苦惱,不僅會讓人變窮,還讓人內心疲憊不堪。

貪婪會阻礙人對情況的了解。貪婪使人充滿對財富的幻想。由於情緒反應過度,會使人整體無法判斷,進而無法產生正確的決策。特別是一大筆意外財富燃起的慾火,使投資者忘記潛在的風險。

具有貪得無厭心理的投資者一味追求最大的收益,而股市行情風雲變幻,其收益程度只可能是相對的,難以確定什麼是最大收益。過大的慾望,其結果常常會落空而痛失獲利良機。比如股價上升,給股民帶來10%的收益時,他希望20%的收益;當達到20%的收益時,他又希望著40%的收益……

結果總是不出手股票。等股價回落,他更不甘心,總想等股價反彈,賺得更多再出手直至收益甚而本錢都折了人的貪得無厭是最可怕的,即使是憑著超人的膽識持股到達了股價的頂部,若不及時賣出,那就意味著股價開始下跌。在充滿著投機利益的股市,人心思漲,人心思利,人心思貪,人心欽慕更大的輝煌,這是相當普遍的心理。具體有四種表現:

第一是當股指或某股上揚時,貪婪的投資者抱有相當高的期望,認為定能漲到多少點、多少元,篤信股評中講的第一目標位、第二目標位、第三目標位,非見到第三目標位不賣,遲遲不肯獲利了結。結果股價往往沒有到達第二或第三目標就見頂而下,煮熟的鴨子又飛了,甚至還被套牢。有的人直至反彈後仍記住原來的期望價,以致機會稍縱即逝,留下遺憾。

第二是先前在股指和某股上升一段後,抱著平常心果斷獲利了結。但股市卻還一個勁地在漲,貪婪之心頓起,投資者後悔不已,便選擇另一隻股票加倍追漲,急於贏回來。但該股只漲了幾毛就量增價滯,又不肯及時停損,以致被放量下跌而深度套牢,連同先前的贏利也起賠進,望著盤面只能沮喪。

第三是以高價買進甚至在頂部加碼買進強莊股,以求暴富,誰知莊家突然跳水,再透支補倉,結果越套越深,束手待斃。

第四是遇股市下跌,拋掉了手中獲利盤甚至割肉盤後,不是從基本面、政策面、消息面、供求面、成交量、主力動向、股指和個股所處的形態和技術指標上認真加以分析,而是一個心眼盼繼續下跌,指望跌到多少點、多少元時才買進,低了還想低,以致明明有較大的差價也遲遲不肯買回來。結果大盤因市場利好傳言而被主力急速拉高,低位補倉的希望落空,卻又沉不住氣,不顧一切地去追漲而再度被套牢,「吃了正反兩記耳光」。

在股市中,貪婪看起來是掌握不好買點(抄底)和賣點(逃頂),尤其是掌握不好賣點所致。其實,深層次的問題仍在於貪婪之心。譬如,拋早了只要是賺了,何必懊悔!又如,追漲後只出現小漲,就地派發獲微利就是了。再如,割肉後又跌了一段,應該慶幸,果斷買進,就算是在高位套牢後沒拋過,這樣就不致於踏空。市場中很多人以為,多頭傾向重的人被套牢是貪婪。其實,這話是只講對了一半,空頭傾向重的人踏空也同樣是因為貪婪。

股市經常會表現出「提前」與「過頭」的現象,這種「提前」與「過頭」的現象常使手腳不夠敏捷的股票投資者措手不及,常使期望過大的投資者大失所望。

股價走勢處於上升階段時,原來要漲到某一價位的卻常常在未漲於那個價位之前,就提前回頭整理了,於是,期望過大的投資者見行情未達到其預期目標,心裡就更不情願賣出自己的股票。股價趨勢往下走低時,本來在某一價可以止住,卻常常跌過頭,使得原已補回的賣方,見到行情似乎有再繼續跌落的「潛力」,但順勢再推它一把,等到推不動時,忽見行情往上加快回升,手腳較快的人可以買回來一些,手腳不夠快的只好望著勁升的行情不知所措。同理,漲勢的行情也可能存在「過頭」的現象,跌勢的行情也可能有「提前」的現象。對於行情「提前」或「過頭」現象的對應之策,只有「不貪」二字,投資者只要謹守「不貪」的原則,便不致於錯失良機或手忙腳亂。

更多操盤技巧,盡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翁伯然(idn566),探討交易系統、分享盈利模式,追擊熱點龍頭,乾貨不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mEq7G4BMH2_cNUgpDt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