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進入股市之前都知道股市著名的「721」定律,也就是七成的股民最後是要以虧損收場,只有一成可以勝出,其中兩成可以盈虧平衡。可是每一輪牛熊循環下來,事實會告訴我們為什麼定律是「定律」,是我們都逃不開的股市魔咒。
其實,其他行業何不是如此?比如看看你身邊的小學、初中、高中及大學同學中,一個班級中最終可以功成名就的又有幾個?是不是也符合「721」這個比例呢?就我的觀察甚至還不到這個比例。但是普通行業和股市中,「721」定律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那是因為,普通行業中「人性的弱點」可以隱藏,而股市中人性的弱點無所遁形。在股市中,貪婪、恐懼、幻想會如影隨形,時時刻刻影響著股市的思維方式,而且結果會以帳戶的盈虧直接體現。
人的本性容易自以為是,高看自己。
曾經有過很多調查,開車的人,大部分都會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很好,編程的人都會為自己的編程很厲害,從普通崗位步入領導崗位的前幾年都會認為自己處世能力很強,這樣的事情身邊隨處可見,就像炒股的人都認為自己可以從股市不斷賺錢,可以成為勝出的一成,可是結果卻告訴我很多時候,我們都高估自己了。
如果一個人的能力是十分,自己對自己能力的認識介於8~12分還是必要的,超過12分,容易高估自己,低於8分不利於自信心的培養。在股市中的表現就是,既要有在股市長期打磨的決心,有戰勝股市戰勝自己的決心和信心,又不能自大清高過分高估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現實生活中,既要有堅強的自信心,又要夾著尾巴做人的道理。自我認知的「度」的把握是「721」定律的基礎,對這個「度」的理解也是股市各種操作流派的心理基礎。
比如短線操作、超短或者打板的玩法,是這幾年非常流行的,很多新手學習這個玩法也是樂此不疲,那是因為操作好了,你的收益率可以十分驚人,看看周圍做得好的朋友公布的績效就知道了,一年四位數的收益率不是沒有人不敢說的。可是,一個新手要去學這門手藝,那可就不容易了,至於難到什麼程度,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身邊沒有玩的轉的。
我本人在炒股的前幾年也曾經痴迷於此,後來練的走火入魔,痛定思痛之後決定放棄了,發現我的理解力和悟性幹不了這個活,雖然現在看到媒體報道這樣的成功案例任然會羨慕嫉妒恨,但是幾秒鐘之後,也就平靜了。要攬那個瓷器活,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金剛鑽。
自我認知是艱難的,人的本性是拒絕承認錯誤的,人需要自尊,可是股市裡自尊和賺錢通常是兩碼事,這也是我常說的「尊重市場,敬畏市場」的原因。早幾年我在頻繁交易受傷之後,就反省自己,做大機率的事情,做確定性的事情才是我的出路,於是才有了後來對「專注」的重新理解,對「風險控制」的反覆思考,對「大機率和確定性」的不斷琢磨。
這個世界上,聰明人人太多,可是在股市裡,你在你的行業里的名譽、地位、鮮花掌聲、高學歷、各種光環等等引以為傲的資本都不復存在,市場目前人人平等。在股市,真正的聰明人會去做不聰明的人也可以做成的事情,不聰明的人卻老去想做那些聰明人都做不來的事情,這就是區別。
我們只有改變了我們的思想,改變了我們對股市的根本看法,才能冷靜下來去思考「721」定律的含義,才能回到現實世界,才能逐步成熟慢慢成長。也唯有如此,才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帶著股市賺來的財富,金盆洗手,徹底離開這個博弈場,在你沒有徹底離開之前,一切擁有的都是紙面的東西。
如果這一輪牛熊的較量中,你沒有能夠保住大部分勝利果實,甚至倒虧了本金,說明還不在「721」中「1」的行列,需要修煉的還很多。
華爾街有句老話: 「你如果能在股市熬十年,你應能不斷賺到錢;你如果熬二十年,你的經驗將極有借鑑的價值;如果熬了三十年,那麼你定然是極其富有的人。」
十年,在A股是兩個牛熊輪迴,我們在「721」的排名中,座次如何,只有自己知道。
要想在股市取得成功,必須正確理解股市的本質,你離真相越近,離成功也就越近,最重要的問題:股市是什麼?可能有些人沒有細細想過,但任何一個股民都在自覺或不自覺的拿自己的鈔票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當然沒有終極的正確答案,在現階段我的理解是:股市是財富的再分配場所,推動股價升降的背後力量是人性,股票的具體價格是通過多、空雙方競爭來實現的。我所有的思想都是圍繞著這句話而發的。在股市偶爾賺錢很容易,但想長時間笑傲股市,必須對以下這幾個問題進行持續的探討。
1.財富是什麼?它對你自己有何意義?它對別人的實際影響力如何?
2.你了解自己嗎?你了解別人嗎?你了解人性嗎?
3.競爭是什麼?你了解它嗎?你在採用什麼方式競爭?結果如何?別人是怎麼競爭的?
高手們的成功方法不盡相同,只有探尋他們的心路歷程,我們才能發現他們取勝的關鍵。股市是人性的競爭,在股市能夠長期生存下來的人無疑是強者,高手們真正意義上的強大是他們的心靈,所有高手的共同特點是他們能夠在心性層次上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在市場上持續的獲得競爭優勢,就是說,高手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心之刀,但提取他們共同的素質,我們就會發現:
1.他們都有達觀、積極面對困難的心境和心態,這屬於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層次。
2.他們都是具有堅定信仰、不盲從的人。
3.他們勤奮學習,勇於實踐,喜歡面對挑戰。
4.他們善於從自己和他人的經驗中學習,從我做起
5.冷靜、耐心與堅韌
6.具有大局觀和遠見卓識 7.非常了解自己的缺陷並有有效的制約方法
8.熱愛股市,願意為自己的事業獻身。你在巴菲特、索羅斯、林奇等高手身上看到這些素質的影子了嗎?你看到這些才是高手真正的實力的精華嗎?
以上就是高手們所具備的共同素質,這是成功之路的必要條件,也是打造高手之刀的必要材料。股市成功之路絕對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都不同,但又有共同的規律可尋。如果能認識到股市的競爭是在心性層次上的全面競爭的話,那你必須在心性層次上建立起自己的獨特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在市場上持續獲得競爭優勢才有可能成功,也就是說,你必須為自己量身定做一把屬於自己的心性之刀,這也是使你能夠在殘酷的金錢市場裡長期活下來的唯一指望,你現在費時費力研究的所有方法、理論、理念無非刀招而已,沒有任何一招可以在不同的情況下取不同的敵人的性命,招數的迷信者往往死在他們自認為最了解的招數上,招數的威力在於使用者的實力、對手的實力、再加上環境等其他諸條件的配合,事實上天下無敵的招數根本不存在。
再普通的招數由高手使出來也會倍添神奇,再精巧的招數低手使出來也會破綻百出。長期的競爭靠實力說話,傑出的心性是股市中真實實力的體現,內心是否擁有多重真正長久而且強大的力量是成敗的關鍵。在人性層次上競爭如果你在心態與性格上沒有優勢並且漏洞百出的話,光靠點花拳繡腿,那不是白給嗎?如果你整日沉醉在研究不同的方法、理論、理念中,迷惑在妄圖找到天下無敵的招數以橫掃股市的境地而沒有切實加強你的心性層次修養的話,捨本逐末,焉能不敗?
說了這麼多,實際上可以用一句話來概述:就是股市的成功在於能否突破人性的藩籬,超越自我,在心性層次為自己打造出一把剛柔並濟的好刀,這是所有的高手的共同點,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刀,即使你花費了再多的時間研究那些高級的刀招,也只有落得等死或投降的結局。你花盡心思絞盡腦汁想成為與90%輸家不同的幸運兒,但最終只會事與願違,因為這不是能夠在依靠方法、理論、理念等以招數取勝這個層面上解決的問題,解決的層面在於心性。
在股道探索上想走捷徑是沒有可能的。呵呵,現在你能明白為什麼彼得林奇會說把他的方法教給別人沒用了吧。因為那是他自己的刀法,你沒有一把刀卻妄想用這些刀法要敵人的命豈不是等同於自殺?價值投資理念必須加上巴菲特式的信仰和忍耐再加上美國經濟的增長才能換來巴菲特式的成功。在任何情況下,成功都源自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配合,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培養人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利,耐心等待天時。你可以走上投機的道路,但必須根絕任何投機的心理。
9張思維導圖告訴你中國股市的本質
1、股市導圖總綱
2、k線基礎
3、均線基礎
4、切線基礎
5、指標分析
6、統計分析
7、選股方法
8、板塊輪動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注意:導圖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圖片,這裡會被壓縮了)
10個交易建議
1. 不要因為更小時間圖的變化而草率退出交易
如果你交易的日內圖,那就在日內圖上查看和管理交易。如果這時候你去看4小時圖,很可能被嚇得趕緊退出交易。這是很多人犯的錯誤。
2. 止損置於你交易設置失效的區域
不要根據你願意承擔的虧損範圍來設置止損,而是根據市場結構來設置,即當止損觸發時,你知道自己已經錯了。
假設你在支撐位做多,那麼價格突破支撐位時,你就知道自己錯了
3. 跟隨趨勢交易可以提高盈利可能
在一個趨勢市場,價格總是表現為上上下下的波浪運動,我們可以比喻為:
- 推進運動——順著趨勢方向的變化
- 修正運動——短暫的價格回調變化
正常來說,推進運動總是強過修正運動,因此順著趨勢交易,你才可以最大化盈利。
4. 找到最適合你自己的交易方法
如果你鍾愛交易市場,並且讓它占據了很多的時間和生活,那麼長線趨勢跟蹤就不適合你了。如果你有全職工作,並沒有很多時間去觀察和分析市場,那麼日內交易可能不適合你,因為你沒辦法聚焦精力,很容易錯過交易機會。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方法。這裡有幾個小建議:
- 交易方法要適合你對市場的認知和偏好(你更傾向趨勢市場還是區間市場?)
- 找到契合你時間表的交易時段
- 不要隨意切換交易系統
5. 不要在幾次失敗後就放棄交易策略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再好的交易策略,在短期內都可能導致隨機的結果。
扔1000次硬幣,得到正反面的比例各自是50%。但是你只扔10次,出現正反面的次數卻不可能同等,因為對比的範圍太窄了。交易也是如此。幾次虧損的交易不能證明一個交易策略是不好的。如果要比較,至少在100次交易後再做決定吧。
6. 有計劃的交易者才能在交易中自律
如果你沒有交易計劃,那麼情緒、交易目標和對市場的看法就會主導交易。你可能因為「朋友內部來的消息」、「覺得價格應該不會再跌了」、「好無聊」這樣的理由去交易了。
但是......如果你的交易行為總是這麼隨意、沒有任何標準,又怎麼能期待得到穩定的交易結果呢?交易計劃的重要性在於它建立了一套行為標準,讓你不會隨心所欲交易。
7. 每筆交易的資金風險控制在1%左右
假設你的交易系統盈利率為50%,你的風險回報比利為1:2,交易8次,前4次虧損,後4次盈利,那麼你依然可以盈利嗎?不,這得看情況——如果你的資金風險為30%,那麼前4場交易下來你就一分不剩了。但是,如果你資金風險僅1%,那麼8次交易下來你依然盈利4%。
有盈利的交易系統,但是沒有好的風險管理,你最終還是一無所獲。此外,別忘了一件事:虧損很簡單,但是要在虧損後恢復資金缺很難:
如果虧損了50%,你要盈利100%才能保持帳戶收支平衡。如果你虧損90%...要拿回資金就很難了。
8. 盈利的交易者不必知道一切
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呢?因為我以前就犯過認知錯誤,以為自己需要知道一切才能盈利。知道我發現「少即是多」的道理。
不得不給大家忠告:你不需要知道市場基本面、不需要知道市場大型機構玩家在做什麼、不需要懂所有的技術指標和形態、也不需要買各種各樣的自營軟體和工具。
你需要的是什麼呢?只有3點:
- 有優勢的交易策略
- 合理的風險管理
- 平衡的心態
9. 認真對待交易,你需要寫交易日誌
你想得起前幾次交易情況嗎?也許當時碰到了潛在盈利高的機會、也許你的策略當時沒有發揮作用、也許你沒有按照計劃交易導致結果一團糟。
沒有交易日誌,你怎麼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哪裡做得好?你壓根兒也不知道自己需要在哪裡改進。明白我的意思了嗎?如果你認真對待交易,那就必須記錄交易日誌。
10. 教你用這一招提升盈利表現
不是增加信號過濾工具,也不是調整指標參數,而是——知道什麼時候遠離市場。
假設一種趨勢跟蹤策略在趨勢市場盈利率為20%,在區間市場虧損率為15%。某段時間市場分別呈現了一次趨勢和區間行情,那麼交易者最終盈利5%。如果你能夠區分出什麼時候是區間行情,然後直接避開在這段時間交易,是不是整體盈利率就有20%了呢?
你知道什麼時候做多、什麼時候做空,此外,還應該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應該遠離市場不交易。
投機本身是任何自由市場的競爭產物,它源於人性對利益的追逐,本身沒有道德的枷鎖。事實上,投機也是一種工作,而且是一種辛苦而有智慧的工作,在大庭廣眾之下把別人口袋裡的錢賺過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投機者有豐富的市場經驗和過人的膽識、智慧。
對於股市而言,這裡的投機者除了少數有機會短期操縱個別股票外,大多數都是憑自己對市場領先一步的判斷而獲取低吸高拋的收益的;如果公眾跟隨他們的判斷走,他們就是贏家;反之他們就是輸家,但他們會很快接受現實,做出調整;當然,為了考驗公眾的反應,測試性的推高和打壓是少不了的動作。但是,大多數投機者只是價格的預測者,而非價格的操縱者。
散戶既然不能達到那樣的專業程度,就沒有資格來押擊他們,更不能把自己因為無知和無節制所帶來的虧損都歸咎於他們。沒有了他們,市場將如一潭死水,而缺乏投機性的市場,資本是不感興趣介入的。投機,從本質上來看,是促使市場增加流動性的回報,具有高更風險和高回報的特徵。在風險和收益同比例的情況下,投機者形同承擔自負盈虧責任的經營者,其投機行為不應該被否定或批判。相反,理性的投機活動還能夠活躍交易、挖掘價值、配置資源、抵抗風險等積極的作用。
無論是多大的投機者或操縱者,他們和市場之間的關係可以用拿破倫的話來概括:要麼你是瘋子,要麼我是瘋子。也許經常犯錯誤的不是他們而是市場或公眾,但是力量大的一方終究會獲得勝利,而力量小的一方則淪為失敗者和瘋子,這跟對錯沒有關係。所以,股票交易很多時候不是去分析誰對誰錯、合不合理的問題,而是要去分析買方和賣方誰的力量更大。
投機歷史上的典型代表,是美國的傑西·利弗莫爾。他是美國二十世紀前50年投資時代里最耀眼的明星,曾經一度壟斷了整個商品市場,甚至於江恩都曾對他頂禮膜拜。對於他的投機行為,我曾經有過以下的日記:
因為蔑視一切現有邏輯,打破一切原有陳規,天才創造了一個凡人所仰望的空間。而當天才走到英雄的道路上時,他無視於輕易得到的無數成就,繼續挑戰自己的潛力和自然的法則。他繼續成功,則繼續為英雄,他一旦失敗,則寧可毀滅。因為,他不想做凡人。凡人不知道的是,當英雄走向巨大成功的時候,也就是想獲得巨大自由的時候,可結局常常是相反的。所以他越發突破舊秩序,他試著想搬起他自己正在坐的椅子。但人是勝不過天的,而英雄則往往想知道天究竟有多高,他知道,這個答案只有他或許可以解答。諸多的磨難使他失去了對生的眷念和對死的恐懼,他清楚自己繼續摸高則必將天折,只是,他仍然想知道人類的極限在哪裡,市場的邊界在哪裡。他知道,只有他才能創造一個人們必須重新觀察的高度,只有他才能檢驗真理存在的廣度、深度和價值,因為他是行業的第一。
凡是天才的開始,都曾經思考過「侯王將相,寧有種乎?」;凡是天才的結束,也都堅信過「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他常常嘲笑世人,嘲笑那些在市場分析里尋找「長生不老」藥的凡人,他們往往希望能找到持續的、穩定的收益率,他們希望「一勞永逸」,他們害怕失敗和難熬的壓力。面對巨大的、持續的、變幻莫測的市場風險,這些辛勤的動作幼稚得可笑一—人在江湖走,怎能不挨刀?
沒有「一勞永逸」的秘籍,最多你也只能為自己做一副鎧甲(比如投資策略、資金管理、交易系統),使你自己獲點小利的同時儘量長壽些。所以,很多人將精力放在了做鎧甲裝備上,而忽視了對自己勇猛本性和舔血生涯的殘酷訓練,此為英雄所不齒。當然,當99%的人都倒下時,擁有這副鎧甲保命的人也就成了將軍一—但他,不是英雄。
英雄深深明白什麼是刀口上舔血,什麼是有去無回。他的強悍和睿智使他考慮的不是每場戰役的生與死的問題,而是如何將別人甚至所有的人打敗,獲得自己獨有的巨大的戰績。這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行為,這種每場全力投入的劇烈程度,註定了他大起大落的人生。他常常考慮的是戰、戰、戰,凡人常常考慮的是活、活、活,因為有他的存在,凡人避其鋒芒;因為有凡人的存在,所以才有他的嗜血成性。他的隕落,凡人不可理喻。
寂寞、訓練、搏殺、享受、瘋狂、死亡,他早已習慣了,他死於常人所不能知曉的英雄氣節。但英雄,有時是可恥的,因嘗遍艱辛與榮耀的孤獨與狂妄,凡人承載不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ZEpka28BMH2_cNUg0JBQ.html更多操盤技巧,盡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翁伯然(idn566),探討交易系統、分享盈利模式,追擊熱點龍頭,乾貨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