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漏族」長期將車停在路邊
近日,有不少熱心市民向新聞熱線2225777反映,順慶區解放街、奎星街以及果山街一帶成「補漏族」停車生活的臨時家園,不僅影響周邊環境衛生,還長期占用公共資源,希望有關部門能關注此事。
周邊居民 有人理解有人反對
昨(23)日中午12時許,正值午飯時間,記者首先來到了奎星街,此時非機動車道一側的不少「補漏族」以車為單位,開始生火做飯。一時間,在奎星街靠果山公園一側,燃氣灶或者電磁爐做飯炒菜產生的一些油煙味四處飄散。
記者看到, 這些停放在路邊的麵包車車牌多為「皖S」, 車身上張貼的廣告牌均寫著「專業防水補漏」、電話號碼等內容。 而且車輛均已經過改裝,具備了「房車」的功能。在狹窄的車廂內,不僅堆放著鍋碗瓢盆、床鋪被褥,就連燃氣灶、 液化氣罐也一應俱全。
「擁堵!熏人!」談及「補漏車隊」 長期盤踞在這一路段的影響, 附近居民冷女士用簡短的兩個詞概括。她說,「補漏車隊」使得原本擁擠的車道更狹窄, 堵車不說還易發生交通事故。。
「別人沒偷沒搶,靠本事吃飯, 雖然一些細節上是有點不妥, 但並沒造成太大影響。」 在果山公園休閒健身的王先生的想法卻不一樣,王先生認為,當面對自家房子漏水、滲水時, 許多市民不知道應該找誰,而這群街頭「補漏族」的出現,剛好解決了市民的需求。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居住在附近的市民,有人認為「補漏族」只要遵規守法,也沒什麼。也有市民表示,「補漏族」長期駐紮在路邊還是不太妥當,「畢竟他們不能為了一己之便,長期占用某些公共資源,或者影響周圍公共環境衛生。」
「補漏族」遠離家鄉 以車為家
隨後,記者又來到解放街,這裡的非機動車道上也停著數輛麵包車, 一對中年男女正在一輛麵包車前聊天, 記者上前與其攀談。男子自稱姓王,他告訴記者,他是安徽省亳州人,把車子停在路邊, 一來是為了招攬生意, 二來該路段附近有水還有公共廁所, 比較適合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上的用水和如廁問題。
「我們都是出來靠手藝討生活的。」王姓男子說,停在路邊的這些麵包車上的手藝人,幾乎都來自安徽亳州,大家把車停在一起,互相有個照應。
在另一輛麵包車旁,忙著整理車內物品的中年婦女告訴記者,他們一行人來南充已經好幾年了, 每年春節回家,過完春節又來,隔一段時間會換一個路段停放車輛安家。吃飯睡覺都在車上, 主要是為了省房租費, 每輛車基本都是夫妻兩個,只要接到活,夫妻二人便一同前往。
「我們自己就生活在路邊,怎麼可能連自己住的地方都不注意衛生呢?」 對於市民反映他們在路邊生活影響環境衛生, 王先生說,「我們在選擇車輛的停靠地,都會專門挑在有廁所、有水的地方,我們的垃圾都會收拾乾淨,沒有亂扔。」
制度空白 管理部門「左右為難」
「本來這段路就只有兩個車道, 他們一停更讓路變窄了。」周圍不少居民表示,「補漏族」儘管方便了市民,為市民維修房屋解決了難題, 但其長期侵占非機動車道和占用路邊停車位資源, 造成了交通堵塞不說, 更是讓其他有停車辦事的市民無車位可停,記者注意到, 有些麵包車停在停車位里,有的則沒有。那麼,這些「補漏車」長期停放路邊又是否妥當呢? 對於以車為家的「補漏族」,相關部門是如何加強對他們的管理? 記者採訪交警和城市管理部門。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一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 只要車輛停放在規劃的停車位上,不影響交通通行, 則不算違章停車。 如果這些車輛占用非機動車道則屬於違章停車。「我們清楚這個情況,我們一去制止,他們開車就走, 我們前腳離開他們又回來, 的確為我們的執法增加了很大難度。」
順慶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由於這類「補漏族」以車代房,正常生活,並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對他們的管理多是以勸解為主,並沒有採取其他強制手段。「而且這類『補漏族』流動性比較強, 給我們的管理造成較大困難。」執法人員如是說。(記者 祝真珍 文/圖)
記者手記
由於城區基礎設施功能不夠完善,諸如「防水補漏」 等特殊群體的大量湧入, 給城市管理帶來一定難度。 這類群體大多是外來人口,他們目前的生產方式只能是這種模式, 如果要取締是很難做到的, 因此單靠平常城管執法隊伍的常規整治, 其效果難以從根本上解決, 應從長效機制上來解決這一矛盾, 著眼於城市長期發展,規劃、建設培育一批專業市場、場地,讓這些「補漏族」進入專業市場、場地,既能滿足外來人口的謀生需求, 又便於城市管理,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