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鬱症的張德芬:不快樂,是因為我們弄丟了自己

2019-07-18     我是沐飛魚


01

人生快樂的來源,始終在自己身上

法國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爾曾說,「人類不快樂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呆在他的房間裡。」

換言之就是,人生的快樂來源永遠在自己身上。

但很多人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我認識一個剛失戀的女生,她說她失去了一生所愛,一個靈魂伴侶,以後再也不會擁有幸福了。

還有一個阿姨,她的兩個孩子出國留學後,丈夫又被臨時派到外地工作,原本熱鬧的家中,忽然只剩下她一個人,生活竟被徹底打亂節奏,只剩下孤獨、恐懼和不安。

你看,因為別人的離開,她們居然一下子失去了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那麼該如何獲得長久的快樂呢?中國著名作家張德芬,在她的心靈成長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中提到:

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事情或者情境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就隨之消失了,而真正的快樂,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遇見未知的自己》講述了主人公若菱,名校畢業,工作體面,卻總是被生活中的瑣碎所困擾,甚至還有過「死了就是解脫」這樣的想法。

在一個下雨的冬夜,她巧遇一名智慧老者,在與智者數度交談的過程中,她漸漸找到了不快樂的真正原因,尋回最真實勇敢的自我。

作為一本經典的心靈成長書籍,《遇見未知的自己》一經問世,就受到了諸多好評。

網球女王李娜稱它「充滿智慧,讀完之後,你真的會覺得人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

演員劉亦菲稱,「這本書讓我們驚鴻一瞥那個一直都在的深層的自己,如此的陌生又熟悉。」

演員楊冪更盛讚,這是一本拯救過她的書。

該書問世十年來,熱度始終不減,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02

取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是根據作者張德芬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的。

人生的前半場,張德芬一路順風順水,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

她從小成績優異,一路順利考入台灣大學;畢業之後,又成了台灣人人知曉的美女主播;再後來,她又拿到了美國名校MBA的學位,順利跳槽至某國際知名公司,並很快便晉升為IBM亞太地區營銷總經理。

但光鮮體面的背後,她其實並不快樂。

上大學時,她為了父母放棄了喜歡的文學專業,之後從事的工作,也是為了滿足父母期望,雖然她最後成為了父母引以為傲的女兒,但有些事情能取悅別人,卻始終不能取悅自己。

終於有一天,她不堪重負,得了嚴重的憂鬱症。

這一次,她選擇順從自己的內心,她毅然放下一切,搬到郊區,做了四年的家庭主婦。

她靜下心來,開始走上學習心靈成長以及心理治療的靈修之路。

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她通過感悟當下和觀察自己的修煉,得到了許多靈性及個人成長方面的心得體悟。

她說,「四年的主婦生活,我所有的外在光芒淡去,把自己拉到最低,沒有企圖心,但內心卻感覺在充電。」

當她把自己徹底放空時,才頓悟到,人生的困境正是老天給你的讓你看清楚自己的機會,等你悟到這一智慧的時候,一扇隱秘的新的大門也會由此向你打開。

你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會十分篤定地去獨立尋找自己,不再被外界的聲音影響自己。

就像一股由心底噴涌而出的巨大力量,讓你不再焦慮,不再恐慌。

心靈修行一段時間之後,張德芬笑談自己就像掉進了兔子洞的愛麗絲,無意中撞開了一下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門,這個大門裡面,是一個平和、篤定、真實的自己。不再會為了取悅父母,討好他人而勉強自己。

這段寶貴的經歷不僅讓張德芬煥然一新,還為她日後的經典書籍《遇見未知的自己》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2007年6月,沉寂5年的張德芬在台灣出版了小說《遇見未知的自己》。

該書一經問世,便登上了各大書店暢銷排行榜,十年來經久不衰,張德芬因此成了中國心靈領域書籍的拓荒者和奠基者。




03

快樂,必須自己尋找

《小王子》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沒有靈魂的蒼蠅,喧鬧著,躁動著,聽不到靈魂深處的聲音。

時光流逝,童年遠去,我們漸漸長大,歲月帶走了許許多多的回憶,也消蝕了心底曾經擁有的那份童稚的純真,我們不顧心靈桎梏,沉溺於人世浮華,專注於利益法則,我們把自己弄丟了。」

就像之前的張德芬,她有體面的工作,有讓人羨慕的高薪水,卻依舊難以滿足,並不快樂。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總是有太多人在追求無盡的財富和無法滿足的慾望。然後,讓自己一步步成為世俗眼光的奴隸。

很多人都在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並不能代表你的東西,於是,光鮮亮麗的背後往往藏著深不見底的黑暗,放生大笑的背後往往藏著難以言說的心酸。

我們都想獲得愛和快樂,結果卻總是落空,還在隨波逐流中丟失了真正的自我,丟失了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午夜夢回,方才驚覺,生活很熱鬧,但自己並不快樂。

不快樂,是因為你把自己弄丟了。

而真正的快樂是深入內心的溫暖,是發自心底的聲音。它簡單又純粹,有時源自一本好書,有時源自陌生人善意的微笑,有時甚至僅僅因為一陣舒爽的清風。

快樂是一種能力和態度,縱使生活本身有諸多不如意,但內心強大的人,總可以選擇不受其中的辛苦。

而張德芬分享給我們的,正是這種在真實生活中獲得快樂的處世哲學:傾聽自己內心的召喚,保持內心的平穩安靜,去探尋更多的未知的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_FWGmwBmyVoG_1ZR5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