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相機入門 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 「2019-10」 「劉恩惠」

2019-10-19     數碼多

每年的第三季度都是各大相機廠商集中推出新品的時段,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九月底有Photokina大展,這是各大品牌新品亮相、招攬用戶的絕佳機會。今年有些不同,Photokina官方先是決定從2019年起將大展的活動時間從此前的9月份提前到5月份,但此後又取消了2019年5月的布展計劃,宣布下一次Photokina大展將於2020年5月份舉行。雖然2019年沒有Photokina,但各大廠牌仍然在第三至第四季度推出了為數眾多的新相機。按照慣例,本站的《數位相機入門》要進行新一輪的產品盤點和表格數據更新。當然,我們也會把上次更新(2019年3月)之後陸續發布的其他一些新品所帶來的數據變化也一併納入,借這個機會對近半年發布的重要新品進行一番「走馬觀花」。我們依然按照無反、單反、鏡身一體機(固定鏡頭相機)的順序逐一展開。

無反相機·一(佳能、尼康、索尼)

無反仍然是目前各大品牌新品研發的重點,過去半年時間裡佳能、尼康、索尼、松下、奧林巴斯、富士、適馬、哈蘇都有新的無反機型問世,有些是按部就班的升級,但也不乏引人矚目的全新產品線。

—— 佳能 ——

佳能在數位相機產業的龍頭地位仍然穩固,2019年10月9日他們高調宣布,截止到9月20日為止旗下EOS系列可換鏡膠片及數位相機累計總產量超過了一億台,一台EOS R全畫幅無反相機成為了第一億台EOS系列相機。當很多人以為他們會在全畫幅無反領域繼續高歌猛進的時候,佳能卻並沒有急於發布新的RF卡口相機,而是更新了兩款APS-C畫幅EF-M卡口無反——EOS M6 Mark II和EOS M200。顯然,在力推EOS R系統的同時,佳能並不準備放棄EOS M這條產品線。

8月28日發布的EOS M6 Mark II採用了全新的3250萬像素APS-C畫幅傳感器,同期問世的兩位數單反EOS 90D搭載的也是這塊CMOS,可以預見它將是未來幾年佳能在APS-C畫幅領域的主力軍。除了換掉核心的CMOS,第二代M6在連拍性能方面相比第一代也有長足進度,最高可達14張/秒,並支持最高約30張/秒的RAW連拍模式;另外M6 II提供了無焦距裁切的4K超高清視頻拍攝,這雖然不是什麼新鮮功能,但對於佳能機型來說算是一項實用的改進。

佳能 EOS M6 Mark II 無反相機官方宣傳頁面

9月25日發布的EOS M200則是M100的接替者,定位於無反產品線中的最入門級產品,沿用了2400萬像素的CMOS,圖像處理器從原來的DiGiC 7升級為DiGiC 8,增加了4K/24p、4K/25p超高清視頻拍攝功能,連拍性能保持不變(約6.1張/秒)。總體來看,時隔兩年的這次升級並沒擠出多少牙膏。

佳能 EOS M200 無反相機官方宣傳頁面

雖然新的全畫幅無反機身還需等待,但佳能正在積極布局RF卡口鏡頭,從5月份到8月份,短短三個月時間,他們一口氣發布了四支新的RF鏡頭,包括:RF 24-240mm F4-6.3 IS USM、RF 85/1.2 L USM、RF 15-35mm F2.8 L IS USM、RF 24-70mm F2.8 L IS USM,加上之前已經發布的四支鏡頭,RF家族的產品總數已經達到八支。顯然,佳能深知豐富且高質量的鏡頭儲備是吸引用戶轉投全畫幅無反懷抱的重要先決條件。這批新品涵蓋了經典焦段的超廣角變焦鏡頭、標準變焦鏡頭、人像鏡頭和大變焦比的旅遊鏡頭,已經基本覆蓋了大部分常用需求,等計劃中的RF 70-200mm F2.8L IS USM問世後,f/2.8光圈的「大三元」就完整了。

佳能 RF 15-35mm F2.8 L IS USM 鏡頭

佳能 RF 24-70mm F2.8 L IS USM 鏡頭

從價格上看,RF卡口無反鏡頭普遍要比同類型的EF卡口單反鏡頭貴一些,但貴的不算很多;RF 24-240mm F4-6.3 IS USM算是一個例外,6000元出頭的價格無疑非常平民化,EF卡口鏡頭群里也找不到對應的型號,這無疑是佳能為預算有限且追求便捷的消費者特別準備的。

佳能 RF 24-240mm F4-6.3 IS USM 鏡頭

—— 尼康 ——

10月10日,尼康發布了旗下第一款採用APS-C畫幅(DX格式)傳感器的無反相機——Z 50,還有兩支DX無反專用鏡頭——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6.3 VR(作為Z 50套機鏡頭)、尼克爾 Z DX 50-250mm F4.5-6.3 VR。Z 50是最近半年裡該品牌發布的唯一一款可換鏡頭相機,可見目前尼康已經把自己的大部分研發精力都放在了無反機型上。在構架方面,Z 50和去年發布的全畫幅Z 6/Z 7是一脈相承的,卡口規格與全幅Z系列保持一致,所以尼康目前面市的所有S-Line系列全畫幅Z卡口鏡頭都可以應用於DX畫幅的Z 50機身上,但鏡頭焦距不可避免會因為傳感器尺寸的關係存在1.5倍的等效折算係數;與此同時,老用戶還可以通過FTZ轉接環來使用更多尼康F卡口老鏡頭。

尼康 Z 50 無反相機官方宣傳頁面

由於使用APS-C畫幅傳感器,Z 50的整體尺寸明顯要比Z 6/Z 7更小一些,加上兩支配套鏡頭均採用輕量化設計,因此整套系統還是比較輕便的。歷史上尼康還曾經有過便攜性更突出的無反相機(1系列),但事實證明那並不是一個廣受歡迎的設計;而在走了一通彎路後,尼康仍然下決心研發APS-C畫幅的無反機型,可見他們已經認定單純依靠全畫幅產品線是不足以在無反領域和競爭對手抗衡的。Z 50搭載的是一顆2088萬像素的CMOS傳感器以及EXPEED 6圖像處理器,感光度範圍ISO100-51200(可擴展至204800),採用具有209個自動對焦點的混合型AF系統(可覆蓋水平約87%、垂直約85%的區域),連拍速度為11張/秒;在視頻方面,支持4K/30p無裁切超高清錄製。總體來說,性能中規中矩,從各項指標和上市建議零售價(單機身建議售5880元人民幣,16-50mm鏡頭套機6980元)來看,尼康對於它的定位應該是APS-C畫幅機型裡面向發燒友的中高端機型,向上和向下都有拓展空間,未來這條產品線應該會豐富起來的。

值得一提的是,尼康為Z 50準備的Z DX 16-50mm F3.5-6.3 VR套機鏡頭重量僅135克,不僅焦段涵蓋常用範圍(等效全畫幅24-75mm),而且支持光學防抖,採用伸縮式設計後還獲得了極佳的便攜性;雖然50mm端的最大光圈僅有f/6.3,但從MTF曲線和實拍樣張來看,該套機鏡頭的成像品質還是有保證的。難免有人會對這兩顆Z DX新鏡頭「塑料屁股」所造成的廉價感表示不屑,其實從耐用性上來看完全沒有問題,而且有利於減輕重量。

尼康 尼克爾 Z DX 16-50mm F3.5-6.3 VR 鏡頭

尼康 尼克爾 Z DX 50-250mm f/4.5-6.3 VR 鏡頭

在過去半年時間,尼康也仍然在不斷充實自己的Z卡口S-Line系列全幅鏡頭的儲備,總共發布了三支新品——7月份問世的尼克爾 Z 85mm F1.8 S、9月份的Z 24mm F1.8 S以及10月份的Z 58mm f/0.95 S Noct,這樣S-Line鏡頭的總數也已經達到八枚之多。

尼康 尼克爾 Z 58mm f/0.95 S Noct 鏡頭

根據尼康在10月10日公布的Z卡口鏡頭最新線路圖,在2021年之前還有13支Z卡口鏡頭會加入產品序列(下圖中黃色圓點及線條所標註的型號)。從這張線路圖我們不難看出,全畫幅Z卡口鏡頭將是未來尼康研發的重點,而DX畫幅專用的Z卡口鏡頭後續只列了一個18-140mm旅遊鏡頭的計劃,廠方顯然暫時並不準備在這個領域耗費過多資金和精力,一方面全幅Z卡口鏡頭對於DX畫幅無反是通用的,另一方面估計是因為有過1系列的前車之鑑(耗費了大量資源開發鏡頭群,最後眾多鏡頭卻只能隨著1系列整條產品線的失敗,淪為巨大損失的一部分),所以不會貿然出擊。當然,如果DX格式無反的受歡迎程度超過預期,消費者對相關專用鏡頭有強烈需求,計劃也可以變化,研發一支DX畫幅專用的超廣角鏡頭應該會有市場。

尼康 尼克爾 Z 系列鏡頭線路圖(2019年10月公布)

—— 索尼 ——

在各大品牌里,最近半年發布無反機型數量最多的是索尼,合計兩款全畫幅機型加兩款APS-C畫幅機型。我們先來看發布於8月28日的α6600和α6100,前者是索尼在APS-C畫幅領域推出的全新旗艦型號;而後者則是α6000的升級款。

在此之前,索尼在APS-C領域的旗艦是發布於2016年10月份的α6500,不過時隔近三年之後推出的α6600與之相比,並沒有特別重大的改進,兩者採用的相同的傳感器、處理器和對焦系統,連拍性能、防抖性能以及取景器等規格也基本一致,唯一可見的重要指標提升在於新機身搭載了容量相對大出不少的NP-FZ100電池,從而在理論上獲得近乎翻倍的續航能力;此外α6600的液晶屏支持180度翻轉,在自拍時會比α6500更好用一些;還有一個變化是拍攝4K視頻時,α6600支持HLG\\HDR功能。定位較低的α6100與更高端的機型相比,缺少五軸防抖系統,在進行視頻拍攝時也不支持某些專業功能;而與五年前問世的α6000相比,α6100除了增加4K攝像、擁有翻轉角度更大的液晶屏並加入觸控功能之外,也沒有其他什麼亮點。

索尼 α6600 無反相機官方宣傳頁面

索尼 α6100 無反相機官方宣傳頁面

目前α6x00系列家族總共已有六款在售產品(6000、6100、6300、6400、6500、6600),建議零售價區間從三千出頭到一萬有餘,覆蓋的消費層次範圍非常廣;但顯而易見的是,在這條產品線的新機型開發上索尼變得越來越缺乏進取心。當然,並不是每部索尼新相機的問世都那麼索然無味,7月16日發布的α7R IV還是頗為引人矚目的,主要是因為其傳感器像素從第三代的4240萬大幅提高到6100萬,α7R IV也由此超越佳能的EOS 5DS系列,成為目前像素最高的全畫幅相機。

索尼 α7R IV 無反相機官方宣傳頁面

如此之高的像素顯然並非大部分用戶所必需,可以說,目下只有極少用戶會迫切需要6100萬像素的圖像輸出。但在手機攝像頭都開始向1億像素躍躍欲試的今天,照相機的傳感器像素再不進行突破,面子上估計會有些難堪;索尼只不過是在全畫幅領域起了個頭,未來一兩年會有更多品牌發布超高像素機型;而在民用中畫幅無反相機領域,5月23日發布的富士GFX 100已經率先突破1億像素大關了。

在像素位移技術的高像素模式下,通過拍攝16張照片並進行軟體合成,α7R IV可以輸出高達2.4億像素的照片;像素位移技術本身並不稀罕,但因為新相機採用了更高像素的CMOS,合成照片的精度被大幅度提高了。在像素大幅提升的同時,α7R IV仍然擁有10張/秒的連拍速度,與前代保持一致;自動對焦系統的性能有小幅提升;另一個比較重要的變化是OLED電子取景器的精度由369萬點提高到了576萬。在4K攝像方面,兩代機型的差異並不大,只不過在Super 35mm模式下,α7R III使用的是傳感器中央5176×2924約合1500萬像素的區域用於4K成像,而α7R IV使用的是6000×3376約合2000萬像素的區域。作為新品,α7R IV目前的官方建議零售價高達26999元人民幣,而α7R III標價為17999元,兩者的價差高達近萬元。從性能上看,兩者最大的區別無疑是傳感器的像素總數,因此如果對圖像輸出精度要求並不是特別高,現在α7R III的性價比明顯好很多。

10月3日,索尼再次出招,推出了新的全畫幅無反相機α9 II,官方將之稱為新的「速度旗艦」(「畫質旗艦」是稍早問世的α7R IV)。在正式發布之前,大家的期望值很高,因為它必然是索尼為明年召開的東京奧運會所專門研發、面向體育攝影從業者的高端機型,弄不好會有新的「黑科技」驚世駭俗。但實際情況並沒有那麼振奮人心,α9 II確實針對專業體育攝影師做了某些優化,但核心性能並沒有本質性提升,僅僅是稍稍優化了圖像處理器性能、機身防抖性能由5級提升至5.5級、採用機械快門時的最高連拍速度提升至10張/秒(電子快門時仍為20張/秒)。

索尼 α9 II (A9M2)無反相機

為了便於攝影記者及時傳輸照片,新機的網絡連接支持從「2.4GHz+百兆乙太網」提升為「2.5GHz&5GHz+千兆乙太網」,允許用戶將照片直接發送到FTP伺服器,簡化了操作流程;同時它還搭載了一個全新的「語音備忘錄」,能夠直接錄製語音信息並將其附加在圖片上,以備事後追溯。α9 II單機身的上市售價定為人民幣34999元,比第一代α9上市初的定價高出整整三千元,比第一代目前的官方售價足足高出了一萬元(α9上市初期報31999元,目前報24999元)。很顯然,對於非職業人士來說,現在入手第一代α9是相當划算的,其單機身在市面上的實際售價在兩萬元左右。

鏡頭方面,索尼也繼續保持兩條腿走路。最近半年時間,APS-C畫幅領域他們先後發布了、E 16-55mm F2.8 G以及E 70-350mm F4.5-6.3 G OSS;全畫幅鏡頭則陸續有FE 200-600mm F5.6-6.3 G OSS、FE 600mm F4 GM OSS以及FE 35mm F1.8三款新品。這其中售價不到五千元的FE 35mm F1.8鏡頭最受關注,它進一步充實了索尼入門級FE卡口定焦鏡頭家族的陣容,35mm焦距是很多攝影師及發燒友喜愛的視角,FE 35mm F1.8輕量化的設計使之有望成為廣受歡迎的掛機頭,只不過它也是目前非G系列FE定焦頭中定價相對最高的一款產品。

安裝在機身上的索尼 FE 35mm F1.8 鏡頭

無反相機·二(松下、奧林巴斯、富士、適馬)

—— 夏普 ——

由松下和奧林巴斯創立並主推的M4/3陣營迎來了新成員,4月3日夏普(SHARP)宣布加入該陣營並表示將引領8K視頻技術,致力於相關產品開發。早在2019年年初的CES大展上,夏普就展出了一款8K樣機,可拍攝30fps的8K視頻(H.265/HEVC編碼),採用巨大的5英寸可翻轉螢幕、UHS-II SD卡槽。從樣機的完成度來看,顯然還處於研發階段,並不代表最終產品,夏普原來承諾會很快公布更多細節,但幾個月以來一直未見這台相機的後續報道,

夏普 8K視頻 無反樣機(中間)

—— 松下 ——

最近半年松下的動作不算很頻繁,但發布的產品還算比較有分量。先是4月5日的LUMIX DC-G95/G90,這款M4/3畫幅新機是2016年9月發布的G85/G80的升級,我們也可以將之視為2018年年初發布的G9的緊湊型版本。G95/G90不僅用了上了2030萬像素的Live MOS傳感器(無低通濾鏡),與G85/G80相比在機身功能上也獲得部分提升,內置閃光燈的同步最高速度從1/160秒提高到1/200秒,搭載了耳機監聽接口和藍牙模塊,握持手感更佳,重量也略有增加;在視頻拍攝上新增了此前只有GH旗艦機型支持的V-log L伽馬曲線,這是G9也不具備的。當然G9相比G95/90仍然有幾項優勢,譬如8000萬像素RAW照片合成、6K Photo兩項功能並未下放,在取景器配置上G9也更大更好。

松下 LUMIX DC-G95/G90 無反相機官方宣傳頁面

8月28日,松下發布了LUMIX DC-S1H全畫幅無反相機,這也是他們加盟L卡口聯盟之後的第三款機身產品。S1H定位為專業級視頻機,官方的宣傳口號是具有「電影級表現」。在整體設計上,S1H和之前的S1、S1R是基本一致的,但考慮到功能上的偏向,S1H做了一些針對性的調整,譬如雖然使用了和S1相同的2420萬像素傳感器,但S1H並沒有去除低通濾鏡,並且採用了「雙原生ISO技術」,以便獲得更好的視頻畫質;鑒於S1H支持無限時長的超高清視頻拍攝,為了解決連續工作狀態下產生的高熱量,它的機身尺寸要比兩位同門師兄稍大一些,並且增加了散熱風扇,重量也從S1/S1R的1020克長胖到1164克(含電池+存儲卡)。

松下 LUMIX DC-S1H 無反相機官方宣傳頁面

在視頻功能和性能方面,S1H無疑具備非常強大的實力。它是全球第一款支持6K解析度(5952x3968像素,3:2高寬比)超高清視頻拍攝的可換鏡頭數位相機,不過這個「6K」並不是一個公認的行業標準,松下讓S1H支持這個解析度的主要意義在於通過突出的核心指標來吸引受眾的眼球,實用價值並不高。但如果我們把聚焦點放到標準的4K攝像功能上,S1H在某些方面所具備的強勁實力,則完全能夠令人信服,主要包括:4K/60p 10bit 4:2:2採樣、V-Log/V-Gamut、14檔動態範圍等。其實部分特性S1也可以支持,但需要支付額外費用進行升級,而S1H則是出廠內置;松下為S1H制定的出廠建議零售價是3999美元,國內報26998人民幣。

發布S1H的同一天,松下還推出了兩支新鏡頭。第一支是LUMIX S PRO 24-70mm F2.8,它也是松下旗下的第四款L卡口全畫幅鏡頭;相比佳能、尼康高頻率發布新卡口鏡頭,松下在鏡頭方面的腳步略顯遲緩,不過根據計劃2019年年內他們還要發布70-200mm/F2.8以及16-35mm/F4兩支新頭,馬徠松聯盟的另外兩家成員也在不斷研發新鏡。第二支是M4/3卡口的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II ASPH.,與第一代產品相比變化不大,主要變化是更改了鏡頭外部漆面設計並支持防塵防滴濺,重量提升5克左右。

松下 LUMIX S PRO 24-70mm F2.8 鏡頭官方宣傳頁面

松下 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II ASPH. 鏡頭

—— 奧林巴斯 ——

10月17日,奧林巴斯發布了OM-D E-M5 Mark III以及PEN E-PL10兩款新相機,對相應的產品線進行了升級。E-M5 III的最大變化是改用了2040萬像素Live MOS圖像傳感器,圖像處理器也從Truepic VII變為Truepic VIII,自動對焦模塊升級到121點全十字AF系統。奧林巴斯的鐵粉一定會對這些特性不會感到陌生,沒錯,這些都是三年前發布的E-M1 Mark II所具備的主要指標,而且在操控撥盤按鈕的布局上E-M5 III也更接近於E-M1 II,而不是本系列的前一代產品E-M5 II。所以把E-M5 III視為「迷你版E-M1 II」是基本沒問題的,只是為了讓兩個系列之間仍然保持一定差距,E-M5 III不僅機身要輕巧不少,在連拍速度上比E-M1 II也要弱一些。整體來看,這是一次挺有誠意的升級,但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創新,核心技術都是從三年前E-M1 II下放的。

奧林巴斯 E-M5 Mark III 無反相機

E-PL10是對2018年年初推出的E-PL9的升級,核心模塊維持1610萬像素老CMOS+TruePic VIII處理器+三軸防抖的配置,從指標上看與前代幾乎完全一致,據說只有防抖組件略作改進,外觀上也沒任何變化,而且還少了一種機身配色(青色)。當然,對於奧林巴斯這樣的小廠牌,這般低成本的玩法也不失為合理的生存之道。

—— 富士 ——

5月23日,富士預告了許久的1.02億像素中畫幅相機正式推向市場,型號是GFX 100,這是繼GFX 50S和50R之後這條產品線上的第三款產品。雖然GFX 100並不是世界上第一款像素超過1億的數位相機(早在2017年哈蘇和飛思兩家專業廠牌就發布了1億像素的中畫幅相機或數碼後背),但肯定是目前大眾最可能買得起的1億像素相機,不到1萬美金的建議零售價比起專業廠牌顯然要低廉得多。富士對這款產品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GFX 100採用了電池手柄與機身一體化設計,中畫幅旗艦的身份一目了然。

富士 GFX 100 無反相機

與此前的GFX 50S和50R相比,GFX 100不僅像素總數接近翻倍,機身更加適合專業人士,在其他方面也有非常顯著的進步,主要包括:首次在中畫幅傳感器上配置了片上相位對焦AF模塊,對焦點布局範圍覆蓋整個傳感器面積,從而有效提升了GFX 100的自動對焦速度;首次為中畫幅機型搭載了防抖技術,該五軸防抖模塊可提供約5.5級的補償(未來富士還準備藉助這個防抖模塊,通過固件升級方式為用戶提供「搖搖樂」功能,進而獲得更恐怖的圖像精度)。新機還採用了全新的X-Processor 4圖像處理器;最高連拍速度也從50S和50R的3張/秒提高到了5張/秒。GFX 100還是全球第一款支持4K高清攝像功能的中畫幅相機,支持DCI 4K和UHD 4K標準和最大30p幀率,最長可連續錄製最長60分鐘。總的來看,中畫幅旗艦的氣質還是具備的。

這裡順便提一下哈蘇。他們在6月19日發布了X1D II 50C中畫幅相機,這是對三年前問世的X1D進行的一次小幅升級,第二代機身依然沿用原來的5000萬像素傳感器,但搭載了尺寸更大的機背螢幕(3.6英寸)和更高級的電子取景器,同時小幅升級的電池容量(3400毫安)。和X1D II 50C同時推出的,還有一支XCD 35-75mm F3.5-4.5鏡頭,它是哈蘇X系統下的第9支鏡頭,焦距等效全畫幅的28-58mm。

哈蘇 X1D II 50C 無反相機

9月12日富士更新了旗下的入門級APS-C畫幅無反,型號直接從X-A5跳到X-A7。兩者的主要區別體現在相位對焦範圍的擴大以及4K攝像功能的優化,X-A5僅支持3840x2160/15p模式下連續拍攝約5分鐘,而X-A7的相關參數提高到了3840x2160/30p/15分鐘。從外觀造型上來看,X-A7與之前幾代有非常鮮明的變化,個人覺得變好看了,特別是四種機身配色里的綠色看上去非常亮眼。此外它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設計——機背螢幕並沒有採用主流的3:2高寬比,而是變成了16:9,這一設計看上去是為高清視頻拍攝準備的,但從產品宣傳視頻來看,富士更希望這個比較寬大的機背觸摸屏能夠幫助初級用戶實現更加直觀的操控。

據可靠消息,10月23日富士可能發布新的X系列旗艦——X-Pro 3,產品信息正式公布後,我們會在這裡及時補充。

富士 X-A7 無反相機

富士 X-A7 無反相機(四種配色)

7月18日富士還推出了兩支新鏡頭,分別是X系列下的XF 16-80mm F4 R OIS WR和G系列下GF 50mm F3.5 R LM WR。其中GF 50mm F3.5 R LM WR是一支中畫幅下的輕便型鏡頭,等效全畫幅的40mm焦距,重量僅335克,建議零售價約1000美元。富士或許希望過推出這樣的小型輕量鏡頭,吸引更多非專業人士進入中畫幅世界,雖然GFX 100很大很重,但GFX 50R的尺寸應該還是容易被接受的,不妨看看富士什麼時候會把GFX 100上的那些改進下放到GFX 50R的後續型號上,相信隨著整個體系越來越成熟,受眾群體會有所擴大。

安裝了 GF 50mm F3.5 R LM WR 鏡頭的富士 GFX-50R 無反相機

—— 適馬 ——

適馬在7月11日發布的「Sigma fp」是他們宣布加入「馬徠松」L卡口聯盟後的第一款機身產品,無疑是過去半年最惹眼的明星產品之一。fp的尺寸為112.6×69.9×45.3mm,不含電池及存儲卡僅重370克,作為一款搭載全畫幅傳感器的可換鏡頭相機來說,無疑是非常小巧的,正如適馬所宣稱的那樣,在同類產品中fp是目前世界上最小最輕的(之前的記錄是由佳能EOS RP所保持的,其機身不含電池及存儲卡的重量為440克)。良好便攜性的代價之一是略顯侷促的握持手感,但適馬提供了兩個選配件——SIGMA HAND GRIP HG-11和HG-21握柄。

適馬 Sigma fp 無反相機

適馬 Sigma fp 無反相機與其他品牌無法相機的尺寸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fp完全依靠電子快門進行拍攝(最高速度1/8000秒),沒有機械快門,這一設計無疑有利於工程師縮減機身尺寸並實現靜音拍攝。但由於採用的並不是全局電子快門,諸如果凍效應、閃光同步速度較低的問題難以避免。其實為了控制身材,fp機身也沒有提供閃光燈熱靴,如果需要搭載閃光燈或其他配件,用戶需要額外自行購買熱靴組件。

新機的CMOS並沒有沿用適馬此前一直鍾情的Foveon X3技術,搭載的是傳統拜耳列陣傳感器,其有效像素為2460萬並取消了低通濾鏡,感光度範圍從ISO100-25600,並可擴展到ISO6-102400。fp的靜態圖像記錄最高支持14bit,動態影像記錄最高支持UHD 4K/30p內錄和UHD 4K/30p/4:2:2/8bit規格的HDMI輸出。fp還是第一款支持12bit Cinema DNG格式的無反相機,並可通過豐富的周邊配件實現專業級的視頻拍攝。遺憾的是,無論是靜態照片還是動態視頻拍攝,fp都沒有防抖功能。

適馬 Sigma fp 無反相機

雖然機身非常小巧,但fp上的撥盤和按鈕數量並不少,只是諸如曝光補償、白平衡、測光調整等並未設置獨立按鈕,這恐怕會帶來一些控制上的不便,只有機頂上的Still/Cine撥鈕(切換靜態拍攝和視頻拍攝)還算比較實用。為了確保堅固耐用和有效散熱,fp採用了鋁合金外殼並帶有散熱孔設計,這並不妨礙它具備防塵防滴能力。

綜合來看,為了獲得便攜性上的突出優勢,適馬在設計fp的時候必然要在某些方面做出一些犧牲或者妥協,至於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可以被接受,不同的消費者會有截然不同的答案。在經過了四個月的等待後,適馬終於在10月份公布了這款相機的建議零售價——1899美元,大陸地區則報11999元人民幣,低於之前的預測,至於銷量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做鏡頭起家的適馬也仍然在不斷推出新的高端鏡頭,在推出fp的當天他們還集中宣布了三支新鏡頭——35mm F1.2 DG DN|Art、14-24mm F2.8 DG DN|Art、45mm F2.8 DG DN|Contemporary。通過型號中的「DG DN」標識,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這三支新鏡頭都是為全畫幅無反相機特別設計的,先行提供索尼FE和馬徠松L卡口版本,這無疑進一步豐富了L卡口聯盟的鏡頭儲備。

安裝了適馬 14-24mm F2.8 DG DN 鏡頭的適馬fp無反相機

單眼相機 & 最新可換鏡頭數位相機產品定位表

上次進行2018年第四季度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重要表格更新及新品瀏覽時,我們發現沒有任何廠牌推出數碼單眼相機,而最近半年單反新品依然數量寥寥,只有佳能發表了兩款新作;不過另外兩家仍然有可能發布單反的廠牌——尼康和理光賓得也沒閒著,他們先後宣布了自己後續的數碼單反研發計劃。先是9月4日尼康宣布自己正在研發新的旗艦級單反——D6,在東京奧運會明年7月份即將召開的節點,這個消息並不出人意料,不過廠方並沒有透露更多的技術細節

尼康 D6 單眼相機預發布圖

從廠家給出的預發布照片來看,D6應該已經設計定型了,至少工程樣機肯定已經有了,只不過他們覺得目前還不是公布細節的最佳時機,D6最大的可能是在明年第一季度正式發售,並在2020年的Photokina大展上公開亮相。非常湊巧的是,尼康這款新旗艦的型號數字是「6」,這不由讓人想到尼康在膠片單反領域的告別獻禮——2004年9月推出的「F6」。那麼,D6會不會是尼康在數碼單反領域的收官作品呢?留待歷史來解答吧。

9月20日理光宣布正在進行新一代賓得K系列APS-C畫幅數碼單反的全新旗艦型號,相比已經成型的D6,這款預計2020年上市的賓得APS-C新旗艦型號尚未確定,但也已經有工程樣機可供參觀。

回過頭再來看佳能的兩款單反新品。一是4月10日發布的入門級迷你型DSLR——EOS 200D II,這款產品在歐洲市場的命名則是EOS 250D。與2017年6月誕生的第一代EOS 200D相比,新機的主要變化是把圖像處理器從DiGiC 7升級到DiGiC 8,而圖像傳感器、自動對焦模塊等核心元件則依然沿用舊款(2420萬像素、9點AF)。從功能上來看,EOS 200D II最大的變化是支持4K超高清攝像,但在拍攝時只能使用反差對焦,而非全像素雙核CMOS AF,另外也存在較大的視野裁切。需要特別留意的是,EOS 200D II的熱靴上取消了中央的大觸點,這意味著它將只能使用佳能原廠特定型號的閃光燈。

佳能 EOS 200D II 單眼相機

EOS 90D是與EOS M6 Mark II同時發布的,好比是同一顆樹上一起掉下來的兩個果子,雖然一個是單反一個是無反,但仍有許多相似之處——使用的都是3250萬像素APS-C畫幅CMOS和DiGiC 8圖像處理器,支持無裁切4K/30p視頻拍攝等。90D和前一代的80D相比,進步是顯著的,傳感器像素的提高和圖像處理器的升級自不必說,實時取景模式的連拍速度也從5張/秒提高到最高11張/秒,光學取景模式下則從7張/秒提高到10張/秒。不過光學取景器模式下使用的自動對焦模塊、自動測光模塊依然維持原來的配置。在機身操控設計上90D的機背增加了原本只有更高端機型才搭載的控制搖杆,這是一項實用的改進。

佳能 EOS 90D 單眼相機官方宣傳頁面

從建議零售價來看,EOS 90D單機身定為1199美金,與2016年初EOS 80D發布時保持一致,但搭配EF-S 18-135mm鏡頭套機的售價則從80D時代的1799美金下調到1599美金。而與EOS 90D同時發布,在電子性能上與之接近的EOS M6 Mark II單機身建議零售價為849美金,2017年第一代M6的發布價是799美金;搭配EF-M 15-45mm F3.5-6.3 IS STM鏡頭的套機價格則從第一代的899美金調整到1099美金。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EOS 90D的價格高出同一天發布且電子性能部分非常接近的EOS M6 Mark II許多,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單眼相機的總體成本更高,畢竟其構架決定了單反所需要的零件要比無反覆雜得多;另一方面,佳能同系列單反機身的新品價格與前代維持不變甚至有所下調,但同系列無反的新品價格卻在攀升,佳能的這個定價策略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他們對未來市場的定調。

佳能 EOS 90D 單眼相機宣傳海報

根據佳能兩款新機的信息,我們對與數碼單反有關的表格進行了數據更新:

市售數碼單眼相機的相位式自動對焦模塊主要參數匯總表

市售數碼單眼相機光學取景器參數匯總表

然後,按照慣例我們要對《市售各品牌可換鏡頭數位相機產品定位表 [不含已經退市的型號]》進行一下更新,除了因尼康Z 50、適馬fp等新產品問世需要增加新的產品系列外,某些已經在官方網站退市的產品系列我們予以刪除,如索尼的中低端APS-C畫幅單電相機α68/58。

市售各品牌可換鏡頭數位相機產品定位表 [不含已經退市的型號]

鏡身一體機(固定鏡頭相機,含運動相機)

隨著手機拍照功能越來越強,傳統意義上的固定鏡頭相機市場萎縮越來越厲害,只有索尼、佳能等仍然在按部就班更新;另一方面,許多新興品牌推出了不少突破傳統模式的鏡身一體機。

7月25日,索尼發布RX100的第七代產品——Cyber-shot DSC-RX100 VII(DSC-RX100M7),這款的固定鏡頭具備很多新特性,廠方甚至在宣傳文案中將之稱為「口袋中的α9」。與此前的第六代RX100相比,在核心配置上兩者的差別並不大,都是1英寸2010萬像素的Exmor RS CMOS傳感器+蔡司Vario-Sonnar T* 24-200mm*7 F2.8-F4.5鏡頭。在功能和性能上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更加高效易用的自動對焦系統、新增的單次連拍模式(按下一次快門,即可以30-90fps的速度獲得7張高速移動物體的瞬間影像)、支持視頻豎拍信息記錄以及為提高視頻收音效果新配置的麥克風接口。在目前市售的同類產品中,RX100 VII確實是極具競爭力的,當然1199美金的建議零售價不是非常美麗。

索尼 Cyber-shot DSC-RX100 VII 相機官方宣傳頁面

索尼發布RX100 VII前夕,佳能也更新了自己旗下的兩款1英寸底固定鏡頭相機——PowerShot G5 X Mark II和G7 X Mark III。兩款新品均繼續使用2010萬像素CMOS和最新的DiGiC 8處理器,佳能在宣傳文案上強調了這塊傳感器採用了堆棧式設計,因此CMOS應該是新的型號。兩款相機的鏡頭焦距不再像上一代那樣保持一致,G5 X II的鏡頭等效焦距改為24-120mm、最大光圈範圍f/1.8-2.8,G7 X II則延用24-100mm、f/1.8-2.8的規格。除了採用APS-C畫幅的G1 X Mark III外,1英寸畫幅的G3 X、G5 X、G7 X、G9 X的變焦範圍按次序由長變短,以拍攝視野範圍劃分檔次的傳統繼續保持。

佳能 PowerShot G5 X Mark II 相機官方宣傳頁面

佳能 G7 X Mark III 相機官方宣傳頁面

相比前代機型,G5 X Mark II的外形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摒棄了原來類單反的風格,和G7 X Mark III一樣都是方方正正的模樣,不過G5 X Mark II還是保留了獨立取景器,只是採用了彈出式的設計,機身尺寸也相對大一些。性能上的最大亮點是兩款新機都引入了高達30張/秒的RAW高速連拍模式以及無裁切4K短片拍攝。

7月10日,徠卡發了採用1英寸傳感器的V-Lux 5長焦相機,使用DC Vario-Elmarit 9.1-146mm F2.8–4 ASPH.鏡頭,等效全畫幅相機的25-400mm。按照徠卡的一貫做法,結合這款新相機的外觀和配置信息,我們很快就能辨認出,這台相機其實就是松下在今年2月份發表的LUMIX DC-FZ1000 II,只不過換上了徠卡的標識而已。

徠卡 V-Lux 5 相機

無人機領域當仁不讓的霸主——大疆,也在不斷拓展自己的產品線,譬如越來越成熟的手機/相機防抖雲台以及讓很多人種草的機甲大師ROBOMASTER S1,而5月15日他們則發布了一款全新的運動相機——Osmo Action 靈眸。這款產品採用1/2.3英寸1200萬像素圖像傳感器,設計上的最大亮點無疑是機身正面和背面各有一塊監視屏,這為使用者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全新RockSteady增穩技術以及4K/60p HDR等功能也頗具吸引力。雖然和索尼的RX0 II相比,因為傳感器尺寸的原因Osmo Action 靈眸的畫質可能有所不及,但2499元人民幣的售價也僅僅是RX0 II的一半而已,這個價格對運動相機先驅者GoPro來說也是極大的挑戰。

大疆 Osmo Action 靈眸 運動相機

為了迎接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GoPro也在加大新品研發力度,10月1日他們發布了兩款新產品——HERO 8 Black運動相機和MAX 360°全景相機。其中GoPro MAX是一款頗具創新的產品,它搭載了兩個攝像頭,實現全景相機和傳統GoPro Hero相機的合二為一。Hero8 Black相比前代的Hero7也有非常大的變化,包括升級的HyperSmooth 2.0電子防抖系統、增強的多孔式指向性麥克風、實用的一體式固定件設計以及更強的軟體功能等。Hero8 Black的上市建議零售價為3198元人民幣,而GoPro MAX則是3998元,大疆在價格上的優勢依然是明顯的。

GoPro HERO 8 Black 運動相機

GoPro MAX 360°全景運動相機

雖然在傳統的照相機產業方面,國產品牌尚無與日系品牌抗衡的綜合實力,但隨著消費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的變革,自身特色鮮明的國產影像產品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除了前面提到的大疆之外,另一家來自深圳的嵐鋒創視(Arashi Vision)也已經在影像市場上逐漸占有了一席之地,他們推出的Insta360系列全景相機、運動相機憑藉良好的性價比,獲得了越來越多普通消費者的青睞。8月28日,他們發布了新一代Insta360 GO「拇指防抖相機」,它的尺寸確實和拇指差不多大,重量僅18.3克,在實際應用中你可以把它佩戴在帽子、胸前等地方,從而解放自己的雙手實現「穿戴式」的第一人稱視角拍攝,同時還可以通過萬向底座把它固定在你需要的地方。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在外出旅遊的時候用它進行短視頻Vlog記錄應該會非常好用,它的確是一款可以顛覆傳統玩法的運動相機。比較遺憾的一點是,Insta360 GO輸出的視頻文件解析度最高僅為1080p(1920x1080)、慢動作模式則為1600x900,後續機型如能進行提升並繼續保持良好性價比,相信會有更多消費者願意買單。

Insta360 GO「拇指防抖相機」官方宣傳頁面

到這裡,本次更新全部結束。由於涉及產品數量眾多且成文時間倉促,如有遺漏和錯誤請廣大讀者諒解並指正;鑒於明年Photokina大展在5月份左右舉行,我們的下次更新也預計在2020年5月左右。

  • [Doc]key=數位相機入門[/Doc]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9wh9m0BMH2_cNUgPg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