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單身生活,從學會打理財務開始

2019-07-20     書語人間




在這個時代里,婚戀觀念,也開始越來越多元化。

如果說,在我們父母那個年代,沒有在應該結婚的年紀里,與另一個人步入結婚禮堂,是為「不孝」,那麼,在現在,單身,已經成了一種選擇。

有研究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選擇保持單身。

畢竟,結婚對經濟的壓力,對養孩子等方面的壓力是註定的。再加上相對自由支配時間的減少,更是讓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遇到對的人幾率太小,付出的代價太大,不如單身來得自在。

然而,話雖這麼說,不管一個人,還是兩個,甚至三個、四個人,日子總是要過去下去的,比如,住哪裡、生活費怎麼辦、保險怎麼買、退休金怎麼安排,等等。

所以,今天靈遙將為大家帶來一本寫給單身女性的理財指南《單身不為錢愁》。它的作者荻原博子小姐,一位生活在東京的37歲單身女性,將為你回答與單身生活有關的一切問題,幫助你早做打算,早做規劃,無憂無慮過一生。



01.

重新審視你的支出


很多單身的女性,在年輕的時候,都會把大把大把的錢,投資在買衣服、買包包、買護膚品、買化妝品,與自我成長上。

特別是護膚品和化妝品,可以說是諸多女性的「心頭好」,甚至在一張臉上花掉一套房子的錢,都毫不為過。




但是,你真的需要這麼多的東西嗎?

比如說化妝品吧,靈遙用過600元一盒的CPB的粉餅,也用過200元一盒的粉餅,並沒有發現多大的區別,到了夜晚,如果不補妝,該泛油還是泛油,該花妝還是花妝。




儘管很多櫃姐都會說,貴有貴的好處,大牌花了多少研究費在裡面,是小作坊能夠比的嗎?

其實,靈遙倒是覺得,與其去一味地追求大牌,把錢白白地給到品牌的廣告費上去,不如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護膚品和化妝品。

畢竟,原料與價格並不成正比,名牌化妝品也並不能代表一切。很多時候,你覺得畫的好看,用起來舒服,不過是高價格下的心理作用罷了。

還有,就是衣服和包包了。 很多人要麼就是省吃儉用,要麼就是一發工資,聽了銷售小姐姐小哥哥的「你背著特有氣質」「你穿這件衣服特別顯瘦」等誇讚之詞,就毫不猶豫地拿出了自己的銀行卡。

結果,買的時候很開心,獲得了滿足感,買了後,卻放在衣櫃吃灰。




與其這樣做,不如一邊思考一邊購物,把「好鋼」用在你真正需要的事物上。


02.

重新審視你的收入


在檢查完了你的支出後,我們來看看收入。

談到收入,許多人都會說,我一定要去北上廣,見世面,好好打拚,多賺點錢。

結果,在工資增長的同時,房租也耗去了一個人大部分的積蓄,特別是在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一個月房子花掉近一半的工資,簡直是so easy。

但是,如果你在房租上省錢,住在離公司動輒2-3小時,轉2-3趟車的地方,你真的應該思考一下, 一定要去一線城市打拚,是因為真的有更好的發展前景,還是面子上好看,說起來好聽。

畢竟,這個時代已經不再像是我們父輩工作的那個時代了,網際網路和手機技術的高度發展,讓見面不再成為必須。

比如,靈遙自從開始在網上寫作以來,就算與我合作的編輯們一個都沒有見過,也從來不影響稿件的提交。

並且,我來給大家算一筆帳:

小A,帝都某公司職員,每個月工資10000,房租4000,交通2000,吃飯2000,一個月結餘2000。

小B,二線城市某公司職員,每月工資7000,房租2000,交通500,吃飯1000,一個月結餘3500。

儘管看起來工資少了3000,結餘卻多了1500,這便是小城市,低生活成本的優勢了。

並且,在競爭力沒有那麼大的二線城市,工作壓力也會少許多,下班後,還能左手牽著老公/老婆,右手牽著孩子,去附近的公園裡散個步。

這時,也許有人會和我說,大城市玩的多呀,小城市可沒有那麼多可以參加的活動。

但是,你真的需要嗎?並且,周周996,一到周日就想睡覺的你,話劇、舞台劇、歌劇、社交活動,與你有什麼關係呢?

更別說,工作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又不是你生活的全部。除了賺錢外,你生活里有意思的事情,還多著叻。

所以,所謂的收入,並不是老闆給你開出的工資,而是,你每月手裡真正的可支配資金。一般來說,資金的數額越多,你的選擇餘地也就越大,你也就越自由。




03.

重新規劃保險


保險,也是人生規劃里的重要組成部分,畢竟,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臨。

等等。

意外,其實只是生活里的小機率事件。 如果為了可能發生的意外,每個月花一大筆金額,去購入保險,那你可得好好算一算這筆帳了。

因為,保險,就像是一場賭局,每個人手裡的籌碼都是有限的。 所以,每一個人都要針對不同的風險,有策略地投放,其中,有生病的風險,也有遭遇交通事故的風險,也就重大疾病的保險。

但是,哪種保險買什麼,具體買多少,都是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來看的,不能盲目地聽保險小姐姐的介紹哈。




04.

租房還是買房?


租房,還是買房,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近年來,靈遙身邊有不少朋友們,都在家裡的幫助下,買了自己的第一套房,開始過上了「養房」的生活。

與此同時,「錢不值錢了,與其放在銀行里貶值,不如投資房產」「土地資源有限,再不買就來不及了」等理由,更是讓許多人談「房」色變。

但是,你真的有必要買房嗎?

在《窮爸爸,富爸爸》一書里,作者談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資產就是給你賺錢的東西,負債就是花你錢的東西。在有了錢後,你要做的,是用它們來購入資產,為你持續性地帶來收益。

一旦收益有了盈餘,你便可以用它來購入額外的資產,或是承擔你的消費,如,房貸和車貸,等等。

再說了,你周圍人去買房子,必然會有多餘的房子閒置下來,而很多買房的人,又希望把這套多餘的房子變成自己收益的一部分,所以,一定會把它租出去,或是二次出售。

這樣,等你到了60、70歲的時候,市面上到處都是廉價公寓,想要全款買到一套房子,不也就是輕輕鬆的事情了嗎?

與此同時,你在20多歲到60歲的時候,還不用去承擔高昂的房貸壓力,也不用在乾得不開心的時候,為了錢與老闆同事死磕,可謂是「一舉三得」。




05.

要不要投資?


最近,開始投資的人,也越來越多了,甚至,網上還出現了團購投資,利率優惠之類的傳言。

不過,你要始終牢記,金融機構的櫃員們,與你關係再好,對你再親近,他們也只是銷售人員。

並且,當你從他們的手裡購買了金融產品後,他們不僅能從你手裡收取一定數額的手續費,還可以用你的投資,來借貸得到一筆更大的利潤。

另外,投資賺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不說你需要花大把大把的時間收集信息,還會研究各種市場動態,再加上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是很大的一塊時間支出了。

所以,外行人,還是把投資當成是賭博來看吧。

與其追求高收益,把大筆大筆的錢,放到股票等高風險帳戶里,不如買點基金定投、銀行理財產品等收益穩定的項目。

畢竟,比起把錢變多,不讓錢減少才是根本。




以上,便是全書的內容。

在這本書里,日本的荻原博子小姐為我們分享了她自己對收入、支出、保險、投資等方面的心得。

然而,考慮到每個人的生活方式,與對未來的規劃不同,大家可以對書里的內容,做一個參考,然後研究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養老思路。

這,也許看似很繁雜,需要一輩子的耐心經營。不過,這,不也是你人生旅途里的一部分嗎?

祝好!


註:思維導圖來自武靈遙,其他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wVl6GwBJleJMoPMpX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