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孕事
摘要:坐月子出門短時間逛逛是可以的,但也要分情況哦。
小孕婦們,都知道月子要好好坐吧。
拿古人的話來說,這坐月子的42天就得「閉關修煉」,得好好在家養著,吃好,睡好,給身體充足的時間來恢復。
可最近,總有不少媽媽在挑戰「傳統」。
前陣子剛生下二胎的胡杏兒,還沒坐完月子就出門了,驚呆了不少小粉絲。
咱們來算一算日子。
7月6日,胡杏兒在微博宣布喜訊:「Hello,李奕霖Ryan Lee,爸爸媽媽和哥哥歡迎你來到這個世界!」
配圖是一家四口大手牽小手的照片,非常有愛。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為胡杏兒在好好坐月子的時候,7月19日當天,還在月子期的胡杏兒竟然出現在了某活動現場。
掐著手指頭算一算,這才剛生產完13天,也就是說,胡杏兒在產後13天就出門工作了。
此刻只想說一句:真能拼啊!
活動當天,胡杏兒身穿黃色的西裝裙,搭配一雙白色的長筒靴,十分清新。
關鍵是她的狀態看起來非常好啊,臉色紅潤,雖然身材還有些浮腫,但整個人的狀態完全不像是還在月子期,這神一般的恢復速度真不是普通人能趕上的,想想我產後13天,我整個人還虛的很。
不過儘管胡杏兒的狀態看起來很不錯,但還是有網友提出:「難道香港女生是不用坐月子的嘛?」
要知道,在大部分人的意識里,坐月子還是得有講究的,在家裡走動走動沒問題,要出門還是得思慮再三。
但是其實從胡杏兒的穿著上可以看出,月子期出門她還是有講究的,長袖套裝和長靴搭配, 這樣的裝備即便是在有空調的室內,也足夠擋風了!
出門可以,但防止落下「月子病」的措施還是做的到位的。
那麼,問題來了,坐月子期間真的可以出門嗎?
還別說,真有不少人還沒坐完月子就「出關」了。
比如熊黛林,在生產完10天就上街了!網友都直呼:恢復力驚人啊!
不過後來才知道,熊黛林月子期間出門,是去醫院看「媽媽手」的問題。但能在坐月子期間出門,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還有在5月30日生下寶寶的李艾,在月子期也沒閒著。
6月24日,李艾在微博發布自己參加活動的照片,並配文稱:「因為就在樓下,所以還沒出月子的我打扮了一下,為朋友的創業站台,為她的成就喝彩鼓掌(別學我,還是應該好好坐月子的)。」
你沒看錯,產後24天的李艾,已經瘦回孕前了,不過重點是括號里的那一句:「月子還是要好好坐的。」
雖然自己坐月子期間外出了,還是交代粉絲們,坐月子還是要好好坐,出不出門還是得根據自己的身體恢復情況來。
就像一些粉絲說的:「還是要好好坐月子的!落下月子病真的是一輩子」。
整個月子期間都不出門的也有,比如像謝娜,生完雙胞胎寶寶之後,為了避免被風吹,在做完月子後才錄製《快樂大本營》。
那些坐著月子就出門的女人,感覺都變成女超人一樣,特別像李艾和胡杏兒還是高齡產婦,這恢復力真的是超強。
那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坐月子能不能出門呢?
借一句李艾小粉絲的話:「順產,沒事,可以出去玩玩,現在是夏天, 而且出來待的時間又不久!」
嗯嗯,出門短時間逛逛是可以的,但也要分情況哦。
1、對於剖腹產的媽媽來說
剖宮產的刀口大約是11~14cm,一般來說,剖宮產術後一周,表皮的傷口可以慢慢癒合,但完全恢復則需要4~6周。
在傷口癒合前,不能出門活動,但可以在家裡走動走動,剖腹產媽媽要注意:
要慢慢活動。在能下床之前,醫生會鼓勵你活動腳趾,屈伸雙腿來拉伸小腿肌肉,把雙腳盡力伸向床尾,左右翻身。這樣可以改善腿部循環,預防形成靜脈血栓。
手術後8~24小時內起床。可以在家人的幫助下坐起來,靠在床頭。接著用雙手支撐身體,把腳懸在床邊晃一晃。
然後慢慢在家人幫助下把腳放到地板上,雙手暫時還要撐在床上。如果感到眩暈就要立刻坐下,讓自己穩定幾秒鐘後再試試。
就算是在家坐月子也要慢慢試著走走,因為長時間的臥床容易引起有可能引起致命肺栓塞。
等到行動自由,傷口癒合情況好,只要保暖的當,遠離密集人群,是可以稍微出門走走的。
2、對於順產的媽媽來說
身體允許的情況下,短時間出門走動是沒有問題的。
月子期間就是一個恢復體力的時期,順產媽媽回病房後24小時內需要走動,要在6~8小時內排尿,如果有側切或者撕裂傷口,大小便後用花灑從前往後沖洗。
但是如果有側切或撕裂傷口的媽媽,請注意,在傷口癒合前,不要大幅度的走動,注意動作幅度,給身體一個恢復的時間。
等身體條件恢復後,可以適當在外運動走走,也有助於產後恢復,但是要根據季節變化做好保暖措施哦。
坐月子其實還是很有講究的,吃好休息好心情好都很重要,但同樣的,一些「傳統」的月子坑也要避開。
比如說月子期不能洗澡洗頭,月子期不能吹空調,月子期不能刷牙,這些坑可別再跳了,都2019了,咱們要科學坐月子!
1、坐月子期間是可以洗頭洗澡的
對於剖腹產媽媽來說
大部分的媽媽,傷口在產後2周就長好了,也可以洗澡,在此之前就只能簡單的擦浴和洗頭。千萬都不要盆浴。
當然,在坐月子前期,傷口正在恢復時,一定要注意幾點: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如果不小心弄濕,需要立即擦乾,並塗上碘伏。
遵醫囑及時更換膠帶和紗布。
及時排氣,減少氣體對傷口的壓迫。儘早活動可以幫助排氣,不要因為傷口疼痛而不肯動。
在床上多翻身,平躺或左側臥,雙膝彎曲,保護好傷口。
咳嗽、大笑、噴嚏等不要太過用力。
不要直接用腹部力量坐起。
少提重物,避免擠壓到傷口。
傷口恢復時會有刺癢,不要手抓止癢。
傷口如果出現了局部的紅、腫、熱、開裂等現象,或出現膿液、異味,或者全身發燒(即使你的傷口看上去很好)等,請果斷就醫。
如果你用的縫合線不是可吸收型的,需要在手術後4~5天拆除,不會很疼。
傷口恢復的好,才是頭等大事啊,傷口感染,要進行二次開刀清創那就麻煩了。
對於順產的媽媽來說
生完孩子後,身體條件允許了就可以洗澡。一般順產後一周內,撕裂/側切的刀口癒合了,就可以淋浴。
洗澡不要超過10分鐘,防止感染和會陰縫合處開裂。在傷口沒恢復前,洗頭髮時不能彎腰,最好有家人幫助。
2、月子期是可以吹空調
生完孩子後,身體虛弱,容易出汗。如果環境太熱,會影響情緒和胃口。再嚴重點,還會中暑,引起循環衰竭和神經功能損害。
所以空調絕對是夏天裡的救命恩人,夏天坐月子可以用空調,只要不直接對著產婦吹,風口可以貼一張紙,避免直吹。室內注意通風換氣,新媽可以穿輕薄的長衣褲襪子。
不開空調不僅大人容易出現高熱等產褥中暑,小寶寶也很煩躁啊,容易得痱子、熱疹等病。空調的溫度一般要控制在26℃以上,風口可以貼一張紙,避免直吹。
室內注意通風,如果長期不通風,會導致房間空氣變差、細菌濃度升高,產媽和寶寶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
正確做法應該是,每天通風2至3次,每次15至30分。
3、月子期間可以刷牙
不刷牙難以忍受啊(想想都崩潰)~~坐月子老是吃吃吃,不刷牙,小心得牙齦炎!產婦「坐月子」期間,進食次數較多,吃的東西也較多,如果不注意漱口刷牙,容易使口腔內細菌繁殖,發生口腔疾病。
有個產媽,聽老人的話,整整產後三個月沒刷牙,結果牙齦腫如像個鴿子蛋一樣。
所以啊,為了我們健康的牙齒,媽媽們應該每天應刷牙一兩次,可選用軟毛牙刷輕柔地刷動。每次吃過東西後,應當用溫開水漱漱口。
最後,無論你是剖腹產還是順產,你都要注意這幾點:
1、休息好,休息是頭等大事。產後確實要很好的靜養,但絕對不是整天躺在床上,要適度的下地走動。
2、注意觀察惡露的排出。惡露通常是由紅變白、由多變少到最後沒有氣味,大概一個月左右排乾淨。如果一直沒有乾淨或者出現異常要及時就醫。
3、保持精神愉快很重要,防止產後抑鬱症。家人要多體諒妻子,在精神和生活上給予充分的支持。
4、合理安排飲食。產後身體是比較虛弱的,既要恢復產婦的生理功能,又要滿足哺乳所需的營養。
要吃鬆軟可口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同時也要少食多餐、葷素合理、清淡適宜、干稀搭配、不宜過度過快的進補。另外也要及時保證你的奶量等。優質蛋白質和鈣的來源都非常重要。
5、保持日常的清潔衛生。你可以跟平常一樣去梳頭、去刷牙、去漱口,牙齒是額外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千萬不要信老一代的人說的不刷牙 、不洗澡、不梳頭,一個不舒適的月子,絕對會加重抑鬱!
6、堅持必要的鍛鍊,做產後體操,一般產後14天就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訓練,但是不能過於激烈。
如果你原來就有一些很好的運動的習慣,可以諮詢醫生,看是否可以恢復原來的運動了。
7、產後4到8周,檢查是否有腹直肌分離,如果腹直肌超兩指,是不適合做任何卷腹運動的。可以自己在家檢查你有沒有腹直肌分離,檢查方法可以查看孕事之前發的文章《何潔生完三胎後痩不回去?終於知道原因了!》。
超過三指的腹直肌分離,會導致肚子收不回去,還容易腰酸背痛,有的媽媽甚至連起床都變得十分困難。
8、重視盆底肌運動。做完42天的月子後,可以去醫院進行盆底肌檢測評估,明確損傷程度,如果有問題一定要及時做盆底康復。如果有問題而沒有及時做康復,可能會導致漏尿甚至是子宮脫垂。
所以每位媽媽在產完寶寶以後,一定要有意識的恢復盆底。產後42天~1年內是產後盆底修復的黃金時機,其中產後半年內是治療的黃金期。
對於輕度脫垂或盆底肌功能障礙,物理治療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嚴重,就需要骨盆重建的手術了。
9、產後子宮恢復要一段時間,要避免有一些提重物等等,過度的勞動。把這些事交給老公或家人吧,月子期的你需要好好休息。
10、坐月子期間禁止性生活。請耐心等待6-8周,等創口已經完全癒合之後才能開始性生活。
參考文章:
https://kidshealth.org/en/parents/recovering-delive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