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里的泰山石敢當
在北京、廣東、福建等地的民居中經常會發現,在衝著巷口、路口、橋樑等方位的民宅牆上會鑲嵌一塊泰山石敢當,用來鎮宅、擋煞、驅邪。甚至包括在日本的沖繩到秋田縣、韓國、東南亞等過都有著石敢當的蹤跡。
那麼泰山石敢當究竟是如何來的,他又有什麼作用呢?
關於石敢當,目前最早的記載是在西漢漢元帝時期(公元前49—前33年)的《急就章》中:「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
《急就章》是西漢時期的少兒啟蒙識字課本,相傳其作者是宦官史游,因為《急就章》編輯倉促(可能也是謙辭),所以,取書中開篇兩字「急救」作為書名。
而自古對「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這句話有很大爭議,有的說石敢當是說的一位猛士,所向無敵。也有的說石敢當是講「石,是指石姓,而敢當是形容所向無敵。」
據我推測,因《急就章》開篇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字。 分別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少誠快意。」大意就是說,倉促而成的本書,羅列了各種東西的名字,還有各種姓。分門別類的編輯好了,方便查詢使用。
泰山岱廟南側的泰山石敢當
而「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這句話就是在姓氏這一門類里。而其中開篇的姓氏書寫就是「宋延年,鄭子方。衛益壽,史步昌。 周千秋,趙孺聊。爰展世,高辟兵。」由此可見,「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中的師、石、所、龍其實都是指的姓氏。
這也應該是最早的百家姓了吧,基本就是說每個姓的好,比如《急就章》第一句「宋姓啊,都長壽,鄭姓的子孫方正。衛姓也是高壽,史姓族人昌盛。」而「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這句話,我感覺是採用了雙關。本來意思是「師姓的人勇猛如虎,而石姓的人勇敢擔當。所姓的人不受侵害,龍姓的人長長久久。」
未央宮想像圖
這裡說下「未央」的意思,在西漢漢高祖劉邦建了一個大宮殿,規模是「紫禁城」的六倍,這宮殿名字就叫「未央宮」。而「未央」在漢代是一個吉祥語,大概意思就是「長長久久,連綿不絕。」引申一下就是「子孫興旺,萬壽無疆,連綿無盡」。
所以,「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這句話的第二層雙關意思就是「漢朝的軍隊像猛虎一樣,「石」同「士」,「也可能指泰山石(後文有解釋)」,士兵或者泰山石呢,也所向無敵,勇敢擔當,鎮守四方。整個大漢不受侵害,而漢朝的真龍天子也會子孫興旺,萬壽無疆。」這也算是宦官拍馬的一面吧。
泰山五嶽獨尊石刻
還有一個原因,當時的「石敢當」提出,特別引人注意一點就是,在《急就章》成書前30多年,公元前78年,在東嶽泰山發生了一件怪事。
那年在泰山的萊蕪山南,有一塊巨大的泰山石自己立起來了,下面有三個小石頭頂著,石頭周圍有幾千白烏鴉圍著。人們認為是有「庶民」、老百姓要當皇帝的象徵,更有「泰山者,岱宗之岳,王者易姓告代之外」及「石立如人,庶士為天下雄。立於山,同姓;平地,異姓。」的朝中、文化界輿論力量。
果然,有了泰山異象的輿論力量加持,再加上各種巧合,新皇帝劉賀被廢,從前被貶為庶民的漢宣帝劉詢繼位,而漢宣帝劉詢也就是命令寫《急就章》的漢元帝的老爸。
所以,「石敢當」這個詞很有可能也是指代著泰山石的自立,而對於漢元帝更是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而被廢的漢帝劉賀就是著名的第一代海昏侯墓的主人。
海昏侯考古發掘
但不論究竟其含義如何,「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從西漢開始就開始流傳開來。一直最晚到了唐宋,更有了「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的說法。
而這種說法也隨著,日本的遣唐使將「石敢當」崇拜帶回了日本,其中以沖繩受影響最為厲害,時至今日,不僅在其街頭巷尾有石敢當的石碑,而且,石敢當的石刻還是當地的特色旅遊紀念品之一。
沖繩的石敢當紀念品
最有代表性的當屬泰山封禪,據記載在中華上古伏羲時期,就有上泰山,柴,望的祭祀活動,中華大地的首領在泰山頂上燒起柴堆,舉目瞭望,巡視疆土,祈求平安。而泰山作為五嶽之首,地處東方,主「木」,掌管「萬物生髮,陰陽相合,」根據,自周起,五行之說,泰山主生,即主死,生死相依。
泰山南天門
所以,人死之後,魂歸泰山蒿里,即受東嶽大帝管轄。於是,自古就有「泰山治鬼」這麼一說。而泰山石作為泰山的一部分,也就擁有了利於萬物生髮,陰陽相合,鎮壓鬼魅魍魎的作用。泰山石鎮壓邪祟的共識,要比「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提出的時間早多了。而且很有可能「石敢當」的「石」也就是取自泰山石。
於是,泰山+石敢當組成的泰山石敢當組合,成為了中華文化中鎮宅驅邪的無上法器。
小貼士:傳說泰山石敢當最好不要用木質底座,要將泰山石敢當家宅接觸,才能更好地起到風水鎮宅化煞的作用。大概是要接地氣吧。
泰山全景